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時候,士兵們在戰場上,大家是如何區分敵我的呢?其實這個問題和大家可能猜到的答案是一致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衣服。一般穿著相同制式衣服的士兵都是自己人,看到不同制式衣服的人,你閉著眼亂砍就對了。
當然,除了衣服,那還有像旗幟、軍械等都是區分敵我的方式,畢竟自己人的東西看的久了一眼就能夠認得出來。
咱們就以大家比較熟悉的明朝為例,在永樂七年( 公元1409年 ),因北元韃靼部首領本雅失裏殺害明使臣,丘福( 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靖難將領,朱棣即位後授其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 )受朱棣之命率大軍出塞,因為輕敵,於臚朐河全軍覆沒。
而這次出證明軍的輜重、軍械還有衣服等物資就全部落入到了韃靼人手裏。當時明成祖就因為擔心韃靼人穿著明軍的衣服跑到草原上去攻打那些已經臣服明朝的蒙古部落,如果這樣的話,那可是連解釋都解釋不清的,於是就專門另派使臣去告訴瓦剌人,讓他們註意點,別中了韃靼人的奸計。
「以丘福敗績之故,且戒之曰:或本雅失裏得福軍旗幟衣甲,詐以攻王,慎勿墮彼奸計。」
而且在永樂年間,由於頻繁的對外用兵,為了避免大家認錯人,鬧出自己砍自己的笑話和悲劇,兵部還專門出文鄭重的告訴士兵們說,平時一定要認清楚咱們自己人用的兵器,包括弓箭、馬鞍、撒袋( 士兵盛弓和箭的袋 )等等。
從這些命令就能夠看得出來,如果士兵們一旦穿錯了衣服,你別說漢人還是蒙古人,可能他們自己都認不出來誰是誰,戰場上混亂起來,別說殺敵,可能大家亂砍一通之後都不知道誰是誰。
那除了著裝之外,就沒有其它的辦法了嗎?
其實還有一個,雖然這個辦法比較笨,但是古來一直在用。那就是盡量的讓大部隊集中到一起,大家不要亂竄,彼此之間都混個臉熟,提高一下默契度。
永樂十二年( 公元1414年 ),當時明成祖朱棣就下過命令,告訴士兵們一定要認清自己所在的隊伍,平時不要亂跑,沒事的話別去其他的兵裏面竄門,而且要在日常的生活當中記清楚自己戰友的長相。
「須各認隊伍,不許擅離及雜入別營別隊,違者並該管頭目俱重罪。凡夜行相遇即喝問,有答號不得者擒送辨驗。」
等到了明英宗的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爆發,當時明朝針對這件事最快的反應方向並不是皇室立儲及權利爭奪,而是兵部立馬更換了明軍的軍服,並且將原來縫在衣服上的文字內容、顏色、布料還有形狀全部更換成新的,甚至連刀具、戰車都給換了。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被敵方混水摸魚或者是誤傷。
「舊用方黃絹為地,今為圓地,前面左用紅圓日,右用黃圓月,旗號上用青絹帶,下用黃絹旗,取上青為天下黃為地之義,戰車軍器俱令依新制造之。」
那要是說衣服、器具也分不清的話,該怎麽辦呢?那不好意思,放到古代如果這樣的情況下那是真沒有辦法了。
哪怕朝廷在過去都已經用衣服等各種方式來提醒大家誰是自己人,可還是避免不了在古代戰場上會經常發生誤傷的事情。
南宋初年,與嶽飛齊名的名將劉錡,他有一次就打算趁著夜色的大雷雨天氣去偷襲金國的軍營,在一道閃電過後,宋軍就借著雷光與金人互砍起來,然後砍了一會之後趁著夜色就全撤了,結果金國這邊因為太黑,看不清誰是誰,在劉錡的軍隊撤走之後還在不停的自相殘殺。
當時整整個營寨裏面都是人,這金軍只要是互相見了面,那就立馬開始互砍,最後是死傷無數,屍橫遍野。
在戰場上區分敵我,這是古代軍營管理的一道大難題,不僅士兵們頭疼,就是將軍們對這件事也是非常的頭疼,再加上古代夜盲癥普遍,所以這也是古代很少發生夜戰的一個重要原因。
完
以上為正文,部份內容及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文中如涉及結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更多精彩持續更新,感謝關註。
來都來了,點個 在看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