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清朝時期,這支軍隊攻打中國,卻因迷路回不去,滯留中國200年,現在怎麽樣了?

2024-06-11歷史

【因為公眾號改版,新規定下文章推播會被刷掉,大家的公眾號首頁就看不到我們的推播了,為了不錯過彼此,動手給我們帳號加個星標

點選上方公眾號卡片→點選右上角...符號→選擇第一個「設為星標 」。

在喜馬拉雅山脈南翼的吉隆溝,生活著一群獨特的人民——達曼人。他們的祖先在18世紀末從尼泊爾遷徙而來, 經過幾世紀的繁衍,形成了一個擁有200多人的小社群。

這些人擁有深藍色的眼睛,生活習俗與藏族相似, 曾長期無國籍,依靠打鐵為生,直到21世紀初, 他們終於被中國正式認定為公民。這是怎樣的一群人?他們的歷史經歷了何種變遷?加入中國國籍後,他們的生活又有了怎樣的改變?下面小史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在中尼邊境的偏遠角落裏,生活著一個名為達曼的民族。他們的存在長期以來幾乎被世界遺忘,生活在現代國家體系邊緣,沒有國家認可的身份, 這種境遇使得他們自幼便面臨種種不公與歧視。

由於缺乏合法的身份認證,達曼族人在爭取土地所有權和就業機會方面遭遇重重障礙。 這迫使他們只能接受社會底層的勞動工作,為了生計,他們常常在農忙季節外出為藏族社群提供零工服務,如打理家務、搬運貨物等,以此艱難維系生活。

對於尼泊爾而言,他們同樣沒有獲得應有的接納。

數代人的流離失所,不被任何國家法律所保護,他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的艱難之中。 .......................................................................................................................

國籍的缺失直接剝奪了他們許多基本人權, 如獲得醫療和教育的權利,他們只能依靠偶爾的體力勞動來勉強維持生活。

盡管達曼族人曾經以鐵匠工作為生, 這一職業幾乎成為了他們族群的象征,但這份技藝並未能顯著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

鍛鐵雖然辛苦且枯燥,卻是他們唯一的生計來源。

歷代達曼人都夢想著能有一天找到一個真正屬於他們的歸宿,一個不再受到排擠和歧視的地方,讓他們能夠安心生活和工作。那他們是怎麽來中國的呢?

在18世紀末期,即清朝的康乾時期, 中國達到了其歷史上的一個高峰,國力強盛,對外展現出一種無可匹敵的氣勢。這一時期不僅國內和諧繁榮,而且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望,眾多國家紛紛來朝貢以示敬意。這個時期的清朝,在軍事上幾乎戰無不勝,累積了大量的戰利品,彰顯了其強大的國力。

在眾多朝貢國中,尼泊爾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受到清朝疆域遼闊和財富浩瀚的吸引, 尼泊爾對清朝邊疆地區起了侵略之心。清朝時期,周邊的小國雖多,但總有一些不安分的勢力試圖挑戰清朝的威嚴。

尼泊爾王國便是這樣一例,他們派遣軍隊侵擾西藏地區,打擾了當地民眾的平靜生活。面對這一挑釁,乾隆皇帝毅然決定派兵鎮壓, 清朝的軍力迅速壓制了尼泊爾的侵略勢力, 迫使其認輸並簽訂和平協定。

尼泊爾的投降並非結束,而是新的開始。他們不僅撤回了自己的軍隊,而且主動納貢歸順, 希望借此獲得清朝的庇護和支持。 盡管清朝對這些小國的貢品並不十分重視,但出於禮儀和面子的考慮,通常會回贈更為珍貴的禮物。

在撤軍過程中,一個由數百人組成的尼泊爾軍隊失聯, 原因是他們在撤退中迷路了。 當他們終於重新聯系上自己的國家時,卻發現尼泊爾剛剛經歷了一場政變,新政權不願接納這些迷失的士兵。無家可歸的士兵們被迫留在了西藏,幸運的是當地的藏民表現出了極大的友好和包容,接納了他們。

尼泊爾王國之後再次企圖侵略西藏, 試圖搶奪寺廟中的財寶。當西藏遭受 廓爾喀 侵擾,危及地區安寧之時,兩位受尊重的活佛聯名上書,緊急呼籲乾隆皇帝提供支援。對此乾隆皇帝立即采取行動,指派經驗豐富的將領 福康安 帶領逾萬名士兵迅速向西藏進發。福康安深諳迅速行軍之道,日以繼夜地行軍18小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令廓爾喀軍隊措手不及。

憑借著精湛的軍事策略和兵法智慧, 清軍在連續六場戰鬥中均告捷,斬殺敵軍四千余人, 並成功收復失地。面對再度侵犯中國領土的廓爾喀,清朝展現了堅決和果斷的態度,沒有給予任何寬容。

戰事一路向西,福康安率軍翻越險峻的喜馬拉雅山脈, 直逼廓爾喀首都。面對清軍的強大壓力,處於絕境的廓爾喀國王不得不屈膝求和,承認向清朝臣服並納貢。此後清朝與廓爾喀之間的 宗藩關系 持續了逾百年,直至1908年尼泊爾完全落入英國殖民統治之下。這段歷史,也標誌著廓爾喀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 藩屬國

