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 4200 字
閱 讀 需 要 11 分 鐘
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辨別方向都很重要。尤其是在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如果不能在準確的時間和地點展開軍事部署,那失敗就是必然的了。古代的將領們沒有如今這些現代化裝置,但他們辨別方向的辦法也不少,如用指南針、觀察山川河流植被的情況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而簡潔的方式,就是看顏色,看軍旗的顏色。
古代的軍旗和旗語構成了一個極為精細復雜的通訊系統,在其中,顏色被用來象征不同的方位,這是整個系統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透過這種方式,軍隊能夠在戰場上進行高效的資訊傳遞和戰術協調。
早期,古代軍旗表示方位的旗幟系統被稱為「五方旗」。這個「五方旗」,由青、紅、白、黑 、黃五面旗幟組成,其中青旗代表東,紅旗代表南,白旗代表西,黑旗代表北,黃旗則代表中央,代表軍隊統帥所在地。據宋代學者考證,五方旗和它的一套復雜的使用方法是由黃帝創制的,此後一直沿用下來。
明人摹宋繪【胡笳十八拍】 ,圖中為五方旗,現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在行軍打仗的時候,軍隊統帥的營盤中會存放有五方旗。沒有敵情的時候,只有黃色的旗幟會樹立起來。其他的部隊在紮營的時候,則根據方位,插上不同顏色的旗幟。當有敵情的時候,軍隊統帥會根據敵人的方位命人揮舞相應顏色的旗幟,而相應方位的將士則需要做好迎敵的準備。可能有人會問,這樣一來,敵方了解到相關資訊後,會不會加以利用呢?的確有這種可能。1208年,南宋軍事理論家華嶽就曾建議將旗幟所對應的方位進行調整,以防止被敵軍利用。此後,旗幟顏色的使用就越來越復混成了。
那麽,古人為什麽要用這些顏色來對應不同的方位呢?其實這是人類認識世界,表達自身的一種方式。
顏色之中有乾坤
人類對於色彩的認識起源非常早。早在遠古時期,原始人群對於自己生活環境的色彩就非常敏感。在生活中,綠色的植被、皚皚的白雪、色彩不一的花朵,甚至自己身體中流淌的紅色血液等構成了他們對自己生活環境的第一印象,他們認為這些顏色和現象背後隱藏著宇宙的秩序和生命的奧秘。
【大駕鹵簿圖】中的旗輿,元。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古代的中國人對這些現象進行思考和總結,就出現了早期中國認識、感知甚至預測世界的理論,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八卦和五行學說。按照【周易】的說法,東、西、南、北、中對應的卦分別是震、兌、離、坎、中宮,結合五行的理論則是震對應木,木對應青色;兌對應金,金對應白色;離對應火,火對應紅色;坎對應水,水則對應黑色;中對應土,土對應黃色。
這裏的顏色並不是隨意搭配的,而是頗有講究。東方為太陽升起之地,被古人視為萬物生長的起始,富有生命力,草木青青,所以用青色代指。西方是太陽沈入之地,頗有肅殺的氣氛,所以用白色。南方氣溫較高,天氣炎熱,所以用紅色。北方天氣寒冷,幽暗不明,所以用黑色。
後來,這種做法又加入了一些神話色彩,青龍、朱雀、白虎、玄武這「四神獸」和方位綁在了一起,形成了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格局 (或者說是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
朱雀鋪首紋門扉畫像石(左側),東漢。來源/故宮博物院
前三種神獸顧名思義,而玄武則特殊一些,是神龜和靈蛇的結合體。古人在觀測天象之時,也用四神獸來統領天象,每一神獸統領七星宿,於是形成了所謂的二十八星宿。具體而言,東方青龍統帥角、亢、氐、房、心 (或商) 、尾、箕;西方白虎統領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方朱雀統領井、鬼、柳、星、張、翼、軫;北方玄武則統領鬥、牛、女、虛、危、室、壁。
玄武紋磚,唐。來源/故宮博物院
古代中國的統治者,對顏色與方位深信不疑,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呂氏春秋】提出了東西南北中「五帝」的說法,即東方的青帝太皞 (或稱太昊) ,西方的白帝少皞 (或稱少昊) ,南方的赤帝炎帝,北方的黑帝顓頊,以及中央之帝黃帝。
秦朝統一中國後,秦始皇也用「五行之德」來說明自己的合法性,【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
秦國地處北方,認為自己是水德,所以服色尚黑。到了漢代,則認為自己是「火德」,官方的旗幟是紅色。此後大多數朝代都有這類規定。
朱雀青龍遍華夏
在中國古代建築之中,經常可以看到這些神獸的名字。王莽的新朝時期曾經出現過「王莽四神瓦」瓦當,一共四塊,瓦頭上分別是「四神」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案。
青龍紋瓦當,漢。 來源/故宮博物院
四神獸還常常與城門聯系起來,如唐都長安,玄武門在北,朱雀門則在南。原本還有青龍、白虎門,但是龍代表著天子,不能用於城門,而白虎屬於金,有刑殺之意,用於城門也不合適,所以就只有玄武門和朱雀門了。這種城門的命名原則影響深遠,比如北宋的汴梁城也有朱雀門。今日的西安和開封,都根據考古發掘確定了當年朱雀門的位置。古代北韓和日本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也經常可以看到四神獸的存在,如在古代北韓前三國時代的高句麗墓葬真坡裏第1號墓中就發現了「四神」的壁畫;日本奈良時期國都的平城京,仿照唐都長安建造,其正南大門就叫朱雀門。玄武門名氣更大,唐朝著名的「玄武門之變」深刻地影響了唐朝歷史的走向。
而在今天的一些影視劇中,也經常可以看到左青龍右白虎的影子,比較經典的是在周星馳主演的【唐伯虎點秋香】之中:華府的家庭教師為了保住自己首席的地位,便和唐伯虎假扮的華安鬥嘴,失敗後脫掉衣服,就顯露出了左胳膊上的青龍和右胳膊上的白虎圖案。
【唐伯虎點秋香】中家庭教師的「左青龍、右白虎」。來源/電影【唐伯虎點秋香】截圖
