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會,規模空前,匯聚了七千余名參會者,因而被載入史冊,被後人稱為
「
七千人盛會
」
。劉少奇同誌,作為黨的傑出代表,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的言辭不僅富有新意,而且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在場者的心靈。會議期間,兩次如潮的掌聲分別持續了十五分鐘和十分鐘,彰顯出與會者們對劉少奇同誌話語的深深共鳴與強烈認同。
(劉少奇)
1962年1月27日的下午,時光定格在兩點的鐘聲。中央工作擴大會議在莊嚴而神聖的氛圍中拉開帷幕。當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的領袖一同登上主席台時,全場七千余名參會者仿佛受到了心靈的召喚,紛紛起立,爆發出震耳欲聾、連綿不斷的掌聲。這掌聲如波濤洶湧,持續了整整十五分鐘,仿佛要將整個會場淹沒在激情的海洋中。在這一刻,每一位參會者的內心都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激動和崇敬,他們終於有機會近距離感受這些偉大領袖的風采,這是何等的榮耀與幸福!與往昔的會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此次大會的重任落在了劉少奇同誌的肩上,由他親自作報告。
劉少奇同誌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領導台,他的神態中透露出一種從容與果敢,仿佛任何困難都無法動搖他的信念。他聲音洪亮地宣布:「各位同誌,我的書面報告已經提前發給大家,為了節約時間,這裏就不再贅述。今天,我主要想和大家探討一些新的、緊迫的問題。」
(劉少奇)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整個會場仿佛被按下了靜音鍵。七千余名參會者全神貫註地凝視著劉少奇,等待著他的進一步發言。在這肅靜而莊重的氛圍中,除了劉少奇清晰有力的講話聲,再也聽不到其他任何雜音,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凝固了。
劉少奇同誌以銳利的目光直視著前方,他的講話毫不避諱地觸及了國家當前經濟困境的核心。他的話語如同一把鋒利的劍,劃破了表面的平靜,揭示出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這樣的勇氣和擔當,無疑需要極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氣。
(薄一波)
薄一波同誌在聽後深有感觸地評價道:「劉少奇同誌真正體現了革命家的大無畏精神,他的勇氣和擔當令人敬佩。」而吳冷西則更加具體地贊嘆道:「他的膽略和智慧確實非常人所能及。」
當劉少奇同誌說出那句振聾發聵的「三分天災,七分人禍」時,整個會場瞬間沸騰了。掌聲如潮水般洶湧而來,持續了整整十分鐘之久。這掌聲不僅是對他話語的認同和贊賞,更是對中央領導來集體敢於直面問題、勇於承擔責任的肯定和支持。就連在場的服務員也被這突如其來的熱烈掌聲所震撼,紛紛進場檢視情況。
劉少奇的這番講話不僅展現了中央對現實困境的清醒認識和深刻反思,更傳遞出了一種不回避、不掩飾、敢於直面群眾、勇於承認錯誤的真誠態度。這種坦誠和真實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代表,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和信心。他們明白,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劉少奇)
大會從寒冷的一月持續到了溫暖的二月,與會者們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共同度過了一個簡單而溫馨的春節。雖然節日期間的飲食並不豐盛,但大家的內心卻充滿了喜悅和滿足。因為他們知道,這次大會不僅為未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更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寶貴機會。
毛主席也在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以謙遜的態度談到了過去處理錯誤的問題,並明確表示可以平反、可以賠禮道歉。同時,他也坦誠地承認了自己在經濟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學習的地方。這種謙遜和務實的態度贏得了與會者們的廣泛贊譽和尊重,也為大會增添了一份和諧與團結的氛圍。
(劉少奇 鄧小平 毛主席 周總理 朱德)
在七千人大會的莊嚴講台上,鄧小平同誌就黨的建設發表了深入而具體的講話。他詳細剖析了如何選拔和培養黨的優秀幹部,深刻闡述了學習馬列主義對於黨的發展和國家建設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周恩來總理也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著重強調了說真話、辦實事、求實效的核心價值觀,為全體黨員和幹部樹立了鮮明的行為準則。
值得註意的是,在這次大會上,陳雲同誌並沒有發表任何講話。盡管毛主席親自邀請他上台發言,但陳雲同誌卻以一貫的低調和謹慎態度婉言謝絕了。這並非因為他缺乏見解或不敢表達,而是因為他深知當時黨內思想尚未完全統一,且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建設的摸索階段,缺乏足夠的經驗可供借鑒。因此,他選擇保持沈默,不願在未經深思熟慮的情況下發表可能產生誤導的言論。
(劉少奇)
七千人大會的閉幕並不意味著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劉少奇同誌在大會後深刻反思並總結經驗教訓,他認為這次大會的經驗總結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但僅僅一次總結並不足以讓我們充分吸取教訓。因此,他提出每年都應該對過去的工作進行回顧和總結,及時發現問題並加以改進。這種對歷史的敬畏和對真理的追求精神,為後來的中國發展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幾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顧七千人大會時,我們不禁為劉少奇同誌的勇敢發言和對歷史的深刻洞察所折服。他的堅定信念和不懈努力為國家和人民提供了堅實的後盾,也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註入了強大的動力。他的高尚品質和解照了後世,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明燈。
(毛主席 鄧小平)
正如鄧小平同誌後來所指出的那樣,那次國民經濟調整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行並取得顯著成效,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黨和國家能夠坦誠地面對困難、真誠地與群眾溝通並尋求解決方案。這種真實、坦誠的態度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信任和支持,也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