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他等了18年,卻只做了5年皇帝……

2024-04-13歷史

防失聯,敬請關註備用號:

他等了18年,卻只做了5年皇帝,他是宋朝最悲哀的書生嗎?

當我們提到宋朝的皇帝,我們會想到什麽?是他們的文化成就,是他們的政治改革,還是他們的軍事挫折?宋朝的皇帝有很多,有些是英明的,有些是昏庸的,有些是悲慘的。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一位悲慘的皇帝,他叫趙惇,他是宋孝宗的長子,也是宋光宗的本名。他等了18年才登基為帝,卻只做了5年就被廢黜為庶人。他的一生是宋朝皇室爭奪的縮影,也是那個時代書生的悲哀。為什麽會這樣呢?讓我們一起來探尋趙惇的一生吧。

他是一個聰明好學的太子

趙惇生於宋徽宗政和年間,是宋孝宗的長子。他自幼聰明過人,博覽群書,對典籍了如指掌。趙惇勤奮好學,深得宋孝宗喜愛。宋孝宗見他多才多藝,便在趙惇25歲那年立他為太子,以當時最賢良的大臣傅會之為他的師傅。

趙惇為人溫和質樸,善解人意,他沒有因為太子的身份而驕橫放縱,反而更加勤勉用功,博覽古今,以「文武兼資」而著稱。他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疾苦,備受民眾愛戴。朝中大臣見他仁愛有加,富有作為,也都對他未來治國能力抱有厚望。

身為太子的趙惇,並沒有沈浸在榮華富貴中,而是一心孜孜以求學問。他希望能以儒家仁政來治理天下社稷。趙惇經常淩晨起床讀書,夜深人靜時他也會獨自步入宮中的禦花園,一邊劈柴挑水鍛煉身體,一邊思考治國的政策。

趙惇的老師傅會之看在眼裏,再三對趙惇說:「殿下日理萬機,要多註意身體,要不辜負太上皇帝的期望。」

趙惇謙虛地說:「臣才疏學淺,尚需勤學苦練,才能有朝一日輔佐父皇治理天下社稷。」

趙惇勤奮好學的品格,以及他關心民間疾苦的作為,深深打動了百姓。百姓們都說:「趙惇太子必將是一個賢明的君主。」朝野上下都看好趙惇有朝一日必將成為一代明君。

他是一個失意沈淪的皇帝

然而世事難料, 宋孝宗遲遲不傳皇位,太子之位對趙惇而言反成了束縛。他在這紫禁之地中待了整整18年,卻始終無法真正掌權。這18年裏,趙惇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從一個充滿朝氣的年輕人一天天衰老成白發蒼蒼的中年人,心中無限淒涼。

每當趙惇獨自一人走在宮中,看著自己白發斑駁的倒影,心中無限感慨:他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而是漸漸老去的中年人。趙惇愈發覺得時間飛逝,父皇也不可能永遠年輕強健。望著父皇龍顏已現老態,趙惇心中焦急,卻又不知如何開口。

趙惇性格內向,不善言詞,面對強勢的宋孝宗一直沒有主動提出要求傳位的想法。宋孝宗也從未在朝堂上當著群臣的面給趙惇任何實權,反而有意無意地提拔些年輕力壯的武將,讓趙惇心存忌憚。

