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陳曉平:「嶺南美食家」江孔殷先人與上海之關系

2024-06-29歷史

文丨陳曉平

嶺南美食家翰林江孔殷被津津樂道多年,其子「南海十三郎」傳奇也因同名電影廣為人知。江孔殷執著地追求美食,與其父在上海經營江裕昌茶棧、新新樓酒家應有一定關系,江孔殷的揮霍無度,與其父如出一轍,特表出之,以就正於方家。

江孔殷

江孔殷其人

江孔殷,字葆昭,號韶選,又號霞公,廣東南海人,1893年廣東鄉試第四十五名舉人,1904年甲辰恩科進士,散館後授職編修,廣東人尊之者稱為「江太史」,貶之者把他叫做「江蝦」。江氏清末協助潘達微義葬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曾任廣屬清鄉總辦,辛亥革命廣東反正時支持獨立,民初任英美煙草公司買辦,參與了不少幕後政治活動,但其身後形象固化為「嶺南美食家」,以創制「太史蛇羹」而名聞遐邇,為粵港人士津津樂道。江孔殷以翰林之清貴,願意屈尊出任英美煙草公司買辦,與其先世的經商經歷應有一定關系。本文首次披露,他父親江清泉於上海開設江裕昌茶棧垂三十年。

江家曾是陸家嘴大地主。1908年,江孔殷報捐江蘇候選道,到滬呈文上海道台,請查江裕昌抵押給順茂錢莊的蕩地被盜賣一案。上海道台批示雲:「前據陸張氏具稟,已劄公廨確查,迄未復到。田地糾葛當以契據為憑,如果此項蕩地實系江裕昌押於順茂錢莊,並非絕賣,順茂莊固不能據為己有,亦豈他人所能盜賣?仰公共租界會審公廨速傳貯契人戴登川到案,並提葛月樓、楊阿炳等究明有無盜賣情弊,一面仍尊前批,速將英商兆豐等租地畝分若幹、四址若何、由何人出租、曾否立有何號道契,調查明確,詳細具復察奪,毋遲。」 (1908年10月10日【申報】)

據【申報】報道,江家的蕩地位於浦東陸家嘴,有百畝之多。江裕昌只是將土地抵押給錢莊,並非「絕賣」,江孔殷準備償還債務後贖回產權。換言之,上海道台確認江孔殷為江裕昌財產的繼承人。這份報道證明,上海江裕昌茶棧確實是江孔殷之父所開設。

江裕昌茶棧之破產

承鄧正陽老師惠賜【甲辰恩科會試同年齒錄】江孔殷履歷,可知江孔殷之父名江清亮,號清泉。另據【申報】歷次報道,江清泉在滬經商時使用「詠堂」或「詠唐」別字,開設「江裕昌」號茶棧垂三十年,為上海「租界中最著名之茶棧」, (1881年3月8日【申報】) 盛極一時,但於1881年破產。

廣東並非茶葉主要產地,因十三行貿易的關系,廣東商人長期掌控茶葉出口生意。鴉片戰爭後,洋商雲集上海,為洋商收購絲茶的廣東商人也尾隨而來,早年上海、漢口茶業公所被廣東商人掌控。據徐潤【徐愚齋自敘年譜】記載,1868年徐潤、唐廷樞創立上海茶業公所,漢口茶業公所則由盛世豐、張寅賓負責,其中張寅賓為廣東番禺人,其他三人都是廣東香山人。

成書於1868年的【滬遊雜記】(葛元煦著)記載了上海23家茶棧,內中「江裕昌字號,在二擺渡泰安坊路北」。【申報】歷次報道中,江裕昌東主江詠堂(江詠唐)也稱江清泉。江孔殷之父別號「清泉」,可確定這個茶棧即江家所開無疑。

