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軍委按照相關規定,擬授予張際春同誌少將軍銜,以表彰他對革命所作的貢獻。但出人意料的是,毛主席卻駁回了中央軍委的意見,將張際春從授銜名單中劃掉,因為主席打算對張際春委以另一項重任,讓他更好的在革命崗位上發光發熱。
張際春早年接受過完備的教育,擁有極為深厚的文化基礎,1925年,他在好友的引導下開始接觸共產主義思想,並由此慢慢轉變為左翼人士,同年下旬,他加入了由中共領導的左翼團體,自此成為紅色陣營的一份子。1926年,張際春奉命發動工農群眾支援國民革命軍北伐,一舉擊潰了盤踞在湖南的軍閥勢力,為湘地迎來了民主、自由潮流。
但沒過多久,國民黨反動派為了搞獨裁,開始大肆迫害共產黨人,張際春的處境陡然變得危險起來,他隨時都有可能被敵人捕殺。可即便如此,他仍舊沒有退縮,一直冒著生命危險堅持從事地下工作,艱難的維系著湘地的紅色革命星火。
1928年,張際春被編入剛剛組建的紅軍,歷任連黨代表、團黨委副書記,1931年,他跟隨部隊在贛南開辟了中央蘇區,1933年,他被調往紅軍大學擔任政治教員,同年下旬,博古和李德在王明的支持下,奪取了紅軍的最高領導權,隨後便開始獨斷專行,大搞「左傾」,給革命隊伍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張際春對此很是不滿,他隨即站出來仗義執言,猛烈的批駁博古和李德。此舉很快便引起了博古和李德的嫉恨,此二人隨即捏造事實汙蔑張際春有「反黨傾向」,將他貶謫到紅五軍團任政治幹事,一直到1935年,毛主席重掌大權後,張際春才終於官復原職,並恢復了所有名譽。抗戰時,他長期在抗大工作,為八路軍、新四軍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政幹部,有力的支援了前線戰場。
1945年,張際春受邀參加了「七大」, 並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解放戰爭爆發後,他轉往中原野戰軍擔任高參,與劉帥、鄧公並肩作戰,1949年中旬,他隨軍進駐西南,先後擔任重慶、成都軍管委主任。建國後,他就任西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管剿匪工作。西南地區自古匪患猖獗、綠林響馬層出不窮,後來有些土匪更是與反動派潰軍互相勾結,他們盤踞在深山老林中,每逢秋收時節便下山打砸搶燒、欺辱婦女,堪稱禽獸不如!
而張際春為了肅清匪患,一方面調集重兵對盤踞在秦巴山區的土匪展開強硬絞殺;另一方面,他又廣泛釋出勸降通告,規勸土匪下山接受人民政府的招安,如果繼續負隅頑抗的話,就立即予以消滅,絕不姑息!在這套「組合拳」的連續打擊下,西南地區的匪患基本被平息,老百姓自此不用再擔心受到侵害,可以放心大膽的生產、生活。
1955年,張際春在毛主席的欽點下,脫離了部隊,轉往中宣部擔任副部長,同時兼任國務委員,主管科教文衛等事務。1966年動蕩爆發後,張際春受到了居心叵測者的惡意針對,被錯誤劃分為「修正主義分子」,繼而遭到猛烈的抨擊和批鬥,這嚴重損害了他的身心健康和精神狀態。
1966年11月,張際春積郁成疾,患上了肝炎和冠心病,可即便如此,居心叵測者仍不打算放過他,還繼續對他進行批鬥,要求他寫檢討材料和道歉書。這無疑加重了張際春的病情,他開始嘔血、昏迷,整個人愈發憔悴、虛弱,到了1968年9月,張際春終於耗光了精力,遺憾去世,時年六十七歲。動蕩結束後,黨中央為張際春恢復了名譽,並將他的骨灰遷移到八寶山安葬。
張際春與妻子育有三個子女,其中最優秀的當屬大兒子張曉剛,他自幼性格堅毅、頑強,且富有正義感,喜好打抱不平。十八歲那年,他在父親的鼓勵下報名參軍,並主動申請前往條件最艱苦的大西北服役。入伍第二年,張曉剛便因為表現優異而被保送到軍校深造,兩年後他順利完成學業,被遣送回原單位擔任見習排長。70年代末,張曉剛被上級首長列為重點培養物件,並很快被提拔為正營級幹部,80年代初,張曉剛主動申請結束部隊,轉往廣東闖蕩、打拼,僅僅三年之後他便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成為富甲一方的人民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