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杜月笙死前燒掉所有欠條,最少5000大洋,最多500根金條

2024-06-15歷史

—— 以下內容為廣告 ——


關註微信公眾號「水煮商城」查詢訂單、物流

一個上海灘,一個杜月笙。 這個名字的背後,有著無數傳奇。 有多少人,夢想成為輝煌的杜月笙,然而,多半卻只能成為落魄的杜月笙。

為什麽?境界不一樣,格局不一樣。

1951年8月,移居香港的一代梟雄杜月笙,已經病入膏肓,他知道來日無多,立即著手安排後事。

一家30余口,杜月笙一一作了安排。

經歷了戰亂和漂泊,這個時候的杜月笙,收入早已沒了當年的豐厚,他依然仗義疏財,揮金如土,導致入不敷出。

臨死之前,杜月笙僅剩的只有10多萬美元,以至於五姨太孟小冬都吃驚的說:「這怎麽夠?」 所以,他分配的財產遠低於家人的預期。

但即便是這樣,杜月笙分產完畢,還做了一件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事情。 他讓女兒取來一個保險箱,裏面是整整一箱欠條。

杜月笙縱橫上海灘時,所賺何止千萬。但他這個人極重情意,無論誰向他開口借錢,他都不會讓人空手而歸,日積月累,那些欠條加起來,竟然裝滿了整整一個保險箱。

向杜月笙開口借錢的,絕非尋常之輩,開口的金額,也非尋常之數。 這些欠條最少的也有5000大洋,最多的竟達500根金條。

如果將錢全部拿回,那將是巨款,折現可達數億元,家族窘況,將迎刃而解。 然而,杜月笙卻將這整整一箱欠條付之一炬,全部燒毀。

那燒的不是紙,而是真金白銀。

杜月笙只給家人留下微薄的財產,卻將巨額債務一筆勾銷,到底為了什麽呢? 竊以為,這就是人生格局了。

杜月笙此舉燒掉的是錢,留給家人的卻是良好的口碑和廣泛的人脈,此乃胸懷大格局,人生大智慧。

01

苦難中涵養的人情練達

1888年,杜月笙出生於黃浦江東邊一個貧苦人家,4歲時,父母雙雙離世,從小受盡磨難和白眼。

苦難同時也是人生最好的老師,杜月笙勤勞的秉性和練達的人情,練就了他非凡的處事能力。

杜月笙少年時,即成為青幫陳世昌的馬仔,14歲獨闖上海灘,成了上海大亨黃金榮的手下。

杜月笙先在黃金榮夫人林桂生身邊使喚,因為聰明靈活,辦過幾件棘手的事情,得其賞識。

但杜月笙並不因此驕傲,索求,依然踏實肯幹,用心伺候,林桂生對他更是刮目相看。

任何一扇通往輝煌的大門,都是透過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開啟的。

杜月笙更不例外,他的勤奮、淡定、靈活、通達,打動了老板的夫人,林桂生便給了他一個前途和希望,推薦他做了黃金榮跟前的小弟。

有一次,杜月笙因事情辦得好,得到了三千大洋的賞金,他卻把這些錢,全部份給了那些跟隨自己辦事拼命的手下。

很多後來大方的人,在平凡普通時也很大方; 很多平時小氣的人,即使家財成貫、富得流油,也小氣得要死。

這似乎是一種規律。

這其實更是一種人情。

歷史上凡是仗義疏財的人,都會受到歡迎,也最能成就大事。

劉邦為什麽得天下? 因為他得城賞地、有功授爵,從不吝對兄弟們的好處; 項羽為什麽失去天下?因為他孤高自傲,賞罰不明,人家有功,按規矩要授官賞爵,他卻把官印拿在手裏,反復摩挲,直到把印邊的角磨平了還不願賞給人家,小氣至極。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既勤奮踏實,又看透人情,練就了杜月笙無往不勝的本領,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後來便水漲船高,一步步登上了足以與黃金榮抗衡的大佬位置。

