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劉宗迪丨怪物的來歷(上):【山海經】中的怪獸

2024-04-08歷史

文丨劉宗迪

【山海經】是怪物誌,還是博物誌?

今天我非常高興,在這跟大家就【山海經】做一下交流。今天人比較多,這個場地這麽大,基本坐滿了,而且有很多戴紅領巾的小朋友。我很有自知之明,我覺得大家今天來,主要不是為了聽我講,而是為了聽【山海經】,現在【山海經】這本書非常熱,大家可能透過電影、電視,還有動漫,特別小朋友,還可能打網遊,你們可能都知道【山海經】,網遊中各種大怪獸,有很多都是源自【山海經】的。大家心目中的【山海經】,可能就是一部怪物誌,就像這幅圖這個樣子,就是各種各樣的怪獸。

【山海經】異獸圖

大家看裏面最胖的那一個,像一個大象一樣,沒有腦袋,長四個翅膀,在一部叫【大聖歸來】的動漫電影裏面就出現過,叫帝江。大家看右上角,一條龍,長著一張人的面孔,那是燭龍,燭龍在中國神話中也非常有名,它身長千裏,睜開眼睛,天亮了,閉上眼睛,天黑了。在帝江下面,那只老虎,長了9個腦袋,那是陸吾,它是把守昆侖山的怪物。現在在一般人心目中,【山海經】就是這樣一部怪物誌,裏面有各種各樣的怪獸。

我們再看一張圖,叫【山海經各種奇樣妖精】,這個是民國時期蘇州桃花塢出的年畫,裏面畫著各種各樣的妖精,有青蛙精,黃鱔精,泥鰍精,黑魚精,蜻蜓精,白兔精等等各種妖精。再看這一幅,也叫【山海經各種奇樣妖精】,畫中都是海鮮,大家可能都吃過的,蟶子,螃蟹,海參,海螺,甲魚,還有蛤蜊等等,各種海鮮精。

桃花塢年畫【山海經各種奇樣妖精】

這兩幅畫的標題都叫【山海經各種奇樣妖精】但是,我跟大家說,實際上這些妖精無一見於【山海經】,【山海經】裏面都沒有記載這些妖精。因為大家都知道【山海經】記載了很多怪獸、妖精,所以一般人只要看到一些怪獸、妖精,就覺得它是源於【山海經】,如此一來在人們心目中,【山海經】就成了中國妖精的大本營,只要看到妖精、怪獸,就不假思索地認為它是出自【山海經】的。

我們知道,它現實中沒有妖怪,它是幻想、想象的產物,是瞎編的,所以【山海經】這本書,在一般人心目中,它就是瞎編的,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純粹是古人的憑空杜撰,向壁虛構。但我今天想告訴大家,【山海經】不是瞎編的,恰恰相反,它是一本講科學的書,而且是講的自然科學,是中國最古老的一本自然科學的書,它裏面的這些怪獸、妖精,也不是古人的想象和幻想,它們都是現實中存在的,現在我們在動物園,在博物館,甚至在超市裏都還看得到,買得到。【山海經】不是怪物誌,而是一本博物誌,它記錄中華大地山川之上各種草木鳥獸、金石礦物等等,是一本古人基於實地考察的、真實記錄的、非常客觀的、非常真實的一部自然科學的書,就是一部地理博物誌,記錄的是古人真實的所見所聞。

大家聽我這樣說,可能會覺得我在胡說,現實中怎麽可能有這麽多精怪,實際上,這些精怪並不是這本書本身固有的,而是我們誤解了這本書,【山海經】這本書,實際上一直是被我們誤解的,可以說,迄今為止還沒有人把這本書給讀懂,也沒有人把這些怪獸的真實面目給搞清。我今天就想帶大家,把這本書的真實面目搞清楚,同時也告訴大家,書中的那些所謂怪獸在現實中的真實面目。

