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雷軍很好,車也不錯,但這點讓人喜歡不起來

2024-03-30歷史

雷布斯的釋出會如期舉行,車看起來不錯,定價更不錯,20萬出頭的轎跑,應該能在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

雷軍這個人,筆者是非常佩服的。學歷、簡歷都無可挑剔。也許是中國智商最高的top企業家,從學歷上看,大概只有百度李彥宏能和他板板手腕。雷軍在其幾段非常成功的創業經歷中,展現了極強的學習能力、技術能力,行銷能力,以及最重要的,落地轉化的能力。

作為典型的理工男,雷布斯成功創業多次,但發量仍然線上。這一點甚至遙遙領先他崇拜的「本體」賈伯斯。喬幫主可是早早就禿了,一臉憔悴病容肉眼可見。

能力強,成果多,還保住了顏值,雷布斯不愧是人中龍鳳,令人艷羨。

對於此次釋出新車,雷軍動情宣稱是自己最後一次創業。不過,考慮到他如此擅長行銷,這更可能是又一次讓客戶忍不住下單的煽情行為。

擅長行銷的雷軍,再次把新品釋出會做成了「洗腦」大會,詳細介紹其車上各種細節安排,具體內容不多說了,大家都能看到。這也是雷軍行銷的一個特點。告訴潛在使用者我們會為你提供xxxx,也告訴你你是非常需要這些服務的(即便你現在還沒意識到),是一種潛移默化的pua和洗腦。

這種行銷手段,已經被市場證明是成功的。但成功的,不代表不能吐槽。本文要「著重」吐槽的,正是現在新能源車比較普遍的類似行銷模式:教育客戶。

自從有了新能源車,我們作為消費者,就開始不斷的接受教育。

我們被不斷的告知:我們需要的不是一輛車,而是一部四個輪子的手機。

我們被不斷的告知:開車需要一個大型智慧中控屏,必須得能聲控。

我們被不斷的告知:開車需要輔助駕駛乃至自動駕駛功能。

我們被不斷的告知:我們需要在車裏裝上豪華音響和大冰箱。

我們被不斷的告知:車輛還能更智慧,比如可以直接從車裏開關家裏的電氣了!

19-20年炒作5G時,華為還說未來不久就會萬物互聯,開車出去車就能告訴我附近哪裏有好吃的,哪條線不堵車,哪裏可以停車等等。

且不說華為在吹噓5G時畫的大餅基本都沒實作(甚至大多數人的手機都不需要開通5g網路,5g需要更大密度的基站建設,大多淪為拉動經濟的強行或無用基建),就算實作了又能如何?這些功能,我只要在車裏放個支架,支架上放個手機不是都能解決嗎?

車能這樣,或車能那樣,本質上解決任何真正的痛點了嗎?

或者說,這些都能算痛點嗎?

顯然不算。

都說賈伯斯是最好的產品經理,因為他不只是設計一款極致的產品來滿足客戶現有的需求,而是創造使用者原本沒有的需求,讓使用者看到產品後,大聲驚嘆:哇!這玩意太好了,我喜歡,我要了!

現在很多產品經理,也都想走這種路線:創造客戶還不知道的需求並說服他們購買。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賈伯斯,也不是每個產品都像iphone智慧型手機那樣驚艷和劃時代。

於是,他們就必須「教育」消費者,讓他們認同自己的「發明創造」,認同自己的理念和產品。

前幾年,房產相關人士發明了一個詞「剛需房」。這個詞,告訴潛在的買房客,你真的需要一套房子,不為自己也為家人,更要為後代的學習考慮。毫無居住體驗的老破小學區房,一度漲破25萬一平。

5年不到,這些剛剛飛上天的房子就成了一地雞毛。

蘋果之所以停止電車計劃,無非是看到這個市場已經過於飽和,太卷,不僅是紅海市場,更是紫海市場。庫克沒有「教育」消費者,讓消費者為蘋果這塊牌子付和手機一樣的,高達8成以上的溢價的自信。

不僅如此,以當前電動車行業的卷,甚至連20%的毛利率都很難保住。

這樣的市場,蘋果自然不會下場肉搏。

雷軍之所以繼續造車計劃,一是他在幾年前就做了這個決定,前期已經進行了大量投資,沈沒成本很高。二是他本就不追求高毛利,從手機開始他就習慣了靠價效比贏得市場,靠整合供應鏈贏得利潤的操作,不像蘋果那麽挑挑揀揀。三是他可能覺得競爭激烈才好玩,才更有成就感。

此外,電動車還喜歡標榜自己是汽車的未來,借助全球政策東風要淘汰一切非電動車。當海外社媒上出現豐田章男關於電動車未必是未來,混動更受青睞的觀點時,馬斯克轉帖並行了一個sigh(嘆氣)的表情。

言下之意,你這個逆潮流而動的「反動分子」,電動車怎麽可能不是未來?未來就應該是電動車的,你家的混動、油車都要通通下線。並透露出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為了環保和阻止地球變暖,電動車才是唯一選擇!

這同樣是一種居高臨下,教育客戶的行為,你們的油車、混動車都別開了,為了環保你們只能開電車。

那麽多人對油車及對油車駕駛體驗的熱愛,就這樣被不管不顧的一筆勾銷了。

更有些人,買大動力油車,只是為了聽聽蘊含著某種原始激情的引擎轟鳴。

還有那些熱衷於玩復古車的群體,他們的需求就活該徹底消失嗎?

不知道別人是怎麽想的,但作為消費者,本人非常討厭被教育,被教育我需要這個,只能用這個,就是不能用那個令我本能的心生反感。

當今世界技術含量最高的汽車,當屬f1賽車。但他的技術含量,絕不體現在所謂的「智慧」,大冰箱,遙控家裏的電器,豪華音響以及座椅的質感上,而是體現在極致的操控效能和空氣動力學設計,無敵的安全保障(參考周冠宇上賽季英國站的事故)、不斷突破極限的動力單元研發等真正的硬核科技之上的。而f1及很多頂級賽車比賽,還只能是傳統油車的天下。

換言之,人類極致的駕控體驗,目前還只有油車能提供,這種需求,是絕不能被輕易無視和粗暴取代的。

市場也早就做出了反應:電車銷量增速不斷下滑,混動車強勢崛起,傳統油車則保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豐田去年的創紀錄銷量,混動車功不可沒。

這也是歐美政府延緩此前雄心勃勃的電車全面覆蓋計劃的最大原因,他們需要聆聽市場和消費者的聲音,而這個聲音是:我們喜歡開油車和混動車,不要粗暴地從我們這奪走它們!

是的,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只是需要一輛車而已,只需要從a點開到b點,並不需要那麽多花裏胡哨的功能,更不需要喋喋不休的「說教」和p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