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濟公」,歷史上真實存在,圓寂時留下一首禪詩,24字點醒無數人

2024-04-21歷史

點選上方藍色字 『文史道』 >右上角…>設為星標 >第一時間閱讀精彩美文

文/文史道

「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

每當這熟悉的旋律響起,遊本昌老師飾演的「濟公」形象立刻就會浮現在眼前。

那個有著「半臉哭,半臉笑,半臉慈悲,半臉惡」的表情,無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滑稽可愛、佛心清凈、普度眾生的形象,也讓人難以忘懷。

對於濟公,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影視劇虛構的人物,其實不然。

歷史上還有這樣一個人的存在, 他就是南宋的道濟禪師。

【靈隱寺誌】記載,濟公原名李修緣,法名道濟,是當時天台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房孫子。

李修緣年少聰慧好學,聞名鄉裏。18歲時正準備進京趕考,不料父母雙雙患疾,沒幾天就撒手人寰了。

父母去世,李修緣心灰意冷,仿佛通透了一般,開始活得瀟灑肆意。他先進國清寺拜發空一本為師,後投奔杭州靈隱寺,再拜慧遠禪師為師。

李修緣出家後,法名道濟,人稱「濟公」。

出家後的他與【水滸傳】裏的花和尚魯智深一般,言行瘋癲、不喜念經、好食肉飲酒,表面上十足的「花和尚」。

濟公除了在寺廟裏念佛外,常常遊蕩於市井街頭。衣衫襤褸,舉止不端,很多出格的動作引得眾僧侶不滿。眾僧聯名向主持告狀。

這時候慧遠禪師像極了魯智深的師傅智真長老一樣,只有他看到了濟公的佛心與慧根。面對眾僧的指責,他只回了句 「佛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

濟公雖言行瘋癲,但他樂善好施,屢屢救死扶傷,除暴安良,在民間留有極好的口碑。他雖沒有影視劇中的法術,但他劫富濟貧、救助貧苦的事實卻是真的。

濟公生性豁達,凡事看得極為透徹。

有一次,他所在的凈慈寺失火,眾人忙碌救火中,只有他不為所動,眼睜睜地看著寺廟被燒毀。

而後,他還提筆寫了一首詩,名曰【凈慈寺火災】:

無名一點起逡巡,大廈千間盡作塵。非是我佛不靈感,故要樓台一度新。

或許很多人會說,寺廟是供奉佛祖的地方,為何還會受此無妄之災?

濟公一句,「 非是我佛不靈感,故要樓台一度新。 」將眾人的猜度一語點破,原來是佛祖想要新的寺廟、新的靈台了。

面對生命中無法挽回的意外與遺憾,我們要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無論你願不願意,它都會按照它的軌跡去發生。我們控制不了,但要學會釋然。

據傳,濟公在世時,頗得一位包子鋪的老板敬重。老板經常無償贈送包子給他,偶爾還與他切磋詩畫。

濟公圓寂前一年,應包子鋪老板要求,濟公以「西湖」為題材,共作了4首小詩,並配了4幅畫作。其中以第二首最為精妙,禪趣十足:

湖上春光已破慳,湖邊普都拂雕闌。算來不用一文買,輸與山僧閑往還。

湖上春光明媚,湖岸普都依依。這美好的景致,竟然不問我收取一分錢。

甚至船夫也十分大方,也不收我的過路錢。這樣我往返時還能免費欣賞山山水水,真是悠閑自在啊。

只有心中無物,豁然自達,才能徜徉於山水間,自得其樂。

他的這首小詩,與蘇軾【赤壁賦】的一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

「唯有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只有豁達如蘇軾,灑脫如濟公,拋卻名利、用心感知自然,才能領略到自然之美,之神奇。

除此之外,學識淵博,閱盡人生淡泊的濟公,在圓寂前,回望自己一生過往,也曾提筆留下24字禪詩留以後人。看似樸素,卻意蘊無窮。

南宋·道濟禪師·【辭世頌】:

六十年來狼藉,東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歸來,依舊水連天碧。

跌跌撞撞的一生,六十年輾轉流離,人生就是這樣,在周而復始中重復,在碌碌無為中虛度。

如今即將歸去,依舊是碧水連天。人生是短暫的,而山水卻是永恒的。在這短暫的一生中,無論貧窮富貴、榮辱得失,都是虛無的。到得臨死時,我們什麽也帶不走。

濟公圓寂留的這首詩,也是為了勸誡眾生:珍惜當下,莫做遺憾的事,至於將來到底是非成敗,更不必放在心上。臨了,只要不覺得虛度了此生,那便是最好的。

讀者們,關於「濟公臨終24字禪詩」,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