【山海經】元人抄本

這是【山海經】的第一篇【南山經】中的第一座山,「南山經之首曰鵲山,其首曰招搖之山」,這山上有種草,「其狀如韭而青花,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饑」,它的葉子像韭菜,開青色的花,它的名字叫祝余,吃了這種草可以充饑。這座山上還有一種樹,「有木焉,其狀如榖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這種樹形狀像構樹,木紋是黑色的,其開花光芒四射,這聽起來就有點奇怪了,樹開花怎麽可能像太陽一樣光芒四射?這樹的名字叫迷榖,「佩之不迷」,這個「迷」可能通「昧」,指夢魘,把這棵樹的葉子或花帶在身上,可以不做噩夢,不會被夢魘。這座山上有一種野獸,「其狀如禺而自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禺就是猴子,這是一種長著白耳朵、樣子像猴子的野獸,「伏行人走」指它慢走的時候像野獸一樣四肢著地爬行,疾跑的時候像人一樣直立身體疾步,所以你吃這個東西的肉,也會像它一樣跑的飛快。那麽我們下面接著看,從這個招搖山往東再走三百裏,有一座山叫堂庭之山,這山上長著棪木、白猿,還出產水玉和黃金,水玉就是水晶。這座山沒什麽怪物,但再往東三百八十裏,有一座猿翼之山,就很奇怪了,這座山「多怪獸,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這個山上,野獸、魚類、蛇類、甚至樹木都是怪異的,可以說怪物叢生。在這座山的東邊六百七十裏,為祗山,這座山光禿禿的不生草木,山上有一種魚「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魚一般都生活在水裏,這種魚卻生活在山上(陵居),這種叫鯥的魚,長得像牛一樣的身體,還長著蛇的尾巴、鳥的翅膀和羽毛,它的長相就夠怪的了,一身兼具了哺乳動物(牛)、爬行動物(蛇),魚類、鳥類的形態,可謂徹頭徹尾的怪物。你看它不僅長得怪,它還可以死而復生,冬死而夏生,冬天死了,到夏天又復活了。大家看,這就是【山海經】第一篇開頭幾段,我引了這幾條給大家看一下,讓大家對這本書有一個直觀認識。【山海經】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本怪物誌,裏面記錄了各種各樣的怪獸。那麽,這些怪獸究竟是怎麽來的?我剛剛說了,【山海經】這本書,它實際上是一本地理博物誌,是古人真實記載自然界動植物的,中國古代有很多博物誌,【山海經】是第一部。博物誌既然是真實記載的自然界動植物的,為什麽它會出現這麽多怪獸?為了說明【山海經】中怪獸的來歷,我們先把【山海經】的怪獸分一下類,分類是研究的前提,你要對事物進行研究,就要先把它們分門別類,分類以後才能找出規律。

【山海經】中的怪物

【山海經】裏面的怪獸可以分為兩類,我把它稱為組合怪物和畸形怪物。組合怪物就像我剛剛說的鯥,它一身兼具魚類、獸類、鳥類、蛇類的身體形態,長得不倫不類、非牛非馬,甚至可能長得半人半獸,就好像是把一些不同動物的不同身體部位給縫合在一塊,所以你也可以叫它縫合怪。再一類就是畸形怪物,我們知道,野獸一般只有一個腦袋一個身子一條尾巴四條腿,鳥類有一個腦袋一個身子一條尾巴兩個翅膀兩條腿,魚只有一個腦袋一個身子一條尾巴而不長腿和翅膀,但【山海經】裏面出現野獸有九個腦袋、九個尾巴、六條腿,魚長著四個腦袋、三個身子、四條腿,鳥有兩個腦袋、六條腿,或者像比翼鳥那樣兩只鳥共用兩個翅膀,這類怪獸的身體器官比正常動物多了或者少了,相比正常的身體屬於畸形,所以我們把它稱為畸形怪獸。

我們舉一個畸形怪的例子。【東山經】記載了一種魚,叫珠蟞魚,「其狀如肺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無癘」,它的形狀像肺片,有四只眼睛六條腿,魚只有兩只眼睛,不長腿,這種魚卻有四只眼睛,長了六條腿,這是一個典型的畸形怪。

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看這兩類怪物是怎麽來的。先看鯥,這個圖是明清時期畫家畫的鯥的插圖,書中說鯥其狀如牛,所以第一幅中的鯥長著牛頭牛角,第二幅的鯥長著牛的身子和四只牛蹄子,兩幅插圖中的鯥都有蛇一樣細長的尾巴、一雙鳥一樣的翅膀,都渾身長鱗,因為書中說鯥是一種魚。那麽這個鯥究竟是什麽東西,下面就來揭秘這個鯥的真相。

