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約 4400 字
閱 讀 需 要 11 分 鐘
乾隆二十三年 (1758) ,通政使孫灝遞了封折子,和乾隆皇帝杠上了。
乾隆畫像。來源/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海峽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原來,乾隆計劃出巡索嶽爾濟 (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北部附近) ,視察邊防並接見進貢使團,卻被孫灝攔住了。通政使本來是負責封駁內外奏章和引見臣民之言等事宜的官職,孫灝覺得皇帝出宮巡遊不安全,直言勸阻,這並非僭越之舉。
但乾隆卻冒火了,他下諭反駁,借康熙的話來貶損漢官孫灝好逸惡勞不能吃苦:
「天下雖太平,武備斷不可廢。如滿洲身歷行間,隨 圍行獵,素習勤苦,故能服勞,若漢人則不能矣。雖由風土不同,亦由平日好自安逸所致。」
他批評這封奏折「意將使旗人盡忘淳樸服勤之舊俗,而惟漸染漢人陋習,人人頹廢自安」。孫灝「索嶽爾濟非江浙勝地可觀」的勸阻更是惹惱了乾隆,這不是在影射乾隆之前出巡下江南只是為了旅遊玩樂賞景嗎?於是他質問孫灝:「其心為何心乎?」
乾隆南巡圖卷-駐蹕姑蘇(局部)。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乾隆對出宮如此較真並不奇怪。歷史上,康熙喜歡出巡,乾隆也出巡頗頻。在帝王們看來,出宮縱覽名山大川,體驗疾苦,體察民情,都是為了江山穩固,心裏裝的都是百姓蒼生。
在民間,皇帝脫下龍袍微服私訪,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素材。再加上【鐵齒銅牙紀曉嵐】【康熙微服私訪記】等影視劇給我們留下了皇室貴胄們出宮跟玩兒似的印象,覺得他們只需簡單喬裝就能走進民間。
但如果事實真是如此,乾隆何必與孫灝針尖對麥芒?微服出宮不就行了?
拋開影視劇塑造的戲劇化情節,真實的微服出訪,需要哪些操作?
皇帝闖蕩民間的多種開啟方式
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片尾曲中唱道:
「金瓦金鑾殿,皇上不坐殿。一朝出了京門口,百姓的事兒牽著走……」
微服私訪,仿佛是皇帝們了解民情的最佳方案,而他們又是怎麽想到這一法子的呢?
皇帝微服私訪場景模擬。來源/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截圖
「 齊桓公:最早微服出訪的國君 」
早在先秦著述【韓非子】中,便載有「齊桓公微服以巡民家」的故事。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可能是歷史有文字記錄的「微服出訪第一國君」。
所謂「微服」,就是穿上普通民眾的服裝去視察民情,因為脫下華服,才能和普通百姓交流。齊桓公正是做了一番裝束私訪,才了解到貧民無財娶妻而外出謀生,以致家中老者無人供養的民情。他回去後與相國管仲商議。管仲說:
「朝廷的積蓄中有腐敗的財物,民眾就得挨餓。宮中有年長而不能及時出嫁的女子,民眾就娶不到妻子。」
管仲畫像。來源/中國 歷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海峽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齊桓公和管仲一致認為,太多適婚宮女未能出嫁,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便放大齡宮中女子嫁人,則「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從此,「男子年二十而室,女年十五而嫁」,也成為戰國時期【嫁娶令】的明文規定,可見微服私訪對於中國早期法律和行政的深刻影響。
「 漢武帝:微服出訪團隊初現 」
十六歲就繼承了皇位的漢武帝劉徹,也進行了相當頻繁的巡遊活動。漢武帝也曾自豪道:
「朕巡荊、揚、輯江、淮物,會大海氣,以合泰山。上天見象,增修封禪。其赦天下。」
漢武帝不僅愛巡遊,還愛微服巡遊。
鎏金鎏銀銅竹節熏爐, 建元五年(前136年),漢武帝將其賞賜給姐姐陽信長公主 。來源/陜西歷史博物館
【資治通鑒】記載,建元三年 (前138) ,不到弱冠之年的漢武帝十分熱衷微服出訪,甚至還經常半夜出行。靠著這些「夜訪」的經歷,漢武帝北到池陽宮 (今陜西省涇陽縣和三原 縣) 、南到長楊宮 (今陜西省周至縣) 、西到黃山宮 (今陜西省興平市) 、東到宜春宮 (今陜西西安市 ), 可是走了不少地方 。
不過,這位少年天子並非單槍匹馬闖天下,他會帶上能騎馬射箭的「保鏢」一起出宮。意氣風發的漢武帝領著三三兩兩的隨從,想必相當招搖,若是遇到路人詢問其身份,漢武帝該怎麽回答呢?
