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大家都在說朱元璋可稱為千古大帝,那你知道朱元璋的功績到底有多大嗎?

2024-04-21歷史

其實,我個人認為就歷史功業這一塊,明洪武大帝朱元璋應該算是皇帝裏的天花板,但同時他也是被嚴重低估的一位開國皇帝。

現在的人,但凡是讀歷史或者講歷史的無論是個體還是團隊,凡言歷史必說到秦皇漢武,但是實際情況我覺得朱元璋並不在他們之下,甚至歷史功績還在他們之上。

秦始皇是奮六世之余烈才統一了天下,漢武帝則是耗光了六、七十年攢下的家底才擊敗了匈奴,換句話說,這兩位千古一帝也都是在祖輩打下的雄厚基礎才創造了歷史上的彪悍功績。

而洪武大帝朱元璋呢?開局真的只有一個碗,這可不是演義,而是事實。而他創下的豐功偉績我覺得可以用兩個詞語來形容,第一個就是對於後世中國而言「功不可沒」,第二個是對當時的老百姓而言「善莫大焉」。具體原因聽我道來。

洪武大帝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南向北統一中國,並且完成北伐的人,並且一舉把拱衛中原腹地的燕雲十六州給拿回來了。單這一項功績就太了不起了,足以使他名留青史。

燕雲十六州,從五代十國時期,由石敬瑭手中拱手送入蠻族之手,經歷了400多年才重新回到中原。北宋的時候,自宋太祖趙匡胤起,歷經幾代君主一直努力想收復故土,但都是因為各種原因而最終失敗。

大概說一下,燕雲十六州的大概範圍就在今天的北京、河北、山西以及天津的北部,它貫穿了太行山、燕山山脈,東到大海,地形特別險要,是中原大地一道天然的防線,過了這道防線,就是平坦的華北大平原,而北方蠻夷部落透過這裏可以一路南下,橫掃整個中原。

宋朝就是因為缺了這道門戶,北部防線幾乎可以說是無險可守,金遼蒙古等族南下輕輕松松就能打到家門口,最終導致亡國。

如果朱元璋沒能拿回來燕雲十六州這片國土,那麽經過大幾百年的分裂,北方人在文化上還有語言上就會和和中原失去有效交流,我們也就更加無法想象後世的北方會演變成什麽樣,是像外蒙古一樣被獨立出去?還是會像外興安嶺一樣徹底被別人占了土地然後把人殺光。

相反的, 明朝正是因為收復了燕雲十六州地區,才能在東北設立奴兒幹都司,並且把有效的管理區域直接推到到了黑龍江一帶,為後世中國的版圖奠定了基礎

第二件值得吹捧朱元璋的事兒就是民族的經濟。朱元璋開國之後,一方面繼續打擊陜西、四川,還有漠北的元朝殘余勢力,另一方面還能搞好經濟建設,這對於一個純基層打拼起來的帝王,簡直有點不可思議。

我們知道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打仗就是燒錢,歷史上絕大多數王朝的覆滅和軍費不堪重負,導致財政和經濟上的崩潰有直接的關系。

比如明朝的衰落,很多學者就認為是萬歷時期韓戰耗光了國庫,導致明朝元氣大傷。而實際上,萬歷年間地抗日援朝它這個規模並不大,巔峰的時候出動了也就不到十萬人。

但朱元璋卻能在連續大規模用兵的同時,把經濟也搞得非常出色,大家不得不佩服朱元璋的能力。

我們看一組數據,洪武十四年編成的【賦役黃冊】( 賦役黃冊又稱明代黃冊,是明代國家為核實戶口、征調賦役而制成的戶口版籍 )註明,當時明朝在編的人口是5987萬,這比元朝鼎盛的時期還多出了100萬,洪武二十六年的耕地有800萬頃,比北宋巔峰的時候多出300萬頃。

與此同時,朱元璋共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基本上是把北元給打廢了,打的北元殘余勢力再也無力反攻中原,而這八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卻沒有拖垮明朝的經濟。

早在西漢的文景之治期間,西漢政府面對匈奴只能被動的防守,外加上供求和,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完成了對匈奴的大規模反擊。

而洪武期間呢,明朝經濟恢復發展和對外自衛還擊兩不誤,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那麽朱元璋是怎麽做的這一點的呢?這又不得不說朱元璋這個人的能力了,這主要歸功於朱元璋首創的軍事制度。

明朝實行的是衛所制,它是一種禦兵於農,屯守結合的建軍制度,軍隊的開銷由軍戶來承擔,而不是中央財政。

而所謂軍戶呢,就是專門負擔軍隊的戶籍,軍戶由於要供養軍隊,所以分到的農田就比較多,而且為了減輕軍戶負擔,讓他們專心供養軍隊,還給他們免除差役,所以軍戶的負擔也不重。這樣軍隊就能獲得充足的給養,而朝廷沒有龐大的戰爭開銷。

所以,朱元璋可以霸氣的說出:吾養百萬之兵,不費百姓一粒米。

可惜的是,明朝中後期,由於官僚系統的腐化,軍戶被層層盤崩,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降,為明朝的滅亡埋下了禍根。不過這種制度確實是當時最優質的養軍制度。

大家說,朱元璋的功績能不能和秦皇漢武相比?

以上為正文,部份內容及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文中如涉及結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更多精彩持續更新,感謝關註。

來都來了,點個 在看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