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失聯,敬請關註備用號:
公元12世紀,歐洲正處於學者稱作「黑暗時代」的中世紀,這一時期的中國則是宋、遼、西夏政權並立的時代。發生在這一時期的靖康之恥成為兩宋王朝永遠抹去不了的痛,留下了一部血淚山河史。
北宋滅亡之際,昔日繁華的汴梁城火光沖天,哭喊聲、抽泣聲、金兵的馬鞭聲混為一體,城內屍橫遍野,城外屍骸堆積如山。
隨著銀甲戰馬的一聲長嘶,金兵揮起屠刀,砍向了周邊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民間女子慘遭淩辱,宋朝理學興盛,女子視貞潔如性命,許多貞烈女子不願受辱,紛紛跳河自盡。武俠小說大家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傳】裏,借說書人之口以葉三姐一家在劫難中的悲慘遭遇為縮影,指出在靖康之難裏深受其害的勞苦百姓: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靖康之恥的罪魁禍首不是哪位奸臣權宦,更不是哪位通敵叛國的小人,而是坐在高高朝堂上的天子,懦弱無能的宋欽宗趙桓。
如果我們在看到宋高宗趙構一昧向金求和,對畏金如虎的趙構一副奴才樣子咬牙切齒的時候,我們再 看一眼他所謂的正統哥哥宋欽宗趙桓,你會覺得有一種「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的感覺。國破山河之際,他親自跑到金軍兵營裏卑躬屈膝地求和,備受侮辱和謾罵不說,連自己都被金軍軟禁扣下了。
了解宋朝歷史的都清楚,開國皇帝趙匡胤吸取五代十國禍亂的教訓,一出「杯酒釋兵權」結束了武將統州郡的局面。
重文輕武的宋朝有「三冗」,第一個是冗官,為了分散有威脅的權力,宋朝必須要在一個地方上設好幾個官員。復雜的官員交接儀式,對於部下將士來說,上級換了一茬又一茬,這個還沒有熟悉,又換了一個陌生的面孔。
第二個是冗兵,宋軍是歷史上數量最為龐大的軍隊,然而宋軍的戰鬥力卻並是很強,甚至到了羸弱的地步。宋太祖趙匡胤以後周殿前都點檢起家,兵權在握的他毫不費力地取代了後周王朝,建立了綿延一百多年的北宋王朝。可是等他建立宋朝的時候,害怕部下依葫蘆畫瓢地效仿自己篡位,趙匡胤想出了將統兵權和發兵權分離的主意。
由於趙匡胤曾是後周世宗的親信,因此趙匡胤深知皇位的誘惑力太大,他不信任任何有兵權的親信,他先是解除都點檢這個位高權重的職位,隨後設立殿前、步軍、馬軍三軍都指揮使,三帥只有統兵權,發兵權則交到樞密院手裏。可是兵權再分散,趙匡胤依舊不放心,每當看到樞密院使和某些將領親近,他就格外不開心。
第三個是冗費,澶淵之盟後宋朝要向遼國每年交納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匹絹,不管歷史學家再怎麽說北宋富庶到流油的地步,這筆龐大的開支讓宋朝有了不小的負擔。軍士數量龐大,軍費自然上漲,北宋朝廷的軍費成為統治者一直擔憂的問題,因此頗有抱負的宋神宗將主張改革變法的王安石看作解憂的知己。
宋朝的「三冗」問題嚴重,造成積貧積弱的後果,也讓宋朝這個中原文化的代表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面。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趙佶,明明應該為宋朝的積弊忙得一塌糊塗,卻喜歡題詩作畫、寄情山水,一副專心藝術工作的文人姿態,頗有一番閑情雅致。