穿山甲

這個大家都見過吧,就是穿山甲嘛。但穿山甲怎麽能跟剛才說的鯥對上號呢?書中說鯥其狀如牛,身體長得跟牛一樣,穿山甲個頭很小,它怎麽會長得像牛一樣?但大家看這個穿山甲的身體,你把牛縮小到穿山甲的大小,它的體型其實跟穿山甲挺像的。穿山甲的身體大,腦袋跟身體相比顯得很小,它的兩個小耳朵特別像牛的耳朵,它的身體背部隆起就像牛的背部,牛的背部高高隆起的,所以才可以拉車、拉犁。所以古人根據他的觀察,發現穿山甲跟牛的體形有點像,所以就形容穿山甲的身體像牛一樣。

說的蛇尾,穿山甲的尾巴很長的,當然可以形容成像蛇一樣。穿山甲它有沒有翅膀,書中卻說鯥魚有翼,但是穿山甲身體兩邊的鱗片就像人穿著蓑衣一樣耷拉下來,就像鳥收攏翅膀的樣子,古人觀察不夠細致,就說他有翼。穿山甲的甲片之間長著細細的硬毛,身體的兩邊腹部兩側尤其多,所以書中說鯥兩肋生羽毛,這是非常準確的觀察。穿山甲不是魚類,而是獸類,但穿山甲渾身長鱗片,像魚鱗一樣,穿山甲它又喜歡戲水,所以古人把它稱為魚。穿山甲住在山上,所以說它陵居。穿山甲還有冬眠的習性,古人不了解這一點,認為它冬天死了,天暖和之後又活了,所以說它冬死而夏生。總之,書中說鯥魚其狀如牛,蛇尾有翼,兩肋有羽毛,冬死夏生,都能跟穿山甲對上號。

大家會問了,為什麽古人要這樣來形容穿山甲,為什麽它不直接把拍個照給我們看?古代沒有相機更沒有互聯網,一個人看到穿山甲了,他不可能用照相機拍個照發過去給你看,他只能來跟你描述,他怎麽描述?用語言描述,怎麽用語言描述?只能打比方,用你熟悉的動物來形容比擬這個陌生動物,說這個動物的腦袋像什麽、身體像什麽、尾巴像什麽、叫起來是什麽聲音,這是我們人描述陌生動物一個最常見的一個習慣。如此一來,就把一個動物變成了各種不同動物的不同部位縫合而成的組合怪。

穿山甲過去是中醫的常用藥,過去中藥鋪有穿山甲的甲片賣,甚至會擺個穿山甲的標本,古代本草書中都會記載穿山甲,【本草綱目】就記載了穿山甲,它把穿山甲稱為龍鯉、鯪鯉,那麽它為什麽叫龍鯉、鯪鯉?李時珍說穿山甲長得像鯉魚一樣,所以稱為鯉,它體型又像龍一樣,所以稱為龍鯉。但實際上「龍鯉」也好,「鯪鯉」也好,這些名字並不是形容穿山甲的長相,它們都源於【山海經】這個名字「鯥」,鯥這個發音跟「龍鯉」「鯪鯉」的發音很像,在上古音中也很像,你把「龍」「鯪」的聲母跟「鯉」的韻母連一塊讀,就差不多是「鯥」(liu)的發音,這些名字是對同一個音的不同的記錄。我們知道古代很多的動物、植物的名字都只有讀音沒有文字,那麽不同的人記同一個發音,就把同一個發音用不同的文字給記錄下來,所以鯥就是龍鯉,它是同一個音,同一個名字,指的是同一種動物。

那麽,古人為什麽把穿山甲稱為鯥,【山海經】裏面講得非常清楚,「其音如留牛」,這並不是說這個穿山甲的叫聲像一種叫留牛的牛,而是說它的叫聲就像「留牛」這兩個字的發音,這兩個字你把它讀得快一點是不是就是鯥(liu)?我們只見過穿山甲標本,都沒見過活的穿山甲,不知道它怎麽叫,但是它肯定會叫,古人對它的觀察非常細致,他們見過活穿山甲,所以根據它的聲音起名字,把穿山甲為什麽叫鯥。我們知道很多動物的名字都是源於它的叫聲,人類對動物的命名很多就是根據動物的叫聲來命名的,雞為什麽叫雞,因為小雞嘰嘰叫;鴨為什麽叫鴨子,因為它嘎嘎叫;鵝為什麽叫鵝,因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山海經】經常說某某動物「其名自叫」「其名自呼」,意思是說它的名字就是它的叫聲,所以這個穿山甲為什麽叫鯥,就是因為它的叫聲是鯥。

