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皇上暗中將宰相衣服燒個洞,一年後發現洞還在,下命令:開啟國庫

2024-06-11歷史

【因為公眾號改版,新規定下文章推播會被刷掉,大家的公眾號首頁就看不到我們的推播了,為了不錯過彼此,動手給我們帳號加個星標 ⭐️

點選上方公眾號卡片→點選右上角...符號→選擇第一個「設為星標 」。

近幾年反腐敗進入攻堅階段,其實貪腐自古就是歷朝歷代的毒瘡。中國古代那些說著清官的話,卻做著貪官的事的官員屢見不鮮。

你能想象寫下千古名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後來竟然變成一個驕奢淫逸,構陷忠良的大貪官,大奸臣麽?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官員都這樣表裏不一,否則就不會有後來萬人敬仰的包青天、海瑞了。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歷史上這樣一位清官。

當年皇帝為了證實他是否是一個表裏如一的清官,竟然讓人在他衣服上偷偷地燙了一個洞,一年後當皇帝再次看到他依然身著那件帶著破洞的衣服上朝時,被徹底打動。

他下令,開啟國庫,讓這位身著破衣的清官隨便挑選綢緞來做新衣。那麽這位讓皇帝都感動不已的清官究竟是誰呢?

遼聖宗的夢中賢臣

在我們的印象中,唐宋元明清才是史家正統,而那個與宋朝並立的遼,往往會被我們忽視。其實大遼國存在的歷史並不短,從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到1125年被金朝所滅,大遼朝共傳九帝享國二百一十八年,算起來比北宋還要長。 .......................................................................................................................

這個給北宋造成嚴重威脅的國家雖然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然而卻非常重視漢臣。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 張儉 就出生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下。

張儉,字仲寶,公元962年出生在宛平,按照現在的地理位置來說,人家是正兒八經的北京人。

古人都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自古名臣必遇聖君。張儉也不例外。張儉自己本人是一位超級學霸,公元996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進士。

後來,遼聖宗為了鍛煉他,便派他到地方歷練,張儉到任後,表現十分優異,他不僅為人正直,而且生活特別簡樸,加之政績突出,很快便受到了上司和同僚們的深度認可和尊重。

俗話說,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很快張儉便迎來自己人生的又一個高光時刻。 遼聖宗 是遼朝歷史上很有作為的一代明君,他在位時期經常到各地巡視,以便了解民間疾苦和需求。

這一次遼聖宗親自視察雲州,按照遼國慣例,地方官都要給皇帝獻供。而當時的節度使卻很聰明,他並沒有為皇帝獻上什麽特產寶物。而是和皇帝說:「雲州之地,沒有什麽特產,卻有一人,堪稱至寶。」

遼聖宗一聽來了興致,很快張儉便作為「寶物」被上司推薦給了遼聖宗。遼聖宗見到張儉本人,更是高興得不得了。

事也湊巧,遼聖宗恰巧前幾日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有四個人侍奉在他身邊,他便把食物賜給他們每人兩口,這個夢中情景正好應驗了張儉的「儉」字。(儉字繁體有四個人,兩個口)

很快張儉便得到了遼聖宗的信任和重用,官職也越做越大,到了太平六年(1206年)張儉任南院樞密使、左丞相兼政事令,而且還負責兼修國史。

更加難得的是,張儉雖然身居要位,但遼聖宗卻一點也不猜疑他,甚至張儉遭到同事吳叔達彈劾時,遼聖宗非但不信,還狠狠地懲罰了吳叔達,可見君臣之間的關系是多麽親密無間。

皇帝為了驗證他的清廉,竟然在他衣服上燒了一個洞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1031年張儉的伯樂遼聖宗去世,他的兒子 遼興宗 繼位。這位年輕的皇帝一開始可沒有像他父親一樣信任張儉。世人都傳張儉勤儉節約,遼興宗有些不信,便命人在他的衣服上偷偷地燒了一個洞。

其實遼興宗的目的很簡單,他就是想印證一下,自己的父親給自己留下的這位輔佐之臣,是否表裏如一。

一年後,遼興宗突然想起了張儉衣服上的破洞,便暗中檢視,果然張儉衣服上那個洞還在。自此遼興宗,徹底打消了顧慮,和他的父親一樣,他也越來越尊重和信任這位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老臣。

大受感動的遼興宗下令開啟國庫,讓張儉在裏面任意挑選布料,來做衣服。張儉推脫不掉,只能象征性地選了三匹布料。但後來張儉並沒有因為新皇帝對自己的倚重和信任變得浮躁,而是變得更加謹慎勤儉。

忠貞正直,敢於諫言。心懷天下,力阻戰爭

大家不要以為,張儉只是一個勤儉正直的忠臣,其實張儉還是一個敢於和皇帝硬剛的 諫臣

有一次官府捉拿了八個盜賊,官府在沒有審理清楚的情況下,便把這八個人全部斬首。誰知後來,又捉到了真正的兇手。這樣一來,那八個被冤枉斬首之人的家屬們不幹了,紛紛上告伸冤。

張儉因為此事,三次上書遼興宗要求重審此案,還家屬清白。這樣一來,卻把遼興宗逼急了,原來下令處死這八個人的正是遼興宗本人。

但張儉還是堅持要還原事實,給死者家屬一個清白。最後逼得遼興宗大發雷霆沖張儉吼道:「難道你還要朕為他們償命不成?」償命當然不太可能,但在張儉的堅持下,遼興宗還是給了死者家屬不少銀兩加以撫恤,這事才算終了。

張儉雖然原則性極強,但是對於戰爭,他是深惡痛絕的。遼興宗即位之初,對北宋關南十縣,早已垂涎已久。想趁著西夏和北宋交戰之際也分一杯羹。便親自來到張儉府上,征求張儉的意見。

張儉是聰明的,也是很懂新皇帝的,他知道這次如果硬剛皇帝,肯定會適得其反。於是便親自為皇帝準備了飯菜,遼興宗吃到張儉準備的飯菜十分高興。張儉急忙趁著皇帝高興,便把其中的厲害一一解釋給皇帝聽。

遼興宗可不是昏君,聽張儉說的有禮有節,頭頭是道,便打消了以武力攻打北宋的想法。而是聽從張儉的建議,派了一名使者前去北宋表述想法。一場即將爆發的大戰就此平息,兩國百姓,因為張儉的諫言,免去了一場災難。

此後,張儉又多次建議以和談的方式終止了兩國的數次爭端,公元1053年,張儉因病逝世,享年91歲。

不得不說,張儉能得到兩位皇帝對自己的信任,而且政績斐然又得享高壽,他的一生堪稱完美。

【免責聲明】文字、圖片等素材來源網路,如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