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中旬,粟裕將軍決定率領華野主力進入河南,圍繞開封和國民黨軍展開一場「小決戰」,意圖削弱中原地區國民黨軍的力量,緩解中野所面臨的軍事壓力。而在正式開戰之前,粟裕特地向黨中央發去一封電報,申請為華野補充彈藥,順便列出了一份長長的彈藥補給名單,其中光機槍、步槍子彈就要數十萬發,這對於當時的解放軍後勤系統來說簡直是天文數位!
黨中央隨後給粟裕回了電報,其中對於補充彈藥一事沒有任何提及,倒是劈頭蓋臉的批評了華野一番,稱華野對後勤太過依賴,每次打仗都要消耗巨量的彈藥,完全沒有一丁點節約精神,要知道,西野在作戰的時候,每名戰士僅僅只配發15發子彈,每一門火炮都只配5到10發炮彈,可謂「寒酸」之極。可即便如此,西野仍在西北連戰連捷,將胡宗南耍得團團轉。而且,西野作戰對於後勤的依賴性極低,彭老總完全是在「以戰養戰」,需要什麽就從敵人手中繳獲,基本不需要向後勤部門「伸手」。
反觀華野,每次作戰的時候極盡「豪奢」,每一門炮都要配數百發炮彈,步槍、機槍子彈更是不限量,在南麻戰役期間,華野的火力甚至一度比國民黨軍還要兇猛。不過華野的後勤系統並不能支撐起如此巨大的消耗,沂蒙山兵工廠每個月生產的武器彈藥僅僅只夠一個縱隊使用,其余的則需要從臨近的解放區獲取,比如冀魯豫軍區和華北軍區。
有一次,陳老總到華北軍區視察,期間參觀了軍區直屬的兵工廠,廠領導告訴陳老總,解放軍自造的武器彈藥成本極高,制造一顆炮彈的花費相當於中農家庭一年的收入。這句話給陳老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老總由此下定決心,一定要對華野進行整改,盡量改善官兵們浪費武器彈藥的壞習慣,為解放區的農民們減輕負擔。
於是乎,在1948年,陳老總和粟裕聯手對華野進行了整頓,旨在根除部隊中存在的不良習氣,期間陳老總多次提到,打仗時一定要節約彈藥,解放軍的子彈、炮彈全都是農民節省口糧造出來的,一顆也不能浪費,否則就是對不起農民!
當然,黨中央嘴上批評華野浪費,但在豫東戰役發起之前,還是按照粟裕
的要求,調集了所有後勤力量向華野輸送彈藥,沒有克扣一顆子彈、炮彈。粟裕自然不敢辜負黨中央的全力支持,他隨即指揮部隊向開封極速前進,一舉將開封守敵殲滅,隨後以開封為依托,主動引誘敵人交戰。
蔣介石得知開封被解放軍占領,馬上命令邱清泉等人率部馳援開封,這正中粟裕下懷,粟隨即集中優勢兵力分割包圍了一個實力較弱的國民黨兵團,而後將其慢慢蠶食幹凈。在此期間,邱清泉率部繞到了華野背後,想要給華野狠狠一擊。但粟裕已經提前察覺到了危險,在邱清泉發動進攻之前便率部在迅速撤走,離開河南重回山東,讓邱清泉撲了個空。
豫東一戰我方可謂大獲全勝,華野的士氣也隨之愈發高漲,官兵們求戰之心濃烈,都想要趁著勝利之勢繼續向國民黨軍進攻。粟裕見狀隨即指揮官兵們又接連發起了魯西、魯中戰役,殲滅了7萬余國民黨軍,解放了不少好幾個臨近解放軍的縣城。至1948年下旬,山東大部已經完全被解放,僅剩濟南一地還在國民黨軍手中。
粟裕在經過認真規劃後,決定將手頭的兵力分為兩部份,其中一部份由許世友帶領,負責對濟南展開攻堅,另外一部份由自己親自指揮,埋伏在魯南一帶,伺機打擊北上增援濟南的國民黨軍。
戰役正式發起後,許將軍那邊進展神速,只用了不到10天的功夫便將濟南解放,而國民黨軍的援軍在得知這個訊息後,立即放棄北上,轉而又縮回徐州。「圍點」是成功了,可「打援」計劃卻落了空,濟南戰役的預定目標僅僅只實作了一半,這讓粟裕很不高興,在戰後的總結大會上,他不免批評了許世友兩句。
而在山東全面解放後,華野隨即傾巢南下,向徐州靠攏,而中野也離開大別山,向淮河一線進軍;國民黨很快便意識到解放軍要攻打徐州,於是立即從華中、長江一線調兵增援徐州,淮海大戰由此揭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