02

人家存錢,他存人脈

一個人情練達的人,既會做小弟,也會做大佬。

這也是一種規律。

杜月笙一生,堪稱人脈極廣,黑白通吃。 無論是前朝遺老,還是達官顯貴,抑或文化名流,無不受其關照。

杜月笙發財致富,靠的不單是心狠手辣的霸氣,更多的是仗義疏財的俠氣。 他的原則是,別人錦上添花,他做雪中送炭。 人家得意時,他不一定會湊上去,但人家倒運時,他卻時時惦記,並出手援助。

比如 張學少帥、黎總統被大眾唾罵時,他冒著被咒罵的危險相助; 黃炎培、章士釗生活困頓,他按月送錢; 楊度生活沒了著落,他主動聯系,主動接濟,還幫楊度找了個好工作; 老戴年輕時,經常在杜月笙的賭場賭錢,有一次出老千被抓,杜月笙不但沒有處罰他,而且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才,幫助他進入黃埔軍校學習,每月給他寄生活費。

可以說,上海灘上只要認識他的人,大多數得到過他的錢財資助。 人家發財了,急於存錢;杜月笙發財了,他存人脈。

而且,別人前來借錢,他不準第三人在場,為的是照顧對方的顏面。 杜月笙花錢如流水,這種流水之中,也包括這整整一箱欠條的真金白銀的巨額開支。

他雖然花錢如流水,但他花的是錢,存的是情義,得的是人脈。

所以,當家人為所分錢財太少而對他燒欠條行為十分不解時,杜月笙怒吼道:「我這是在救你們的命!」

他接著說:「借我錢的人,有的流落天涯,有的生死未知,我不想在我死後,你們一個個都成為追債的人,將我活著的這些交情都弄不好看了。

能記住我好的人,在你們困難的時候,會伸手幫助的,記不住的人,你們去追債,也可能招來殺身之禍,大恩如大仇,你們要記住這個道理!」

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杜月笙,即便臨死,內心依然那麽通透。

那一整箱欠條,與其說是人家欠杜月笙的錢,不如說是欠杜月笙的情,而這些情,是他留給後人比錢財更貴重的財富。

03

家風有傳承,後代有出息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病逝於香港。

他臨終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好,好,大家有希望!」 杜月笙出身寒微,沒有進過學堂。

但杜月笙卻一直肯學習,善於學習,渴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社會是他最好的學堂,他聽評書,看戲,從歷史典故中學習做人的道理,他喜歡交朋結交,對於文化名流,更是尊敬有加,在他們的身上吸取營養。

就連國學大師章太炎都為他的誠心所感動,經常給他講授國學知識,還幫他把原名杜月生,改成一個文雅的杜月笙。

我們可能難以想象,從小大字不識的杜月笙,甚至練出了一筆漂亮的小楷,他的簽名竟然那麽飄逸瀟灑。

杜月笙一年四季皆穿長衫,不管天氣多熱,絕不解開領扣,舉手投足間,透露出斯文儒雅,與那些紋身、碩大金鏈子的黑社會老大的形象,真有天壤之別。

杜月笙自己行會出身,卻嚴禁子女涉足黑幫,更註重子女們的文化教育,他每次見到子女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學習情況。

他之所以燒毀欠條,我想其中應該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想把這些沾有血腥味的錢財留給後代,以此告誡後代要靠自己努力打拼,掐幹凈的錢,做有文化的人。

杜月笙的家風傳承是好的,他的子女都學有所成,發展不錯。他最小的兒子杜維善更是將自己收藏的無價古錢幣,無償捐贈給了國家,與杜月笙輕財重義的性格,一脈相承。

杜月笙在生意場上,善斂財,會散財;社交場上,善解人意,廣交朋友,能籠絡社會上各種人物於股掌,名流要人、文人墨客,無不招之即來。

杜月笙從一個「小混混」進入十裏洋場,成為上海大亨,出入於黑白兩道,遊走於政商兩界,他所塑造的黑幫神話,早已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人其事也因歷史的重重迷霧而充滿傳奇色彩。

—— 以下內容為廣告 ——


關註微信公眾號「水煮商城」查詢訂單、物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