在追擊廓爾喀軍隊的過程中,一部份廓爾喀士兵因混亂而與主力部隊失散。 由於缺乏精靈,加之對西藏地形不熟悉,他們為了避免在寒冷中喪命,只能選擇在吉隆溝附近的山區尋找臨時的棲身之所。

一度是入侵者的他們,擔心被當地藏民發現,因而選擇隱居生活。 隨著清朝與廓爾喀建立了宗藩關系, 這些士兵漸漸不再企盼回到故土,而是希望能被清朝正式接納為其子民。加入大清國並非易事,因此他們在長達兩個多世紀的時間裏,一直生活在無戶籍的邊緣狀態中,期待有朝一日能得到官方的認可和接納。

他們獨特的容貌——藍色的眼睛和高挺的鼻梁,使得他們在外貌上顯著不同於當地藏族人民,盡管他們的膚色、生活習慣、著裝以及語言與藏族相近,但藏族人仍舊將他們視為外來的尼泊爾人。同樣地,尼泊爾人也因為他們居住在喜馬拉雅山脈的高處,而不將他們視為自己的一分子。 在長期的歲月中,他們既沒有得到西藏同胞的完全認同, 也沒有獲得尼泊爾人的接納,處於被雙方邊緣化的尷尬境地, 成了真正的無國籍群體。

在這種背景下達曼族人經歷了數代人的艱難生活, 他們的存在逐漸成為了邊疆文化多樣性的一個註腳,展現了在艱苦環境中生存和適應的不屈不撓。

他們不僅要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挑戰,還要努力保持自己文化和身份的連續性, 盡管被兩個國家所忽視,他們仍舊堅守在這片他們稱之為家的土地上。

達曼族群終在2003年被正式納入中國的懷抱, 結束了超過200年的無國籍狀態。 這個歷史性的轉變,為這個長期邊緣化的群體開啟了全新的生活篇章。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居住於吉隆鎮的達曼族人被授予中國國籍,象征性地融入了中國這個大家庭的懷抱。 獲此殊榮後,達曼族人的生活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們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曾經簡陋的住所變得穩固,久未修繕的道路得到了改善,孩子們獲得了免費教育的權利。

作為中國公民的達曼族人開始享有與西藏其他地區居民相同的權益, 其中包括國家提供的十五年免費教育政策。 這意味著從幼稚園到高中階段的教育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

隨著中國公民身份的獲得,達曼村的居民們不僅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園,也開始享受到平等的社會待遇和機會,生活品質得到顯著提升。為進一步改善達曼族的生活條件,吉隆縣水利局技術團隊對達曼村進行了實地考察,針對村落因歷史背景長期面臨的飲水難題, 啟動了飲水工程。 經過多部門的聯合努力,2005年10月飲水工程正式開工, 總投資達到17.4萬元,旨在解決達曼村的飲水問題, 並確保自來水管道直接通至每戶人家。

2005年11月12日,經過一個月緊張而有序的建設,達曼村的飲水工程順利完成,村民們終於可以飲用到幹凈、安全的水。 這一切的改變,不僅顯著提高了達曼族人的生活品質, 更象征著他們由邊緣向中心的轉變,開啟了一個嶄新的生活篇章。

對於達曼人而言,獲得中國國籍不僅僅是一紙身份證明,更是他們歸屬感和認同感的體現。紮西頓珠和加措老人的故事,是其中典型的兩個例子。 紮西頓珠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改變感到不可思議, 而加措老人則對國家的關懷感激涕零。他們的故事,是整個村莊共同的記憶和體驗。

到2021年達曼村的變化顯著。人口增至194人,低保戶比例顯著,反映出國家政策對於改善他們生活條件的有效性。 盡管過去教育資源匱乏,使得許多長者無法識字, 但現在的孩子們有機會接受教育,村裏甚至培養出了大學生,為村民們帶來了自豪和希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達曼村的居民逐漸感受到了國家的溫暖和關懷。他們享受到的不僅僅是基本的生活保障,還有各種補貼和福利,包括守邊補貼、老年生活補貼及草場補貼等, 這些都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生活品質。

達曼人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傳統技藝,他們依靠著祖傳的打鐵技藝,發展起了自己的小規模產業, 同時也嘗試著將現代農業技術如溫室大棚引入傳統農作, 既保留了傳統,又擁抱了現代,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祖國帶我奔小康,我為祖國守邊疆」, 這句話成了達曼人心中的座右銘。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報酬著祖國的恩情,不僅是透過經濟上的自力更生,更透過文化和社會的貢獻,彰顯著自己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達曼村從一個無國籍的村落, 變成了一個有著鮮明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小村莊。 這裏的故事,是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也是國家政策帶給邊遠地區民族的溫暖和希望的證明。對於達曼人來說,這片土地不再是流浪的終點,而是希望和夢想起航的地方。

【免責聲明】文字、圖片等素材來源網路,如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