以往記述江孔殷家世的文字,多稱其父被譽為「江百萬」,但都一筆帶過,很少提到他經營地點在上海,更沒有提到江清泉在1881年破產。光緒初年,隨著印度紅茶、日本綠茶的崛起,中國茶葉外銷漸顯頹勢,行情起伏多變,茶業巨擘虧累者不少,如【申報】評論【庚辰年本埠市面總論】所言:庚辰年「茶業則得利者毫無,折耗者殊覺不少,蓋緣印度出紅茶頗多,而中國紅茶之利愈薄;日本出綠茶頗多,而中國綠茶之利益微。外洋之銷路既滯,安得不虧耗乎?……乃近日江裕昌以歷年既久之業,一旦不能支持,乃倒賬如許之多,貿易場中有不為寒心者乎?」 (1881年1月27日【申報】) 「江裕昌」連連虧損,終至難以按期償還債務。

1881年初,延生、安滋等8家錢莊,聯名向會審公廨具稟,稱「業等素與江裕昌茶棧往來,現共被欠銀約十萬餘兩,該棧忽稱倒閉」,懷疑棧主「詐倒圖吞」,請求先將茶棧查封,以便追討欠款。據執事人歐夢麟(歐夢林)供稱,東家江老四即「江詠唐」於十二月初五日回籍嫁女,此時不在上海。 (1881年1月15日【申報】) 據【甲辰恩刻會試同年齒錄】江孔殷三代履歷,江清亮(江清泉)有三個兄弟榮亮、載亮、昱亮,「江老四」的稱呼意味著他排行第四。過了幾天,「裕泰松」等20家茶客控告江裕昌欠銀13萬兩,其本棧及北棧所存茶葉四千箱均為茶客(供應商)所有尚未銷售的貨品,這些存貨不能給錢莊抵債。

執事人歐夢麟供稱:江裕昌在洋行存銀五千兩,當鋪存銀一千兩,在浦東有田百畝,在安徽屯溪有茶棧二所約值銀七千兩,蘇州及本埠虹口、小東門均有查棧,英公館隔壁有洋樓一所已抵押給旗昌洋行。 (1881年1月20日【申報】) 江裕昌曾將500多箱茶葉抵押給怡和洋行,借款6000兩,顯示江裕昌與外資大洋行關系密切。歐夢麟所供江裕昌資產,相信隨後都陸續提現、變現還給債權人。會審公廨請廣肇公所協助,保管江裕昌的契據等,以便清償債務。隨後,江裕昌的紅木家具、綢緞皮草、古玩字畫等由公廨委托德記行拍賣。

【庚辰年本埠市面總論】一文作者似乎知道江裕昌倒閉內情。該文寫道:「大抵經營之道,其所以得法者,皆不外勤儉二字。……即有利市三倍之業,而賺一千用八百,其所餘者幾何?而況素來人心,則賺一千者且將用二千,又安得不虧空也?」江清泉花錢如流水已成習慣,一旦市道不景,仍維持此前的奢華生活,終至倒閉。江孔殷充英美煙草公司買辦時,每年入息數十萬,頻頻宴客,博得「美食家」聲譽。後來英美煙草合約結束,江氏仍想維持奢華生活,終至難以為繼,晚年十分落拓。

上海最早酒樓新新樓

經營茶業之外,江清泉還與林燭蓮、楊映川合夥,開設「新新樓酒館」。 (1875年3月4日【申報】) 新新樓地址在麥家圈,也即廣東路、福州路之間的山東中路(望平街)一帶。麥家圈以開設墨海書館的麥都思得名,在墨海書館「傭書」多年的王韜,其現存日記沒有提過一筆,似從未曾踏足新新樓一步。據吳趼人記載,新新樓停業後,其地改為「綺園」煙館。

「新新樓」為上海最早的大型酒樓,主打金陵風味。當時上海仍屬江蘇,兩江總督駐節南京,故南京菜引領上海消費時尚。1872年6月18日,【申報】稱:「上海彜場……酒館何有哉?自互市後日臻繁盛,而新新樓啟焉。飲食之人爭嘗金陵風味,車馬盈門,簪纓滿座,蓋二十年如一日也。……合而言之,新新開最久而味最佳。」1876年2月3日,【申報】刊發一位作者論說:「鹹豐九年,余又至此度歲。酒館之大,則推新新樓為巨擘,其餘皆小館焉。」鹹豐九年即1859年。從「二十年如一日」可推斷,新新樓創始於1852年或1853年,稱之為上海最早大型酒樓,似不過分。1853年春,太平天國攻下南京,在此前後,金陵人逃難到上海者想必人數眾多,新新樓創於此時,正合乎常理。以往的刻板印象,以為廣東人在上海只經營西餐、粵菜,新新樓的例子表明,粵商曾在上海開設南京菜館。

