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1936年,天津老漢守護清朝陵墓,固守80多年,因無人繼承心生遺憾

2024-07-19歷史

我們時常把堅守信仰和初心掛在嘴邊,但用一生去踐行的人卻少之又少,在一個神秘的小村落裏面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世代堅守、世代傳承,是信仰也是使命。守陵人的故事仍在繼續,他們的精神仍在傳承,其中以劉福信為代表的守陵人正在演繹著屬於他們這一代人的傳奇。


淺談康熙十四子允禵允禵是康熙的第十四個兒子,其母親是康熙帝的寵妃德妃娘娘,他打小就深受康熙帝的疼愛,他也不負眾望,成為了皇子中的佼佼者,文武兼備。他本與皇四子胤禛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然由於胤禛出生時德妃的位分低下,因此他出生後皇帝就讓位分高的妃子進行撫育。所以他與他的母親以及後來出生的十四弟並無親人之間的那種親昵,相反地,允禵與皇八子胤禩的關系甚是親密,這也為後來的九子奪嫡埋下了隱患。在太子被廢除後,康熙帝的幾個兒子蠢蠢欲動,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事件。就在爭奪快要有結果的時候,準格爾部叛亂,康熙帝病重,無奈只得派十四子掛帥平亂,封其為大將軍王,此等殊榮與偏愛也是歷史無幾。


戰事即將落下帷幕時,康熙帝駕崩,皇四子胤禛即位,是為雍正皇帝,允禵回到京城後認為其中必有貓膩,因此見到雍正帝拒不下跪。可是一切已成定局,幾天後,允禵就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捕入獄,從此,開始了他漫長的囚禁生涯。後來,乾隆即位後釋放了允禵,並為其恢復官職,可是,畢竟已經到了英雄暮年,無論早年多麽意氣風發,如今早已不在,不久便長辭於世。乾隆帝為其修建了豪華的陵墓並派遣一支軍隊專門為其守陵,如今,幾百年過去了,當年那一批守陵人在那裏繁衍生息,子子孫孫都擔負著守護皇陵的責任。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觀念也不斷發生變化,年輕一代人都向往霓虹閃爍的大城市,不願意繼續留在落後的農村更不願承擔起封建思想的守護皇陵的責任,這讓守陵人劉福信深感失望和痛惜。奉獻一生的守陵人劉福信


1928年,劉福信出生在天津薊縣石頭營村,這是一個看似普通的村莊,但卻住著一群特殊人群——守陵人。在村莊的隔壁就是滿清王朝六位王爺的陵墓,劉福信便是康熙十四子的守陵人。他說到,老一輩的時候,他們都是拿著朝廷的俸祿奉命看護陵墓,那才是正兒八經的守陵人。他從1936年便開始看護允禵的陵墓,到了他這一輩的時候中國幾經戰亂,這裏的陵墓也被破壞得殘敗不堪,昔日的輝煌早已不在,但盡管如此,劉福信還是秉承家訓和使命,守護者允禵的陵墓。劉福信也年紀大了,走路時總是佝僂著背,必須拄著拐杖才可以,他每天都會到陵墓那裏看看,會把那裏打掃得很幹凈,要是哪天不去看看就總會心裏不踏實。自己的身體日漸式微,他總是擔心自己死後沒有人能繼續看護陵墓,雖然自己有3個兒子3個女兒,但他們都跑去了大城市謀生,沒人願意肩負起守護皇陵的責任,這始終讓他感到痛心。


有一年,國家文物局的來到劉福信所在的村莊,並對陵墓進行修繕和保護,這讓失落的劉福信一下子鬥誌滿滿,他覺得國家還沒有忘記這裏,自己的守護仍有價值,這為他增添了信心。劉福信老人平日裏話並不多,但只要有外來人問起有關皇陵的事,他總會滔滔不絕地說出很多有關它的故事。後來有兩個人自稱是皇十四子的後人,他們來到陵墓進行跪拜並與劉福信老人進行了親切的交談,這讓他很受感動。劉福信老人介紹,以前每個王爺的陵墓都有一座巨大的漢白玉石碑,還有享殿和地宮。現在,享殿都沒有了,只留下殘垣碎瓦,地宮也在戰亂年間被盜挖得差不多了,6座石碑只剩下了4座。


在老人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十四爺陵寢地宮所在地,如果沒人介紹,這一大片墳塋,任誰也不會想到下面長眠的居然是康熙年間參與「九龍奪嫡」的重要歷史人物。後來,為了方便後人祭奠,他還在十四爺地宮的入口處壘起了一座墳塋,每年清明的祭祀之物就放在墳塋上面。劉福信說,也不知道還能為他們再做些什麽,只要自己還能想到的就先做了吧。劉福信把自己的80多年都奉獻在了這裏,日復一日地做著同一件事,因為他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更多那時候的歷史。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傳承著就斷層了因為沒有被好好守護,劉福信的老人價值不僅在於守護了一個陵墓,而是守護住了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這讓我們和歷史的距離又拉近了一步。


結束語如果我們非要去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的話,那就先從他所做的事情出發,劉福信一生只做一件事,他用他的生命站好了最後一班崗,為我們留下了寶貴財富,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