在許多虛構的文學或影視作品裏,皇帝喬裝時往往會給自己取一個假名字或冒用他人身份,比如【鹿鼎記】裏康熙帝玄燁跟韋小寶說自己叫「小玄子」。漢武帝也不例外,他微服出訪時,自稱「平陽侯」,也就是借用了自己姐夫的名號。
【鹿鼎記】裏康熙帝玄燁跟韋小寶說自己叫「小玄子」。來源/電視劇【鹿鼎記】截圖
漢武帝常喜歡喬裝改扮暗中離宮打獵。一夜,盡興圍獵之後的漢武帝來到柏谷 (今河南靈寶市) 的一處人家,想討碗水喝。一群飛鷹走馬的陌生青壯年突然到訪農家,在深更半夜之際無疑是不速之客,男主人道:「無漿,正有溺 (同「尿」) 耳!」女主人看漢武帝等人氣度不凡,便乘男主人喝醉後將其綁住,悄悄地殺雞煮酒招待漢武帝一行人。漢武帝回宮後,賜女主人千斤黃金,還把此生唯一一個敢讓自己喝尿的男人叫進宮,招進了皇家禁衛軍軍隊——這便是「柏谷微行」的故事。
「 明武宗:微服出訪,天下之大,任我逍遙 」
明朝重臣楊 士奇、黃淮編撰的【歷代名臣奏議】中,對歷代皇帝微行多持批評態度,以資諫後世君主。
但明太祖朱元璋本人出身草莽,不同於養於深宮的那些君王,他把微服出訪作為了解基層資訊的重要渠道。【皇明通紀】記載,明太祖「欲密察民情,數為微行」。
明宣宗也頗好微行,他曾秘密夜行至自己太子時期的老師楊士奇家,把楊士奇嚇了一跳,跪在地上說:「陛下奈何以宗廟社稷之身自輕?」在這個掌握了朝廷實權的首輔重臣看來,帝王微服出行是「自輕」,他警戒宣宗「萬一有怨夫冤卒窺伺竊發,誠不可無慮」,把宣宗勸回了宮。沒過多久,錦衣衛果真在皇宮附近的林子裏逮捕了兩個曾經殺過人的小偷,宣宗這才體會到大臣的苦心,自此不再微行。
若論最愛微服出訪的皇帝,明武宗比漢武帝更甚。明武宗從小養尊處優,沒有過奪嫡的憂患,他也因諸多離經叛道的行為在歷史上遭到「昏君」的質疑。微服出訪就是明武宗標新立異的愛好之一,武宗微行屢見史冊,他對於大臣的諫言也並無太多忌憚。
明武宗畫像。來源/故宮博物院
【明武宗實錄】記載,正德初年就已有大臣批評武宗愛微服出訪,甚至耽誤了上朝:
「上頗好騎射,為微行,經筵日講多罷免,視朝或至日晏。」
武宗還多在夜間出行,以躲避朝臣視線。大學士梁儲抱怨:
「皇上從西安門出宮了,一夜才回來,不知道睡到哪裏去了。」
不僅梁儲,當時的大臣們多對武宗微行頗有微詞,認為他出宮的主要目的是縱情享樂,或為遊山玩水,或為獵艷快活,已和明初天子微服私訪體察民情的初衷相左。
甚至在正德十四年 (1519) 武宗公開南巡至南京時期,全軍紮營在牛首山,明武宗也偷偷溜了出去,把同行官員們嚇得夠嗆,沒有一個人知道明武宗去了哪裏。群臣甚至懷疑武臣江彬作亂挾持了皇帝,引發了短暫的政治恐慌烏龍。
微服私訪,還是官服出巡?