新新樓場地寬敞,裝潢高檔,官場人物喜歡在此招待同僚。郭嵩燾、斌椿、張德彜日記中都留下在新新樓用膳的記載。1862年,郭嵩燾至滬,「山樵邀至新新樓小酌」。 (【郭嵩燾日記】,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二卷,第81頁) 1866年,斌椿奉命「往泰西遊歷」過上海,「王觀察邀赴新新樓小酌」。 (【乘槎筆記】,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年,第4頁) 1868年,同文館學生張德彜環遊歐美,經過上海,「孫硯農約在新新樓晚饌」。 (【張德彜歐美環遊記】,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1頁) 新新樓名動滬瀆,文人題詠甚夥,例如:

腸肥腦滿說津津,浦五房經買醉頻。

畢竟金陵風味好,新新樓上饌猶新。

(海上逐臭夫【滬北竹枝詞】,1872年5月18日【申報】)

海味山珍任品題,新新樓上夕陽西。

一筵破費中人產,忘卻糟糠尚有妻。

(龍湫舊隱【後洋涇竹枝詞】,1872年6月13日【申報】)

有好事者將新新樓評為「滬北十景」之二,其詩曰:

酒侶吟朋任款邀,羊羹鴨臛好烹調。

時新那厭更番換,風味由來重六朝。

(古月山房薪翹士【滬北十景】,1873年2月7日【申報】)

葛元煦【滬遊雜記】稱,新新樓著名食品為「清湯魚翅」「燒鴨羹」「小燒鴨」。詩中「鴨臛」似即指「燒鴨羹」,可見南京菜以善於烹鴨著稱。作家「我佛山人」吳趼人初到上海,據說曾以「江裕昌」為居停,後入上海制造局工作。他在小說【發財秘訣】中寫到新新樓的魚翅「甚是講究」。江孔殷對美食孜孜以求,或許深受其父影響。

逯耀東以歷史學者兼美食家,他在描述上海開埠後各菜系狀況時,也有不明就裏之處,比如他說:「淮揚菜在光緒初年到上海,當時最著名的揚州菜館有新新樓與復興園。」 (逯耀東;【肚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 從早年【申報】及葛元煦記載看,上海最早的兩家大型酒樓新新樓與復新園都主打南京菜,或會吸收淮揚菜一些菜式,但均以「金陵風味」為號召。葛元煦【滬遊雜記】稱「新新樓、復興園為金陵館之翹楚」。「復興園」正確寫法應為「復新園」。同治十二年(1874)十二月,江清泉從新新樓退股,由林、楊二姓繼續經營,至1877年倒閉。

吳趼人曾入江裕昌?

通行的說法是,吳趼人初到上海曾得「江裕昌」照顧,這個資訊,最初似來自李育中教授的記述:

他以一個破落戶子弟身份,有肯交結下層人物的習慣。加上為人聰明靈活,很快便同初落腳的江裕昌茶莊人員相好,並得到多種幫助。江裕昌茶莊在上海已是一個信譽卓著的老字號,長江各埠還有分店,是廣東南海同鄉辦的,店主人是廣東著名劣紳江孔殷的父親,這是個世襲生意,向來交通官府很有勢力,江孔殷後來還考上進士入了翰林。江裕昌茶莊在上海象個南海同鄉會似的,進進出出的人很多,來的還有些官場人物,下僚雜佐也頗有一些,店主人是好放官債的,更具吸重力。吳趼人以世交相好和有一點親戚的關系,在這裏暫時棲身吃口閑飯是問題不大的。 (李育中:【吳趼人生平及其著作】,載【嶺南文史】1984年第1期)

