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除了刑徒,還有誰修了這座千年陵墓?

2024-05-27歷史

本 文 約 4200 字

閱 讀 需 要 11 分 鐘

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這段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的文字,是關於秦始皇陵最早也是最有名的史料記載,足以引發後人無盡的遐想。作為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帝王陵,秦陵修建伴隨秦始皇一生,更隨著秦國統一的步伐而逐步升級規模。

眾所周知,秦始皇生前極其熱衷興建各種大型工程。秦始皇三十五年 (前212) 是秦統一後的第九年,也是興建各種大型建築的高峰期,秦始皇一口氣開啟好幾個重大工程:秦直道、朝宮、阿房宮等,號稱「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余」。麗山的修建自然也是重中之重,秦始皇下令將三萬戶人家遷徙到麗邑,並免除他們十年徭役,所謂「七十余萬刑徒」也是這時匯集到關中的。【史記·黥布列傳】【漢書·賈山傳】【漢舊儀】中也有「數十萬人」「七十二萬人」等記載。

兩年後 (前210) ,秦始皇死於出巡途中,並被兒子胡亥安葬於麗山,此時麗山的修建仍然沒有徹底完工。之後就是人們熟悉的故事:胡亥繼位後,大肆殺戮重臣、橫征暴斂,引發大澤鄉起義,隨之而來的是天下大亂。前207年,劉邦自武關攻入關中,末代秦王子嬰請降;很快項羽也率領諸侯聯軍進入關中,對麗山進行大規模破壞、掠奪,隨後正式滅亡秦朝。

從前246年到前207年,秦陵的修建時間長達38年,甚至超過秦始皇的在位時間,更在冥冥中與秦朝一道經歷了由興而亡的全部過程。

修陵者不止有刑徒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距秦陵封土西部1600公尺遠的趙背戶村發現一批墓葬,總共104座,出土骨架上百具,僅有四具為仰身直肢葬,絕大多數為蜷曲下身的「屈肢葬」,這是秦人特有的葬俗。一同出土的還有許多塊瓦片,記錄下墓主的身份資訊:

東武居貲上造慶忌

東武東間居貲不更瞗

博昌居此(貲)用裏不更余

楊民居貲大(教)

〔楊〕民居貲公士富

楊民居貲武德公士契必

平陰居貲北遊公士滕

闌陵居貲便裏不更牙

……

這些資訊的格式是一致的,「東武」「博昌」「楊民」等資訊都是地名,「公士」「上造」「不更」正是後世熟悉的秦國各級爵位,「慶忌」「契必」「牙」等是人名。

這批瓦片稱「趙背戶村墓誌葬瓦」,它們將秦陵修建者的身份揭開一角。墓主們的籍貫分屬原三晉、齊、魯和楚國故地。負責勘查的考古學家指出:「瓦文與記載相互參證,說明修建始皇陵的大批刑徒,都從原山東六國詔調而來。」

【史記】稱秦陵修建者為「酈山徒」「麗山之徒」。考古發現表明,「麗山徒」的來源十分多樣。後世最熟悉的當然是刑徒,【高祖本紀】載:「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黥布列傳】載:「布已論輸麗山,麗山之徒數十萬人,布皆與其徒長豪桀交通。」

根據出土秦簡,秦代刑徒按從事的工種不同,分為司寇、隸臣、鬼薪、白粲、城旦、舂等不同類別,譬如「鬼薪」本意是被罰入山打柴以供祭祀鬼神,「白粲」本意是為祭祀而擇米,當然實際的勞作範圍遠不止這些;「城旦」則是「通宵達旦修築城墻」之意。

這些刑徒不僅需要身著象征身份的「赭衣」、佩戴刑具,還經常要受肉刑,如剃除發須的「髡」「耐」等刑,刺面的「黥」刑、割鼻的「劓」刑、砍腳的「斬趾」等。最為悲慘的是,他們都要終生服刑。據學者張金光統計,【睡虎地秦簡】的373條律條與司法文書中,有將近一半涉及刑徒內容,卻找不到任何關於刑期的規定。漢文帝時期釋出過減刑詔令,規定出各種刑徒年限:

「罪人獄已決,完為城旦舂,滿三歲,為鬼薪白粲。鬼薪白粲一歲,為隸臣妾。隸臣妾一歲,免為庶人……」

這還是史料所見第一次規定各種刑徒的服刑年限,以至於被後世譽為德政。

這也得到了考古發掘的印證。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臨潼縣 (今西安市臨潼區) 鄭莊村發現一處秦代石料加工場遺址,遺址內除出土秦代的鐵錘、鐵鏨、鐵釘、石水道半成品以及大批石材外,還發現鐵鉗、鐵鈦等刑具和人的屍骨。這些戴著鐵刑具為修建始皇陵打制石材的人,顯然都是刑徒。姚池頭村北也發現修陵人的墓地,這裏共有4個大型墓坑,埋葬有數量巨大的人骨,其中沒有完整的個體,顯然死者都是受刑戮而死,被肢解後埋葬。

除刑徒外,另一大類便是「居貲贖債」者,趙背戶村墓誌葬瓦的墓主們便屬於這種情況。「貲」是秦國的一種財產刑,秦簡中經常可見「貲一甲」「貲一盾」之類記載,也就是支付價值相當於一套鎧甲 (1344錢) 、一面盾牌 (384錢) 的罰金。對普通秦民來說,這自然不是小數目,如果家貧無力支付,則需要以服勞役的方式抵償,這就是「居貲」,又名「居貲贖債」。根據【睡虎地秦簡】記載,「居貲」一日可抵8錢,如果居貲者的飯食由官府供應,則每日抵6錢。有別於隸臣妾、城旦舂等真正的刑徒,居貲者不穿赭衣、不戴刑具,還可以找人頂替自己,一家中有兩人以上「居貲」的,可以輪換進行,農忙時節還可以歸田務農。

大批工匠也是修陵者的重要來源,他們各有擅長的技藝,從事的也是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工作: 燒制磚瓦、制作人俑、煉制水銀、鑄造陪葬的各種器物等。 始皇陵出土的磚瓦、陶器,兵馬俑坑出土的陶俑、陶馬,都刻有大批工匠名字。 它們也揭示出,這一群體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是中央官府下轄的各類作坊,如左右司空、都昌、宮水等; 二是地方各郡縣的制陶作坊,如臨晉、好畤、美陽、新城等,都是關中各縣邑的名稱,這些工匠應是分別從各縣的民間私營作坊征調來的工匠,屬於自由民。

當然,普通的秦民士伍也很可能會定期參與修陵,出土秦簡顯示,秦朝存在大大小小不同型別的徭役和戍役,有按時長分為「歲更」 (一年一次) 、「月更」 (一月一次) ,也有按等級分為朝廷分派下來的「禦中發征」,各縣自行征發的「恒事」。除老人、兒童、殘疾人以及擁有「不更」爵位者,其他絕大多數秦人都要被征發。

可以想見,如此龐大的修陵人數,必定要有一個由許多官署組成的機構進行管理。史書對此並沒有明確記載,但從秦陵出土的金文、陶文記載來看,中央官署「寺工」主要負責鑄造陪葬的青銅兵器,「少府」則負責其他青銅器、金銀器陪葬品的制作。還有許多中央官署負責燒制磚瓦:都司空、左司空、右司空、右水、左水、寺水、大水、北司、宮水……

此外根據出土秦簡,左右司空不僅負責燒制磚瓦,很可能還參與了整個工程的組織與管理。早在西周、春秋時期,「司空」一職就負責土木工程,出土秦簡中有專門規定工程管理的【司空律】,以及從地方到朝廷,各種級別的大小官職:司空嗇夫、都鄉司空、縣司空、邦司空、郡司空……

皆令從死

秦始皇三十七年 (前210) 七月,秦始皇在出巡途中去世,屍身在酷暑中經過漫長顛簸,在當年九月葬入麗山。三十余年修建後,這座陵寢終於派上用場,但伴隨葬禮的卻是一場浩大慘劇:

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

「從死」即人殉,先秦時期屢見於史料,以殷商時期最為頻繁和殘酷。春秋戰國時期也風行於各國,山東臨淄郎家莊齊國墓、汲縣山彪鎮魏國墓、河北邯鄲百家村趙國墓、湖北隨縣曾侯乙墓都發現過數量不等的殉人屍骨。後來隨著文明的發展,各國才逐漸以陶俑或木俑取代人殉。孔子更進一步,主張不僅不能用活人殉葬,連人俑都不要用,因此有了那句「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的名言。

秦國在史料中的人殉記載則是最多的。據【史記·秦本紀】

「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

「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

其中還包括子車氏的三位能臣,【詩經】中有【黃鳥】一詩哀悼他們的死亡,對秦穆公表達譴責。此外,位於陜西鳳翔的秦公一號大墓也創下一個紀錄:它是中國發現人殉最多的墓葬,共有186具屍骨。

秦獻公時期,秦國正式廢除人殉制度。此後100多年裏,秦國歷史上沒有再出現人殉記載,只有【戰國策】提到,宣太後一度想讓男寵魏醜夫殉葬,後因大臣勸阻而作罷。二世即位後卻恢復了這一殘酷制度,也很可能創下人數最高的紀錄。二世頒布的這則詔書稱,後宮中只要沒有為秦始皇生下子女的後妃、宮人,都要殉葬;而【史記】記載秦始皇總共只有二十幾個子女,假如這道詔書真的執行下去,則可能意味著後宮中絕大部份女子都要被殉葬。

一同被迫殉葬的還有大批工匠。【秦始皇本紀】有一句「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羨」即墓門,中羨、外羨該是墓道中的兩道墓門。從「閉」「下」來看,外羨應該類似一道厚重的閘門,中羨則可能是雙扇或單扇的開合門,此外很可能還存在內羨,只是不清楚具體形態。工匠們被封閉在中羨與外羨之間的墓道裏,既沒法逃出秦陵,也無法進入地宮。

秦二世即位後,為清除潛在對手、鞏固自己帝位,開始大肆屠殺兄弟姐妹與宗室重臣,考古人員曾在臨潼上焦村一帶發現17座墓葬,都是南北縱向排列,其中出土兩枚印章,一枚印章刻著「榮祿」字樣,另一枚刻著「陰嫚」 (也有說是「陽滋」) ,有可能都是人名;有的器物還刻有「少府」字樣,說明墓主都與宮廷有關、地位不低;鑒定顯示,死者年齡多為二三十歲,骨骼都是身首分離,死因或是肢解,或是縊殺,還有一顆顱骨插有銅鏃,下頜骨向前凸出,顯得十分痛苦和驚恐。有考古學家推測,這些墓葬屬於秦國的皇子公主們。

從2011年開始,考古人員對秦陵外城西側展開考古勘探工作,共發現9座大、中型墓葬,其中的1號墓是目前已發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好的秦代高等級貴族墓葬。近年來秦陵考古發現的許多知名文物:金銀駱駝、舞袖俑、吹奏俑、四輪獨辀木車、羊車等,均出自這座墓葬。它明顯與秦陵整體規劃設計緊密相關,墓主的等級也極高,堪稱「帝國第一陪葬墓」。

秦始皇「傳至萬世」的夢想早已破滅,但作為文化遺產,秦陵卻遠比它的主人更能經受住歷史歲月的洗禮。

本文改編自【國家人文歷史】2024年5月下,原標題為【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帝陵 秦陵:與秦朝共興亡】,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張不三

編輯 | 胡心雅

排版編輯 | 韓其娟(實習)

校對 | 火炬

推薦

從1974年到2024年

秦始皇陵考古工作

已經進行了50年

作為中國第一批 世界遺產

馬俑

是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金字名片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

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本期,讓我們走進秦始皇陵兵馬俑

回顧50年來的考古成果

點選下方封面,即可購買

↓↓↓

在看 」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