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9月2日上午,美軍救護車送來了最後一批交換的戰俘。
吳成德亦是其中一員。
當中方人員見到吳成德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他們的認識中,吳成德是一位身材勻稱、體重130多斤的中年小夥,而此時的吳成德卻面黃肌瘦、身體羸弱、體重只剩90斤,儼然像一位老者。
即便如此,這一刻對於吳成德來說,卻是十分欣喜的。他等待這一天已經多日,等待停戰談判的結束分分秒秒。
他清醒地明白,這一刻對他來說意味著勝利,意味著「回家」。
但令他根本想不到的是,歸國後的他面臨的不是歡迎,而是一場「災難」。
吳成德與180師
吳成德,山西新絳人,最初是一名鄉村教師,後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是一位歷經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韓戰的老戰士。
1950年,韓戰爆發後,吳成德所在部隊奉命改編入中國人民誌願軍,他作為180師的代理政委,毅然決然地率領部隊奔赴北韓前線。
在戰爭中,他表現出了堅定的意誌和出色的指揮能力,多次率部成功阻擊聯合國軍,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1951年4月的一場戰役,讓他蒙受了「被俘」的屈辱。
當時在整個北韓戰役中,已經是第五次戰役。誌願軍與美方在爭奪談判籌碼的之際,雙方打得異常激烈,吳成德所在的180師就是參戰部隊之一。
從4月22日至5月16日期間,誌願軍進展的十分順利,在38線之南占據著絕對優勢。
到了5月16日,一方面因為戰線拉長,另一方面因聯合國軍對補給壓制的太厲害,我後勤補給遲遲供應不上,為此我方不得不停止進攻,等待補給。
然而正當我軍停止進攻之時,聯合國軍一下子奪得了優勢。最後總司令彭老總只好做出決定:停止進攻,以一部份兵力進行機動防禦,掩護主力部隊轉移休整。
5月21日,180師接到命令,向北轉移,並擔任掩護主力部隊後撤的任務。
當時聯合國軍見我軍撤退時,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下令:以7個以逸待勞的美軍師,加上南韓軍13個師,開始對中朝軍隊實行全線反擊。
180師缺糧少彈,與敵軍展開了阻擊戰以掩護主力部隊後撤。後來聯合國軍越來越多,對180師形成了前後夾擊之勢。
5月26日,180師深陷重圍。後來撤退到一個叫作「春川」的小山溝裏,180師團級以上的將領召開了一個緊急會議,商議突圍事宜。
在多方討論後,180師最後做出「分散突圍」的決議。
要知道,在兵力如此懸殊的背景下,分散突圍無異議自尋死路,但同分時散突圍又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保全一部或者幾部,不至於全軍覆沒。
當時吳成德率領的部隊突圍的還算順利,但是在經過一個小山溝時,他卻發現了一隊約300人的受傷的突圍部隊。
他不忍心放下戰友兄弟,只好帶著300余名傷員繼續突圍。後來為了不暴露目標,吳成德又將40人編為一組,每組由一到兩個幹部帶領突圍。
據戰後統計,參加突圍的180師的近2萬名誌願軍,最後只有不到4000人成功突圍出去,其余不是戰死,就是被俘,被俘人數達到了7000人。
吳成德「冤屈昭雪」
幸運的是,在那場突圍行動中,吳成德所率的小分隊雖然沒有突圍成功,但卻繞到了山區,沒有造成重大傷亡。
此後,吳成德帶領著剩余的誌願軍戰士,與聯合國軍展開了遊擊戰,不斷襲擾和打擊敵人。
這一打,就是14個月,一年零2個月。
到了1952年8月,與吳成德並肩作戰的兄弟僅剩3人。後來在美軍的一次搜山行動中,吳成德等3人均被俘,被關進了「釜山戰犯監獄」。
在監獄裏,美軍為了獲得情報,對吳成德軟硬兼施,威逼利誘,嚴刑拷打,吳成德始終沒有絲毫屈服,其信念之堅定,詮釋了一名老兵和高級將領的擔當和責任。
1953年7月27日,【北韓停戰協定】簽訂,為期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正式結束。
2個月後,吳成德作為最後一批被交換的戰俘,也踏上了歸國之旅,也就有了文初的情景。
然而,歸國後,吳成德等人卻因自己曾經被俘的經歷,遭遇到了國人的歧視。
1954年6月,上級下達了對他們的處理結果,被俘的7000人中,絕大部份離開了部隊。吳成德被開除黨籍和軍職,安排去了有「南大荒」之稱的遼寧盤錦的大窪農場。
離開部隊後的吳成德,在農場依然勤勤懇懇地勞作。
但他的心中藏著一個難以言說的傷痛,他和散落在全國各地的誌願軍戰俘們一樣,從未停止為自己的不平遭遇而奔走。
這一等,就是28年。
1980年,中國下發了【關於誌願軍被俘歸來人員問題的復查處理意見】第74號檔,開始為誌願軍戰俘平反。
1982年,經過層層審查,吳成德終於恢復了應有的軍級待遇。即便那時他已70歲,但依然高興地老淚縱橫,喜極而泣。
後來,吳成德帶著家人一起回到了老家山西運城。在運城軍幹所,吳成德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時光。
1996年3月6日,吳成德病逝,享年84歲。最後,讓我們向吳成德將軍致以崇高的敬意!
讀者們,關於「誌願軍英雄吳成德」,大家怎麽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