見於史籍的中國古代帝王的出宮巡遊,也稱「宸遊」或「巡幸」「巡省」等。這一制度起源於古代將演武與監管結合起來的巡狩活動,【尚書】有言:
「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
到了戰國時代,軍事化的巡狩逐漸發展為更儀式化和行政化的巡守。
秦統一中國後,秦始皇西巡隴西,東巡齊魯,南下荊楚,所到之處,打擊舊貴族,扶植新貴,刻石頌德,耀武揚威,在一定程度上震懾了異族和舊勢力,達到了靖邊安境的目的。這一「以示彊,威服海內」的巡幸制度為各朝沿用。
秦陵二號銅馬車,是中國考古史上迄今出土的體型最大、結構最復雜、系駕關系最完整古代車馬。來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但我們不難發現,大張旗鼓的巡幸,與散見於史書角落裏的帝王微服出行不同。巡幸使所到之處的人民在精神層面上向帝王臣服,以達到維系一統和監視天下的目的,而微服出行則更多是滿足帝王體察民情、遊山玩水的願望。
秦皇、漢武曾巡遊天下,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都曾東封泰山,隋文帝三下江都,耽於嬉遊的明武帝曾巡幸揚州、南京等地,乾隆也曾效仿康熙六下江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其實都是公開的巡遊活動。為什麽相較於高調的正式出巡,歷代皇帝較少選擇微服私訪呢?
清乾隆 旅行文具箱, 此箱設計精巧,最適宜外出旅行使用 。 來源/故宮博物院
首先,如果是為了了解實際民情,皇帝們有更為省時省力的方法。明朝的東廠、西廠便是皇帝在民間建立耳目喉舌網路的產物,清朝的密折也是同樣的制度安排,它們雖沒有微服私訪那親眼所見來的真切,但一定程度上為皇帝了解民情提供了方案。
其次,歷史上雖有齊桓公體察民情這樣的成功範例,但也不乏帝王將相在微行途中遇險的反面教材。秦始皇在位期間,有過不少於五次大規模的全國性巡遊,每一次出遊,他都帶上眾多的文武官僚和龐大的車馬儀仗隊。皇帝出宮後的安全風險,成為歷代大臣勸諫皇帝留在皇宮最常提及的隱患。
此外,皇帝出巡少不了完備的後勤保障。據學者滕德永對清朝內務府奏銷檔的統計,康熙皇帝第二次東巡時,禦膳房自京城攜帶的各種肉類就裝了「四十牛車」,菜肴等則裝了「十四馬車」。除了基本的吃食外,皇帝出巡還得備有觀戲、煙火表演等娛樂準備。而這些生存與生活設施,都是「說走就走」的微服私訪所無法保障的。
就連在民間以微服私訪聞名的康熙帝,實際上也是反對微服私訪的。據歷史學者常建華統計,康熙曾3次東巡、3次西巡、6次南巡、48次北巡、27次巡幸京畿,但如此頻繁的出巡沒有一次是微服出訪。
【康熙南巡圖】卷局部 。來源/故宮博物院
【清聖祖實錄】記載了康熙晚年的一道聖諭:
「朕嘗觀書,見唐明皇遊月宮,宋真宗得天書,此皆好事狂妄書生偽造,豈可以為實而信之乎!又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開創帝王恐人作弊,昌言於外耳。此等事,朕斷不行。舉國臣民以及仆隸,未有不識朕者,非徒無益,亦且有妨大體。況欲知天下事,亦不系於此也。」
康熙認為,全天下沒有人不認識自己,自己就算喬裝出行也得「掉馬甲」,因此絕對不幹微服私訪的事,他寄希望於密折制度來了解民生社會。而民間盛行的「康熙微服私訪記」等故事,實際是為宣揚皇帝愛民如子,以強化忠君意識。
雖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縱觀中國古代歷史,並不是所有的帝王都能如康乾一般「六下江南」,部份帝王可能終其一生都沒有離開過都城,更別提微服出訪了。
參考文章:
張勉治著,董建中譯:【馬背上的朝廷 巡幸與清朝統治的建構1680-1785】,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
劉緒義著:【歷史只露半邊臉】,九州出版社, 2019。
張程著,張程編:【衙門邏輯】,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4。
呂鵬:【聖駕遠行:明武宗出巡與正德朝局】,東北師範大學,2023。
常建華:【京師周圍:康熙帝巡幸畿甸初探】,【社會科學】,2014。
余少祥:【中國古代巡視制度考略】,【世紀行】,2015。
滕德永:【清帝出巡時期的後勤保障——以禦膳籌備為考察物件】,【黑龍江社會科學】,2018。
顧元,孫永亮:【清代微服私訪與官員司法形象的多重建構】,【史學月刊】,2022。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關禾
編輯 | 胡心雅 鄭美玲(實習)
校對 | 火炬 李棟 張斌 古月
國歷好物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選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辨識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裏
「在看」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