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獨守在西域裏的歸義軍,熱血是晚唐的另一面

2024-06-29歷史

本 文 約 2700 字

閱 讀 需 要 6 分 鐘

河西淪落百余年, 路阻蕭關雁信稀。

賴得將軍開舊路, 一振雄名天下知。

——唐時期詩謠 佚名

敦煌古往出神將, 感得諸蕃遙欽仰。 效節望龍庭, 麟台早有名。 只恨隔蕃部, 情懇難申吐。 早晚滅狼蕃, 一齊拜聖顏。

——【菩薩蠻·敦煌古往出神將】 佚名

在歷史上有這樣一位將軍,只用一天,就收復了失落50年之久的邊疆陷地。

這就是晚唐河西第一名將張議潮。

張議潮影視形象。來源/電影【敦煌英雄】海報

收復河西,熱血大唐

唐宣宗大中二年 (848) ,三月某日清晨,在黑夜中等待已久的張議潮率領義軍沖到敦煌城下,高聲吶喊:收復沙州!並以此為號,驚動全城。

百姓紛紛響應,向鎮守在此的吐蕃守將發動攻擊,守將倉皇失措,只得帶著隨從狼狽而逃。隨後義軍攻破全城警備點,攆走吐蕃,接管了敦煌的軍政大權。

這是自大唐天寶十四載 (755) ,河西久陷以來,首次聽到的令人為之一振的敦煌英雄凱歌。

我們的敦煌英雄——張議潮!

張議潮,沙州敦煌人,張謙逸之子,世為沙州豪右;少有大誌,常見百姓受於強虜壓迫,心生憐憫,感念故土,常以安西節度使封常清為榜樣,希冀我唐王師,旌旗招展,有朝一日,自東而來,一血河西百姓心中的百年含恨。

在【敦煌英雄:鎮守絕域二百年】一書中就以「百年左衽,復為冠裳」為主題重寫了他收復河西走廊的英雄之旅。

收復沙州後,張議潮「 提師東進」,一路勢如破竹地收復了酒泉 (肅州境內重鎮) 、張掖 (甘州境內重鎮) ,「攻城野戰,不逾星歲」,接連克獲肅、甘二州。

在接連的勝利中,善用兵法的張議潮瞅準了西部防線的空虛,忽然折身西北,收復沙州北邊的重鎮伊州,為沙州大本營拓展了縱深的防線。

新敗的尚婢婢率眾來降,為張議潮帶來西、蘭、鄯、河、岷、廓六州圖籍,連同之前收復的五州圖籍,由張議潮之兄張議潭即刻啟程帶往長安……(書中原文)

就這樣,舊土在闊別50年後,終於重歸大唐。

東有朝陽,西有敦煌

在安史之亂的七年零二個月裏,不僅終結了玄宗的盛世,也撕碎了河西百姓的家土。從此王土之下,再無「唐姓」;甚至藩鎮之災的警示延續到了後世,直接影響了宋代的重文抑武。

沙州失陷之景,時載雲:

「天下沸騰積年歲,米到千錢人失計。附郭種得二頃田,磨折不充十一稅。……舞女庭前厭酒肉,不知百姓餓眠宿。君不見城外空墻框,將軍只是栽花竹。」

物價高漲,米賣到「千錢」的高價,二頃田地收的糧食尚不能交上奴隸主的高額稅收。一方面,奴隸主們整天喝酒吃肉,觀看舞女在庭前跳舞;另一方面,老百姓漂泊在外,在饑餓中倒下。

二百年間,此地重復上演著權力的殘暴,百業雕敝、民不聊生。

唯有固守在此的英雄們還在堅守著自己的信仰,拯救著河西民生。敦煌也因英雄們的堅守成為河西走廊中的咽喉,成為世界文明交匯的重要樞紐,可謂「東有朝陽,西有敦煌」。

然而,卻很少有人為此著述立傳,重現當年的英雄,再寫那時的亂世。

由此我們以敦煌忠勇為主題,精選19篇文章,以河西為視角,用軍事政治、地緣地理研究為脈絡,再現亂世與英雄。這也是數百萬粉絲、暢銷書作者【國家人文歷史】團隊,潛心研究大唐地緣政治的最新傾力之作,並首次以兼具推理演繹特征的歷史雜論的形式,講述13代歸義軍共守絕域的故事。