然而,當趙惇發現自己的鬢角已經添上了斑白,心中焦躁之情溢於言表。他擔心自己會在太子位上度過全部人生,對父皇也有了些微怨言。

「臣已經白發蒼蒼,願父皇早日將大統傳於兒臣,讓兒臣效力宋室社稷。」趙惇終於在一次朝會上鼓起勇氣向宋孝宗進言。

宋孝宗似乎並未把趙惇的話放在心上,但半年後,在一次突發急病後,他做出了讓位的決定。

「朕已經老,是時候讓賢了。」宋孝宗在臥房中召見趙惇,「你勤政愛民的品行朕看在眼裏,從今日起,你就是新皇帝了。」

得到皇位傳承的那一刻,趙惇激動得手舞足蹈。他鄭重向宋孝宗叩頭謝恩,並向父皇描繪了自己對未來的美好願景。

「兒臣定當勵精圖治,讓宋室國運昌隆。」趙惇說。他送走宋孝宗後,登基為帝,取號宋光宗。

然而,當趙惇真正登基為帝後,才發現治理天下遠非想象中那麽簡單。他本性溫和,不擅權謀,面對臣子間的黨爭加劇,趙惇束手無策。朝中奸佞當道,趙惇想要提拔賢能卻難以分辨人心。

趙惇也意識到,宋孝宗還在世的情況下,自己的皇權並不牢固。朝野上下都更忌憚還在後宮「觀政」的宋孝宗。趙惇的每一個舉措都會遭到宋孝宗的質疑,自己就像一個被操控的傀儡。趙惇試圖減輕農民的稅收負擔,卻招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趙惇無奈地對老師傅會之說:「朕以為自己登基了,便可以改革弊政。可現在看來,要做一個明君還有許多障礙。」

傅會之嘆道:「陛下要有恒心,國家大事非一日之功。陛下聰明英明,定能化解這場危機。」

趙惇沈吟道:「臣才疏學淺,真的能否成為一代賢君還難說得清。」

在皇後的壓力下,趙惇的精神狀況每況愈下,最終竟然瘋癲失心。大臣們議論紛紛,都說這是報應。

「陛下平日不理政事,現在剛剛五年便神智錯亂,真是自作自受。」

「皇上不行了,皇後殿下該稱制了。」

在眾臣的同意下,李鳳娘臨朝稱制,並廢黜了趙惇,改立自己的兒子趙括為帝。李鳳娘勢力漸長,趙惇被她打入「冷宮」,不再過問政事。

此後,趙惇被軟禁在宮中,受制於李鳳娘。他意誌消沈,神智時常恍惚,最終在54歲時離開人世。

趙惇從25歲作為太子,到30歲登基為帝,中間整整等待了18年。他終於等到了皇位,卻在5年後無奈讓位。

一生中的25年太子時期和5年皇帝時期,成為了趙惇人生的高光時刻,也成為了他最大的遺憾。

作為太子期間,趙惇勤勉用功,深受民心愛戴。可他終究沒能等到皇位,就已經白發滿頭。

當皇帝後,趙惇無法駕馭朝政,在各方壓力下喪失鬥誌,從一個好學的青年一變而為放蕩的中年。

趙惇並不是一個貪玩殘暴的君主,他也曾經有過積極的改革想法和作為明君的抱負。只是在復雜的宮廷政治和各方勢力的角力中,這個性葛文和的書生最終一蹶不振。

趙惇的遭遇也讓人不得不感嘆,一個人的命運難以逃避,哪怕他生來便備受期待,最終卻也只能在失意中放下生前理想。

他是宋朝最悲哀的書生嗎?

趙惇是宋朝最悲哀的書生嗎?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或許有人會說他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他至少實作了自己登基為帝的夢想;或許有人會說他是一個可憐的人,因為他只做了短暫的皇帝就被廢黜為庶人;或許有人會說他是一個愚蠢的人,因為他沒有把握住自己的機會,而是沈淪於酒色之中。

不管怎樣,趙惇都是一個有著悲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矛盾和挫折。他是一個聰明好學的太子,卻等了18年才登基為帝;他是一個渴望改革的皇帝,卻只做了5年就被廢黜為庶人;他是一個有著理想的書生,卻在失意中放棄了自己的抱負。

趙惇的一生是宋朝皇室爭奪的一幕縮影,也是那個時代書生的悲哀。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歷史的無情和人性的復雜。我們不能審判一個人的一生,但可以透過他的故事獲得感悟。

往期精彩:

更多資訊,關註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