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
年,上海工人劉文輝的命運變遷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註。經過萬人公審,他被判處死刑,這一嚴峻判決在普通民眾中激起了巨大的波瀾。要知道,工人階級自工農紅軍創立以來,在黨和國家中一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劉文輝的死刑判決無疑令人震驚。更令人訝異的是,他面對死亡時,留下的遺言竟是:
「
寧願站著死,不跪著生。
」
究竟是何原因,讓這位出身工人階級的同誌淪為死刑犯?又是什麽樣的堅定信念,支撐他道出如此決絕的遺言?
劉文輝,1937年誕生於上海,他的成長歲月正值全面抗戰的烽火連天,親眼目睹了這座城市在戰爭中的滄桑變遷。他的父母身為工人,日夜辛勤勞作卻飽受資本家剝削,微薄的薪水難以糊口。在這樣的環境下,劉文輝早早地肩負起生活的重擔,成為了一名童工。直到解放的曙光灑滿大地,他和家人的生活才逐漸迎來轉機。
劉文輝的出身和經歷使他成為那個時代的楷模。1952年,他憑借出色的表現順利透過了招工考試,成為造船廠的一名工人。他勤勉工作,業余時間還積極投身夜校學習,彌補年少時錯失的求學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他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理論產生了濃厚興趣,思想逐漸傾向於理想主義,勇於對事物發表自己的見解。
當整風運動風起雲湧時,劉文輝已是共青團員和工廠的工長。他以大字報為劍,直刺工廠內部的不合理現象,甚至觸及到廠領導的官僚主義問題。這一勇敢舉動在廠內引發軒然大波,導致他被打成「右派」、開除團籍。然而,由於他出身工人階級,按照政策規定,他最終逃過一劫,得以恢復工作和團籍。
盡管歷經風波,劉文輝卻未曾改變本色。他堅信社會已偏離正道,而自己卻無力扭轉乾坤。因此,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選擇:偷渡。1966年,他被調至舟山群島工作期間,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於是暗中僱用漁船企圖偷渡。然而,天網恢恢,事情敗露後,他被捕並接受了為期三年的人民管制教育。
遣返回上海後不久,中國便步入了一個特殊的時代。那時的上海陷入了狂熱的意識形態漩渦中,這對劉文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再次偏離了思想的軌域,並針對時局撰寫了一篇「萬言書」,寄往了14所國內頂尖高校。盡管弟弟勸他謹慎行事,但劉文輝卻已無所畏懼。他立誌成為一股清流,懷揣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崇高信念。
然而,「萬言書」的寄出卻如石破天驚。劉文輝在文中大膽抨擊時局亂象,措辭犀利且攻擊性十足。公安部門迅速介入調查,發現始作俑者正是劉文輝,隨即將他逮捕歸案。當時,有關部門曾給予他一線生機,只要他認錯並寫下檢討書,便可息事寧人。但劉文輝卻毅然拒絕了這一機會。
最終,劉文輝被推上了萬人公判大會的舞台中央,他的言論受到了嚴厲的批判和審視。經過審理後,他被判處死刑,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0歲的青春年華。死後,他的遺物被歸還給家屬,其中一條棉被裏赫然藏著他被執行槍決前三天寫下的遺書。在遺書中,他依然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渴望實作真正的民主、自由和平等。他視自己為正義的先鋒,對自己的行為無怨無悔。
劉文輝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息,但同時也彰顯了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如果他能夠安心於工作、遠離政治漩渦,或許他的人生將是另一番景象。然而,他卻選擇了義無反顧地追尋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最終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幸運的是,在1982年那個特殊時代結束後,經過家人的不懈努力和爭取,劉文輝終於得以平反昭雪、恢復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