民間也有類似關於方位、顏色的說法。明代萬歷年間由王君榮編著的住宅堪輿著作【陽宅十書】中認為,最好的房屋是坐北朝南,左邊應該有流水,右邊要有道路,前面最好有池塘,後面要有山丘。如果住房選在了山中,那必須選在山勢左高右低的位置,就是所謂的「寧肯青龍高萬丈,不能白虎擡頭望」。這在一些墓葬之中就更為普遍了,比如貴州仁懷沙灣宋墓的墓室兩壁之上就左雕青龍,右刻白虎。務川金銀洞宋墓墓室四壁則雕刻得比較齊全: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都有了。今天的一些雕塑中也有這些元素,比如廣西桂林七星景區的彩色花崗巖浮雕壁畫「華夏之光」的東端起始部份,就有四幅圓形浮雕,分別雕刻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在地名中,這樣的例子就更多了。當年元大都的設計者劉秉忠,按照【周禮·考工記】的原則設計了大都,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在城市布局上都有體現,以此來構建所謂的「龍虎護京城」。這些設計在現代仍然可以找到一些遺留,比如東直門附近有一條青龍胡同,是當年青龍廟存在的證明,而東城區西北部的巴兒胡同,則是當年老虎廟的見證。巴兒原本是蒙古語「老虎」的意思。京外這些例子也不少,最典型的比如山東的青州。根據【周禮·莫官·職方氏】的說法:「正東曰青州」,由此可見青州名字的由來。
元大都設計。來源/紀錄片【中國】截圖
九州之內同青綠
除了漢族之外,中國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有用顏色表示方位的傳統。比如在彜族人民的原始認識中,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分別對應的是青綠、紅、白、黑四種色彩。據【彜族源流】一書的說法:
「東方木為青,春由東方管,東風吹來後,凡物有生機;南方火為赤,夏由南方管,南風吹來後,凡物綠油油;西方金為白,秋由西方管,西風吹來後,凡物皆蕭瑟;北方水為黑,冬由北方管,北風吹來後,一片枯焦焦。宇宙的四方,風雨的執行,這樣就開始了。」
彜族阿哲支系的敘事史詩【愛佐與愛莎】中也有「綠水出東方,紅水出南方,白水出西方,黑水出北方」的說法。
藏族民間有一個傳說,記述遠古之時,有一只神龜爬到了海中的一棵樹上,文殊菩薩發現之後拈弓搭箭,從東向西放了一箭正射中神龜,神龜便頭朝南,尾朝北地掉了下來。之後,由於神龜吐出了鮮血,所以把南方定為紅色;神龜排尿為黑色,所以把北方定為黑;箭頭是鐵鑄的,為白色,所以定西為白;而箭桿是由木頭制成的,所以東方被定為青。最後神龜身體化為土壤,土是黃色的,所以中央定為黃。這些認識與漢族大體一致但也有一些區別,體現了中國古代各個民族之間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從一個側面證實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發展過程。
不過,用顏色來表示方位,也不是中國古代的獨創,世界其他地區的文化中也有類似的內容。例如,爪哇土著人的傳統周歷將一周分為五天,每一天都與特定的顏色和方位相匹配。在他們的文化中,第一天與白色和東方相關聯,第二天與紅色和南方相對應等等。看來,在人類文化的早期,不少人都認為顏色和方位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系。
藍色與白色。
其實不論東方還是西方,人們不僅會把方位和顏色聯系起來,還會用顏色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情緒或生存狀態。比如我們說哪一個人非常成功,會說他「紅得發紫」;說誰生活消費過度會用「燈紅酒綠」。在英文中,「blue」這個詞不僅是藍色的意思,也有「憂郁」的意思,而「white」這個詞,除了白色外,也還可以表達聖潔。總體而言,人類透過顏色這一多彩的視覺語言,探索並理解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同時也利用顏色來表達自己豐富而獨特的思想與智慧。
參考文獻:
[1]楊健吾.顏色與方位:古人認識世界的特殊方式[J].文史雜誌,2007,(03):76-78.
[2]周剛剛.中國導遊十萬個為什麽·廣西[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7:160-161.
[3]薛欽文.【愛佐與愛莎】中顏色與方位的對應表述探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4,35(12):111-115.
[4]蘆家玥.中國古代顏色的文化味道[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30):55-56.
[5]潘慶玉.富有想象力的教學設計--基蘭·伊根認知工具理論課堂套用研究[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20:155-156.
[6]李蒙.試析彜語顏色詞與方位的對應關系[J].貴州工程套用技術學院學報,2020,38(05):68-76.
[7]史黨社、王子今.秦祭祀研究[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21:120-123.
[8]程民生,高天.宋代彩色軍旗的形象及功能[J].軍事歷史研究,2023,37(04):40-54.
[9]南京玄武湖官微公眾號.你知道嗎?玄武門曾差點改名「桃源門」!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昕曜
編輯 | 胡心雅 郝芮(實習)
校對 | 火炬 李棟 張斌 古月 苗祎琦
國歷好物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選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辨識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裏
「在看」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