李育中描述的大體是江裕昌鼎盛時期的狀況。吳趼人初到上海為1883年,而江裕昌1881年業已破產,似不近情理,李育中所述不知何據。吳趼人初到上海,得南海同鄉的關照,這是可以肯定的。南海人馮焌光、馮瑞光兄弟先後主持上海制造局日常工作。馮氏兄弟的父親馮玉衡因詿誤死於新疆,1878年馮焌光萬裏扶櫬、病死歸途的事跡,曾感動朝野。吳趼人最初在上海制造局謀得職位,相信是出自馮瑞光的安排。馮瑞光(?-1889)為中國第一艘自主設計蒸汽軍艦「恬吉」號首任管帶,精通近代軍械,長期在上海制造局工作,中法戰爭期間協助兩廣總督張之洞采購了不少武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不斷嘲諷制造局歷任總辦,對馮焌光、馮瑞光兄弟則不出惡聲,是有原因的。

吳趼人遺像

江孔殷生年仍有疑問

1952年江孔殷去世時,其媳吳綺媛在遺像上註「家翁現年八十有八,生辰在九月二十一日,生時年份不詳……」今人多據1852年88歲推定其生年為1865年或1864年,此說有一定依據。1893年,江孔殷參加鄉試,【光緒十九年廣東鄉試錄】記作「二十八歲」,可推算出其生年約為1865年。然而吳綺媛特地寫下「生時年份不詳」,大有深意。

【廣東省誌·人物誌】等數種傳記資料,多稱江孔殷「年幼喪父」。從【申報】報道看,江清泉1881年初尚在人間,或因破產而在當年去世,若江孔殷生年1865年,1881年已達16歲,不得稱為「年幼」。筆者猜測,他參加鄉試的時候報大了年齡。科舉時代考生報生年習慣「報小」,但1893年江孔殷刻意「報大」,與他「請槍手」有關。替他考試的「槍手」若年紀較大,填「二十八」容易過關,若如實填寫20歲容易「穿幫」。

【光緒甲辰恩科會試同年齒錄】之江孔殷履歷

【甲辰恩科會試同年齒錄】稱,江孔殷「原名汝鎬,字葆昭,號韶選,行二,同治癸酉年九月二十一日吉時,廣東廣州府南海縣咨部優行附生,民籍」。「父諱清亮,號清泉,國學生,江蘇候補道加四級,前候補鹽運使司運同,欽加二品銜,賞戴花翎,賞給三代正二品封典」。江清泉的「江蘇候補道」應該是捐來的,之前的「候補鹽運司運同」同樣如此。晚清富商為光宗耀祖封妻蔭子,喜歡花一筆錢捐官,候補道是「價效比」較高的選項。江清泉身在上海,那麽報捐「江蘇候補道」為自然之事。1908年江孔殷報捐「江蘇候選道」,似有克紹箕裘的含意,用這個頭銜跟上海道台打交道也比較方便。結合「年幼喪父」以及齒錄生年「同治癸酉」記載,筆者認為江孔殷實際出生於1873年,1952年去世時應為79歲,虛齡80歲。

【光緒甲辰恩科會試同年齒錄】江孔殷履歷還披露,叔父江時亮無子,江孔殷作為獨子兼祧兩房。即使江清泉的財產被用於還債,江時亮的遺產仍歸於江孔殷,故其父雖破產,江孔殷仍受到良好教育,得以中進士入翰林。

粵商向來行事低調,不喜歡用文字記錄經商生涯,給後世做研究造成很大困難。十三行巨商「潘盧伍葉」之潘氏,其家譜除提及其先祖開設同文洋行外,對經商狀況不著一字,記載的多是官銜、科舉成績、詩文著作等。鑒於江裕昌後來破產,江孔殷或更諱言其父事跡,只留下一個「江百萬」的傳說。若非【申報】加以記錄,江裕昌的歷史將湮沒於滾滾紅塵之中。

本文先發於【澎湃新聞·私家歷史】。歡迎點選下載「澎湃新聞」app訂閱。點選左下方「閱讀原文」即可存取全文。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