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台灣回歸後,21萬台軍如何處理?其實,1928年毛主席就給出了答案

2024-04-11歷史

近年來,台灣問題一直是橫亙在兩岸人們心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即便在外部勢力和「台獨」分子的幹涉下,我們堅信統一台灣的信念始終未變。同時,台灣回歸是毋庸置疑的,是大勢所趨,也是祖國最終走向的必然結果。

台灣自古以來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雖然在某些歷史時期與大陸保持了隔離,但最終都無一例外的走向了統一。

由此,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台灣問題無論是「武統」,「和統」,亦或者「逼統」,但最終的結局一定是兩岸人民融為一體。

到時候,可能還會涉及一個問題,台灣回歸後,那21萬的台軍又該如何處理呢?

其實,關於這一點,毛主席在1928年的時候,就給出了標準的答案了。

一貫的「優待俘虜」方針

1928年2月,毛主席率領的部隊一舉拿下了寧岡縣新城,那一戰,殲滅了敵軍一個營及寧岡縣靖衛團,同時俘獲了200余人。

事後,針對俘虜的處置問題,我方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方認為,應該公開處決,以儆效尤;另一方認為,應當善待俘虜,攻心為上。

在當時第一團代表何挺穎看來,敵人大多數也都是窮苦人出身,戰爭也並非他們所願,不應該學習舊軍隊的做法,應當善待他們。

對於何挺穎的說法,毛主席很是贊同。對此,毛主席特別制定了一項關於對待俘虜的規定:

1、尊重俘虜,不得搶他們的私人財產。

2、對待受傷的俘虜,應及時診治。

3、願意留下的可以加入組織隊伍,不願意留下的則應幫助他們回去。

最後,對於寧岡戰役中200多名俘虜,當時想要回家的俘虜每人發放了2塊銀元,願意留下的我方則表示了熱烈的歡迎。

也正是從那時起,我們就一直秉持著「優待俘虜」的方針政策。即便到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甚至韓戰時,這項針對俘虜的政策都沒有改變過。

未來台軍的三個去向

三國時期,有「諸葛亮七擒孟獲」,最終讓孟獲心悅誠服地投降的美談。

近代,中國有著「優待俘虜」的政策,使得我軍在全面戰爭時期,有了更多的支持基礎,最終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文獻記載,抗日戰爭時期,我軍曾俘虜了一名叫作「山田一郎」的日本軍醫,後來在我方優待、善待俘虜的政策影響下,其主動加入到我方隊伍,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還有,在蘇中的一場戰役中,陳毅也曾借助這項政策以人道主義的方式,直接擊潰了敵人的心理防線,最終瓦解了敵人的意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也降低了不必要的損耗。

正是基於此,從歷史的辯證角度來看,毛主席無疑是高瞻遠矚的,因為優待俘虜的政策顯然是獲益無窮的,同時也對我們未來處理台軍問題給出了一個標準答案。

據台灣媒體報道,目前台灣兵力總人數約21萬人,常備部隊正式軍職編制為18.8萬人,以九成編制來計算,約16.9萬人。

由此,未來針對台軍21萬人,我方肯定也會在遵循「優待俘虜」的基礎上,同時結合自身的特殊性,會給出一定的結果。

以文史君之見,大致有三種處理方式:

1、台軍中支持兩岸統一、反對「台獨」的軍人,並認同一個中國的原則的俘虜,可以透過政治思想教育,在其思想轉變後,可以編入我軍。

2、對於絕大多數台軍士兵可以就地解散或直接選擇退休。但有一個前提是,這些俘虜都必須接受過思想教育。

教育完成後,願意留下的可以留下,不願留下的可給予路費或由財政撥款給一些安家費,讓其回歸家鄉,回歸社會。

3、對於那些頑固「台獨」的軍人,他們或對我軍充滿敵意,或根本不認同一個中國和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的。

對於這類俘虜,我們也不必那麽客氣。直接根據【反分裂國家法】對其進行依法嚴肅處理就行,正所謂,「對待朋友有美酒,對待豺狼有獵槍」。

讀者們,關於「台灣回歸,台軍的處理方式」,大家怎麽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