面對著千瘡百孔的宋朝,趙佶沒有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為滿足自己鑒賞奇石的愛好,東南沿海一帶的石頭都被搜刮殆盡,連江南人家的庭院高墻也不放過,只要是貼上一張朝廷封條,基本就是「花石綱」的命運。宋徽宗時期還出現了禍國殃民的北宋「六賊」,不學無術的高俅竟能憑借踢得一手好蹴鞠升為太尉,荒唐的事情一個接著一個。堂堂一國天子,不去憂愁國事反倒整日好酒好色,逛遍京城花樓亭閣,本就希望渺茫的宋朝更是雪上加霜。
積貧積弱的宋朝子民攤上個不務正業的藝術性皇帝,趙佶還一直認為自己還是那個不管政事、只顧玩樂的宗親王爺。此時的宋朝已經是看不到一絲曙光,出現了大規模的起義危機,歷代王朝根基松動的政治訊號。
1111年,遼人馬植透過「北宋六賊」之一的童貫,向趙佶獻了一出「聯金滅遼」的計策,這讓不管政事的趙佶眼前突然一亮,祖宗耿耿於懷的滅遼大計,難道要在自己身上實作了嗎?興奮的趙佶只看到能夠完成祖宗遺願的希望,卻忽略比遼兵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女真人。
1120年,宋金商議聯合滅遼,攻取燕京一戰中,金兵看到了宋軍數量雖多卻不堪一擊的致命缺點。當初答應給予宋朝的燕雲十六州,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倒是遵守盟約,即便是以一種不情願的態度。不過在金朝群臣的建議下,金太祖向號稱富庶的宋朝索取用來犒賞金軍的軍費,倒也讓宋朝措不及防。
1123年,金太祖病逝,繼位的金太宗完顏晟本想繼續履行盟約,位高權重的金朝貴族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指出宋軍就像一節枯槁的樹幹,只要微微用力摧一下,就會碎成粉末。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來勢洶洶的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訊息傳到宋朝,當初極力阻攔宋徽宗聯金滅遼的大臣,金兵如虎狼的話一語成讖[chèn]。
1125年,又氣又怕的宋徽宗趙佶倉促之間將帝位傳給太子趙桓,趙桓就在江山風雨飄搖的時刻登基稱帝。如果說宋軍對遼軍尚有一絲骨氣,那麽面對連遼軍都能打敗的金軍,羸弱的宋軍簡直恨不得抱頭鼠竄。
趙桓即位後,應民意貶黜六賊,同時起用主戰派大臣李綱,李綱的確很有魄力,他親自指揮宋軍守城,日夜巡城來鼓舞士氣。然而懦弱的趙桓幾次想要棄城逃跑,李綱都是以頭磕地的方式極力挽留趙桓。當時的朝堂分為以李綱為首的主戰派和以李邦彥為首的主和派,李綱認為四地勤王軍隊即將開拔,只要堅守城池不出,金軍肯定會撤師北返。
然而已經瑟瑟發抖的趙桓根本聽不進去,他接受了李邦彥的乞和建議,在西路金軍北退後立即罷免了本能像於謙那樣力挽山河的李綱。李綱幾次提出要去求和,懦弱的趙桓卻害怕性情耿直的他會惹怒金軍,反倒派瑟縮不起的李卓做宋軍代表,以至於金軍更加輕視起宋軍。
1127年,東路金軍聯合又折返回來的西路金軍攻破開封城,趙佶和趙桓父子被俘往北境,以俘虜的名義跪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廟堂裏。靖康之恥的根本原因在於宋朝開國時的制度留下積貧積弱的禍患,更加不幸的是遇上了懦弱無能的末代皇帝,只顧求和沒有一點骨氣,大好河山拱手相讓,自己的嬪妃慘遭淩辱。
作為一國之君,跪拜在敵國皇帝面前,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沒有任何值得可憐的地方。可憐的是宋朝百姓,因為統治者的無能昏庸,遭受了難以言表的恥辱傷害。直到數十年後,南宋抗金名將嶽飛還怒不可遏地說著「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可見靖康之恥對宋朝百姓的傷害有多深!
往期精彩:
更多資訊,關註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