為了一個信仰,為了一個家國,歸義軍忠勇決戰。這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研究唐宋史的經典視角。不誤導、不戲說,重新溫讀,讓英雄再現,讓歷史發出真實的聲音。獨守在西域裏的歸義軍,成就了晚唐最為熱血的一面。

新書 【敦煌英雄:鎮守絕域二百年】,鹿柴文化 出品。

做書前後,細節分享

本書編著之時,收獲了電影【敦煌英雄】編劇馬伯庸、導演曹盾、制片張苗的好評與重磅推薦。

心向漢域,歸義唐土,這是愛國主義的一閱高歌,是中華文化的一曲詠嘆, 是燃燒於歷史長河中的一團耀眼火光,。

——作家、編劇 馬伯庸

【古董局中局】【長安十二時辰】【長安的荔枝】

歸義軍是一個不多見的題材。國家人文歷史最終選定歸義軍為題材,以歷史為脈絡,以人物為角色,分三部份溯源歸義軍的前世今生,將它那被歷史遺忘的英雄推到讀者面前。

第一部份 盛唐西域記 (以前事寫敦煌)

第二部份 孤忠歸義軍 (以忠勇塑敦煌)

第三部份 尾聲收復河湟 (以全史記敦煌)

為此,我們之前設想的開本已不再堪用,除了精心設計版式外,重點開始調整開本,力求精致小巧,主打一個「輕閱讀」的概念,最終選用了最適合人手握本的尺寸145mm*210mm;特意選用優質封面和內文紙張。而設計封面時,註重理念,UV+起凸為主,力現精美,只為最好地展示英雄之姿。於是可平攤、可彎曲、可塞進手包,甚至在地鐵的間隙中也能隨時閱讀,絕不累手的書就完成了一半。

只完成一半,因為我們還要繼續加碼!

我們邀請到國內歸義軍的著名研究者、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劉後濱先生為本書寫作序言。

序中談到這是一本首次以河西為視角講述唐宋史的力作,使得以朝代為主的斷代史寫作方式,首次以通俗又嚴謹的方式變得完整而連貫。

「河西視角的唐宋史,與以唐、宋朝廷為中心的王朝正史相比,不僅補充了更多發生在河西走廊的驚心動魄的故事,使得在王朝興衰的宏大敘事中時斷時續、支離破碎的河西地方史變得完整和連貫,而且為深刻理解晚唐五代和北宋政權國力衰落的背景和原因、深刻理解中國古代王朝從漢唐到宋代模式的轉變的戰略理念和治理實踐,提供了獨特的歷史線索和豐富的歷史案例。要理解唐朝走向盛世的時代背景,離不開河西和西域。」

劉老師的肯定,為這本書增加了份量。

敦煌研究院正版授權的莫高窟第156窟的【張議潮統軍出行圖】,以精美拉頁的形式作為書的一部份,全彩贈出。

我們的書在經歷了一年多的編校後,也終於正式迎來了出版。

編輯喜極而泣

這是一段長達百年的熱血傳說,也是被埋沒了千年的歸唐義事。雖然忠孝總難全,他們隨著歷史逐漸臻沒,但正如宋代理學家程頤所言:「凡讀史,不徒要記事跡,須要識其治亂安危興廢存亡之理……是亦學也。」我們也願以此書前後之力,為諸君尋覓被歷史遺忘了的熱血與忠勇。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長安(鹿柴文化編輯)

編輯 | 胡心雅

排版編輯 | 鄭美玲(實習)

校對 | 李棟 苗祎琦

國歷好物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選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辨識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裏

在看 」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