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他是深圳第一任市委書記,敢為人先,深受鄧小平器重,活到了96歲

2024-04-21歷史

1979年,鄧公決定在香港北部設立深圳市,以承接港島的產業轉移,帶動整個珠三角發展,而在遴選深圳首任市委書記的時候,鄧公顯得格外謹慎,他希望深圳的主政官既要有出色的才能、也要有敢為人先的魄力,敢幹事、不怕事。經過反復的考量與權衡之後,鄧公最終選定張勛甫擔此大任。

張勛甫17歲參加革命,曾在山東抗擊過日寇,解放戰爭時又在東北與國民黨反動派周旋、對抗,革命鬥爭經驗十分之豐富。1949年中旬,他奉命跟隨四野向華南挺進,廣東解放後,他被委派到韶關擔任行政幹部,70年代初,他因為表現突出,又被調到佛山地委工作。

1979年,鄧公突然向廣東省委下達命令,請省委組織部推薦幾名同誌競聘深圳市委書記一職,省委組織部隨即對廣東省內所有處級以上幹部進行考察,最終選定了四人推薦給中組部,其中就包括時任省委計委高幹的張勛甫。大概一個月後,中組部傳來指示,要求張勛甫立即進京一趟。

張勛甫此時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他在接到指示之後火急火燎趕往北京,中組部隨即安排專人和他見面、談話,知道此時他才終於明白,原來中組部是打算安排他擔任剛剛成立的深圳市的主政官。說實話,張勛甫對於此事很沒底,畢竟深圳的戰略地位和政治地位比較特殊,他擔心自己沒辦法挑起大梁,實作鄧公對於深圳的美好規劃。

但中組部的同誌卻一再鼓勵、激勵他,這激發了他心底的勇氣,他隨即答應擔任深圳市的主政官,並向中組部立下軍令狀,表示一定會竭盡所能將深圳打造成珠海的經濟中心。在張勛甫臨上任之前,鄧公也專程找他談了一次話,要求他一定要開闊眼界,將精力放在經濟改革上,一定不要怕犯錯誤,怕被人「揪辮子」。

1979年9月,在辦理完所有交接手續後,張正式走馬上任,彼時的深圳市才剛剛掛牌,可謂是一窮二白,要幹部沒幹部,要資金沒資金,一切全靠自己打拼。但這並沒有嚇倒張勛甫,他在仔細了解了深圳的情況之後,決定先從農業著手進行改革、整頓。彼時雖然「包產到戶」政策已經獲得大眾認可,但黨中央還沒有下達正式檔全國推廣,因此一些省份和地區還處於觀望之中,遲遲不敢徹底「推倒」人民公社制度。

深圳當時也是如此,市委的幹部們都比較謹慎,在農業問題上「畏手畏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深圳農業發展,拖慢了生產力進步。張勛甫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堅決推行「包產到戶」政策,將農田全部承包給老百姓,充分調動大家的生產積極性。有同誌提醒張勛甫,不要「太過火」,萬一要是被舉報到黨中央,怕是要背處分。但張勛甫對此不屑一顧,他直言背處分就背處分,只要能讓老百姓享受到實惠,自己甘願受罰!

深圳建立初期,市委打算將市區面積規劃為6平方公裏,不大也不小,最適合發展、建設,但張勛甫卻覺得市委過於「保守」,6平方公裏對於深圳來說過於狹促,難以「施展拳腳」,他在市委工作會議上直接提出要將深圳建設成超一流城市,市區面積至少20平方公裏,深圳未來不僅要當中國的金融中心,而且還要當資訊科技中心!

當然,話好說,事難辦,建設深圳總繞不開一個字,那就是「錢」,彼時的深圳財政極其緊張,市財政局恨不得將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建設6平方公裏的市區已經是極限了,20平方公裏簡直是天方夜譚。而為了改善財政緊張的狀況,張勛甫決定搞土地出讓制度,用土地的開發與經營權吸引資本入駐,同時成立城投集團,允許外資入股、投資。在這一系列「組合拳」之下,深圳的財政問題迎刃而解,市委隨即「火力全開」,一連建立了十幾個重點計畫,僅僅兩年時間便讓深圳的面貌煥然一新。

1982年,張勛甫被調離深圳,轉往省政府工作,1989年,經由中組部和省組織部同意,他光榮離休,並被特許享受廳級幹部待遇。晚年的張勛甫還一直心系著深圳的發展,他經常去深圳搞調研,順便指導市委的工作,90年代初甚至直接搬到深圳居住,親眼見證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2017年,他因病去世,時年九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