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堪稱美國永遠的恥辱,美軍在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苦戰3年之久,竟遲遲未能達成預定戰略目標,最終只能被迫與中國議和,灰溜溜的撤出北韓半島。事後,美國一些文史研究部門對朝戰進行了全面復盤,認真分析了很多經典戰役,從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與此同時,美國還專門評選了八位在朝戰中表現優異的軍事將領,其中戰功卓著的彭老總只排名第二,那麽第一是誰?
排名第八位是美軍克拉克將軍,此人是軍校科班出身,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有非常強的野戰經驗,他在1952年被美國國會派往北韓指揮聯合國軍與誌願軍作戰。此時雙方的戰線已經穩定在三八線附近,誰也無法再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中美雙方只能圍繞著一些戰略要地進行小規模、高烈度的局部攻防戰。
在此期間,克拉克的表現也還算出色,比如在1952年下旬的白馬山戰役中,其便指揮聯合國軍擋住了誌願軍三十八的進攻,頑強守住了白馬山,阻止了誌願軍南下的步伐。1953年,他又代表美國在停戰協定上簽字,親手結束了慘烈、漫長的朝戰,為半島帶來了和平。
排名第七是楊成武將軍,他曾親自指揮了著名的橫城戰役,集中力量殲滅了美軍龐大的裝甲部隊,粉碎了聯合國軍的「北進」陰謀,穩住了誌願軍的戰線。楊成武善於打防守戰、陣地戰,在應對局部沖突方面表現優異,曾給聯合國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第六位是洪學智將軍,他的長處不在軍事上,而在後勤上。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他頂著聯合國軍的狂轟濫炸,將一批又一批物資及時送到前線部隊手中,保障了誌願軍官兵們有食物果腹,有槍支彈藥禦敵,為我方奪取最後的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第五位是韓先楚將軍,他擅長打運動戰,在朝戰後期的一系列小規模局部沖突中,他指揮誌願軍采取穿插包圍的經典戰術,打得聯合國軍暈頭轉向,頻頻摘得勝果。聯合國軍因此對韓將軍畏懼不已,每次和他交戰務必打起十二分精神。
接下來是麥克亞瑟「麥大帥」,此人是朝戰前期的「靈魂人物」,曾帶著美軍將北韓軍隊打得節節敗退,差一點便將戰線推到了中朝邊境地帶。但後來,隨著誌願軍參戰,「麥大帥」便一直吃敗仗,接連丟掉了平壤、漢城等戰略要地,一度被誌願軍推到了三七線以南。
後來,美國國會實在忍受不了他的無能,遂將他撤職,改派其他人擔任聯合國軍司令。單論軍事指揮才能,「麥大帥」是完全不及格的,他之所以能有那麽高的人氣,全憑自我炒作,讓他排在韓先楚將軍之前實在名不副實。
第三位是鄧華將軍,他曾是彭老總的「得力助手」,協助老總策劃了多次中、大型戰役,打得聯合國軍抱頭鼠竄。後來彭老總因為身體原因被調回國休養,鄧將軍便扛起指揮的大旗,帶領誌願軍繼續作戰,在三八線和敵人對峙,最終逼迫美國主動和我方和談,並簽訂停戰協定。
排名第二的是彭老總,他在北韓戰場上可謂所向披靡,「麥大帥」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在1950年底到1951年下旬這段時間裏,他指揮誌願軍屢破敵軍,期間還創造了不少軍事史上的奇跡,一時震動整個世界,西方資本主義勢力自此再也不敢輕視中國。而中國則憑借這一戰,奠定了國際地位,擺脫了過去貧窮、落後的面貌,中華民族也自此奮起,逐步走向復興!
排在第一的則是李奇微,此人是野戰軍出身,有豐富的軍事指揮經驗,而且善於觀察,有非常強的大局觀。在第四次、第五次戰役期間,他憑借著獨創的「磁性戰術」,消解了誌願軍強大的攻勢,隨後又敏銳的把握住了攻防轉換的契機,向誌願軍發動了猛烈反撲,給我方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例如在第五次戰役時,便是李奇微指揮聯合國軍包圍了誌願軍一零八師,最終導致該師遭受重創,約有七千余名官兵戰死或被俘。而在五次戰役之後,誌願軍和聯合國軍逐步轉入對峙狀態,不擅長打陣地戰的李奇微登時沒了用武之地,於是便被轉派到歐洲任職,1955年,他離開軍隊,開始過退休生活,1993年,他在賓夕法尼亞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