【山海經】還記錄了穿山甲的藥效,吃了可以消腫,【本草綱目】也記錄了穿山甲的藥效,可以治很多病,「除痰瘧寒熱,風痹強直疼痛」,風痹強直是指風濕病,關節痛,手腳不靈便, 「通經脈」,經絡不通,可以吃穿山甲,「下乳汁」,產婦沒有奶水可以吃穿山甲,「消癰腫」,你身上有膿包,有腫塊,也吃穿山甲,「通竅殺蟲」,你便秘、消化不良,或者肚子裏面有蛔蟲也可以吃穿山甲。那麽大家看穿山甲可以治的這些病,有一個共性,就是堵塞不通,或者經脈不通,或者腸道不通,或者乳汁不通,不通則痛,就要疏通,就要吃穿山甲,為什麽?因為穿山甲它善於打洞,它都能把山打通了,那它把你身體的經脈、血管、乳腺打通,更不在話下了。這就是中醫的一個基本原理,叫順勢療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吃什麽補什麽,缺什麽吃什麽。對比一下【本草綱目】和【山海經】記載的穿山甲的藥效,實際上是一脈相傳的,【山海經】說吃穿山甲可以消腫,而【本草綱目】記載的各種療效,無非是消腫化瘀而已,由此可見傳統醫學、本草知識的源遠流長。

明代【三才圖會】裏的穿山甲(鯪鯉)

【山海經】記載的說鯥其狀如牛,所以【山海經】的插圖都把鯥畫成牛的樣子,到明清時期直到晚清時期的一些畫裏面,又把穿山甲畫得像揚子鱷。為什麽穿山甲後來又變成鱷魚了呢?這依然跟書的記載有關系,因為到了宋代以後的古書上都說穿山甲長得像鱷魚一樣。宋代羅願的【爾雅翼】說,「鯪鯉,四足,似鼉而膽小」,鼉就是揚子鱷,南方人叫它豬婆龍,李時珍【本草綱目】也說,「鯪鯉,狀如鼉而小」,都把穿山甲比作揚子鱷,所以後來的人畫穿山甲就畫成了鱷魚。大家看這兩幅畫,左邊這幅就是見於一本古書,一本明代古書,叫【三才圖會】,它裏面就畫有穿山甲,你看它上面寫著「鯪鯉」,這是穿山甲,你看他畫的就一個爬行動物嘛,與其說是穿山甲,不如說更像鱷魚。

清末畫家吳友如【中外百獸圖】中的穿山甲

再看這幅畫,這是晚清著名畫家吳友如畫的,吳友如辦過一本【點石齋畫報】很有名,他的畫都很寫實,但畫的這本【中外百獸圖】裏面的穿山甲,卻畫得根本不像穿山甲,更像鱷魚。為什麽他們都把穿山甲畫成鱷魚了?因為他們都沒有見過真的穿山甲或穿山甲的照片,他們只能根據書本的描述來想象描摹這個穿山甲,他們看【本草綱目】等書說龍鯉像揚子鱷,就照著揚子鱷的樣子畫穿山甲。

【失落的天書——〈山海經〉與古代華夏世界觀】,劉宗迪著,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

大家聽我這樣一說,就會明白,你在【山海經】中看到的那些怪物,實際上它本身並不是怪物,而是因為我們沒有讀懂古人的描述,把它想象成了怪物了。現在我們掌握了【山海經】「制造」怪物的方法,你可以瞬間把一個你非常熟悉的動物、你身邊的動物變成怪物,北京動物園的任何動物都變成怪物,比如說這段話說的,大家看是什麽怪獸,「有獸焉,其狀如虎而人面,豹紋而蛇尾,其聲如嬰兒,其名曰苗苗,其鳴自叫。」大家一看就知道,這就是可愛的貓咪嘛,因為我們都見過貓,所以你知道我說的是貓,如果你沒見過,它就是怪物。

「有獸焉,其狀如虎而人面,豹紋而蛇尾,其聲如嬰兒,其鳴自叫。」

我們再看第二類怪物,就是畸形怪,這是我剛說的珠鱉魚,「其狀如肺而有四目,六足有珠」,這個圖就是古人根據這個描述畫的珠鱉魚。那麽,珠鱉魚究竟是什麽魚?其實這個魚現在依然,就是這個,叫鱟(hòu),鱟現在在福建、廣東、海南沿海都有。你看它的長相,你對比一下【山海經】的記載,書中說其狀如肺,它的顏色、造型確實像肺,可見古人的觀察、描述非常準確、直觀;書中它有四目,珠鱉魚確實有四只眼睛,它的前面有兩只眼睛,背上有兩只眼睛;書中說它有六足,其實鱟有十二條腿,說它有六條腿,可能只看到它的半邊。古人把它稱為珠鱉,也就是朱鱉,鱟身體褐色,長著跟鱉一樣的甲殼,確實是朱色的鱉。鱟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最早出現於四億年前的地球上,被稱為動物活化石,它的血是藍色的,常被用來制造各種疫苗,新冠疫情大家都打過新冠疫苗就離不開這個鱟的血液。本來這個鱟就因為人類的捕殺和環境變化,面臨生存危機,新冠疫情讓它的生存更是雪上加霜。

我們再看一個畸形怪獸,也是一種怪魚,見於【北山經】,這種魚叫儵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已憂。」看到這條描述,我們眼前浮現出來的是一只長得像雞一樣、身上長著紅色的羽毛、有三只尾巴、六條腿、四個腦袋的怪物,自然界中怎麽會有這種怪魚?那麽,這是一種什麽魚呢?你看它的名字就知道,儵魚,【說文解字】說「儵」字「從黑,攸聲」,意思是說這個字是由「黑」和「攸」兩部份組成的形聲字,「黑」表示它的意思,「攸」表示它的讀音,這個字讀作you,意思是黑。你念出「儵魚」的讀音,立刻就會聯想到魷魚,儵魚就是魷魚,就是燒烤攤上最受歡迎的魷魚。魷魚和烏賊、章魚肚子裏都有墨水,遇到危險就會噴墨施放煙霧彈,趁機逃走。然而,我們吃的魷魚,並沒有三條尾巴、六條腿、四個腦袋。我們知道魷魚長得挺怪,長著好幾條腕足,腦袋長在肚子跟腕足之間,腦袋跟肚子很難區分開來,由於魷魚生活在海裏,古人不可能對儵魚有細致的觀察,可能會把它的腕足當成尾巴,把肚子當成腦袋,所以導致這種誤解。書上說儵魚長得像雞一樣,我們吃的魷魚跟雞的長相可差太遠了。其實,我們都只見過燒烤攤上的烤魷魚和超市水產攤上的凍魷魚,沒見過在海中自由遊動的魷魚。魷魚在水中遊動時,扇動著兩片鰭,就像小雞支棱著小翅膀,把幾條腕足並攏,就像一個大大的鳥嘴,確有幾分像小雞或小鳥的樣子。

透過我前面的分析,我們認識到,【山海經】記載的這兩類怪物,組合怪跟畸形怪,都不是真正的怪物,都不是古人的胡編亂造,或向壁虛構,而是自然界中實有的生物。大自然不會創造怪物,古人也不會閑著沒事編造怪物。古人寫書不像我們今天寫書這麽簡單,古人寫書用竹簡,竹簡的制作不容易,準備竹簡有好多道工序,一支竹簡寫十幾個、幾十個字,因此古人不會把一些胡編亂造、毫無價值的東西費力不討好地寫成書,他們只會把那些他們認為是真實可靠的、有必要記錄的東西記錄下來。所以【山海經】這本書,它其中沒有任何東西是瞎編的,都是有真實依據的,不僅書中那些奇鳥異獸都是真實存在的,就是書中記載的那些鬼神也是基於古人對於大自然的真實經驗,古人對於高山大川自然會產生一種敬畏感,因此他們想象山中、水中住著鬼神。

本文先發於【澎湃新聞·私家歷史】。歡迎點選下載「澎湃新聞」app訂閱。點選左下方「閱讀原文」即可存取全文。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