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1511年,葡萄牙怎樣征服擁有象兵和大炮的馬六甲|文史宴

2024-04-30歷史

葡萄牙人同時也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馬六甲城的價值。它坐落於馬來半島西海岸,地理位置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因為它控制著去往印度的海路。不到一個世紀裏,馬六甲就從一個貧困的小漁村發展成世界貿易的主要中心之一。

「馬六甲非常偉大和富庶,其價值難以估量,」葡萄牙商人托梅•皮萊資[1]寫道,「馬六甲是一座為商業而生的城市,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城市都更適合商貿;雨季在這裏終結,興旺的事業在這裏萌芽。馬六甲居於熙熙攘攘的商業活動的中間,方圓1000裏格之內所有不同民族的商業貿易都要透過馬六甲。」 【4】

它將印度洋和西方所有地區的貿易與南中國海和太平洋的商貿連線起來。中國的平底商船撤離印度西海岸之後,馬六甲就成了它們的目的地。他們稱之為太陽的眼睛。

它是地球上最為國際化的城市。按照皮萊資的說法,在馬六甲可以聽到84種語言。他列舉了歐洲之外的眾多商貿民族:商旅來自開羅、霍爾木茲、果阿、柬埔寨、帝汶、錫蘭、爪哇島、中國和汶萊。就連如麗也會說多種語言。

馬六甲經營羊毛織物、威尼斯的玻璃和鐵器、阿拉伯半島的鴉片和香水、波斯灣的珍珠、中國的瓷器、班達群島的肉豆蔻、孟加拉的布匹和摩鹿加群島的香料。馬六甲比裏斯本更大,人口和威尼斯差不多,約10萬人。

「毫無疑問,馬六甲非常重要,利潤豐厚,所以我覺得它在世界上沒有可以與它媲美的對手。」 【5】 皮萊資如此寫道。統治馬六甲的是一位穆斯林蘇丹。曼紐爾一世急切想要的,不僅是營救人質,還有馬六甲的財富。

在該地區的主要勢力是爪哇島和古吉拉特的穆斯林。馬六甲距離阿拉伯半島太遠,所以阿拉伯的三角帆船無法在一個雨季內抵達。古吉拉特商人是來自印度洋西部的貿易的中間商,對馬六甲蘇丹最有影響力。就像在卡利卡特一樣,古吉拉特商人擔心葡萄牙人與他們競爭,於是說服蘇丹,摧毀了葡萄牙貿易站,抓了人質。

阿勞若的求救信為艾爾布開克提供了大量關於馬六甲城的資訊。他遵照阿勞若的建議,率領自己能夠召集的全部力量出征,目標是震懾住敵人。他帶來了18艘船,其中12艘是克拉克帆船。

人力的問題比較大。他只有700葡萄牙人和300馬拉巴爾士兵,卻要對付可能非常龐大的土著軍隊。而且這是一次極其大膽的遠距離攻擊。他必須航行1500英裏,跨過印度洋東部,假如遇到困難,很難找到歇腳點。

途中艾爾布開克損失了一些船只,而且他自己的旗艦「海洋之花」號的船齡已經有九年,適航性越來越差。

艦隊遵循阿勞若的建議,一路燒殺搶掠,散播恐怖,俘虜穆斯林船只,咄咄逼人地存取蘇門答臘島沿海的臣屬於馬六甲的小邦。

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片全新的海洋。不見了印度洋西部的阿拉伯三角帆船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的平底船,它們是四桅帆船,堅固,高側舷,「用非常厚的木板建成,與我們的的船差別很大」。

他們有很多機會對這些平底船感到好奇。他們遇見了一艘比雄偉的「海洋之花」號還要高大的平底船,「簡直和城堡一樣固若金湯,因為它有三四層重疊的甲板,所以炮火也奈何不了它」 【6】 。它抵擋葡萄牙人的大炮一連兩天。直到他們用炮火打飛了它的舵,它才喪失了機動力,不得不投降。「因為平底船很高,他們下船時走過的彈板的傾角有20度。」 【7】

喬萬尼·達·恩波里也被艾爾布開克拖進了此次遠征。他不情願地奉命上岸,向敵視葡萄牙人的蘇門答臘島王公們發出和平建議。「艾爾布開克仿佛對我的死活完全不在乎。」這個佛羅倫斯人抱怨道。

7月1日前後的某個時間,艦隊抵達了馬六甲,「在城市前方停船,我們沒有開炮,放下船錨,等待當地國王派使者來岸邊見我們」。

據恩波里說,這座城市「離海岸非常近,房屋鱗次櫛比,人口稠密,足有3裏格長,非常美麗」。城市沿著海岸延伸。低窪的沼澤地帶、棕櫚葉屋頂的房屋之間偶爾可見清真寺尖塔。一條河穿城而過,註入大海,入海口有一座堅固橋梁,將城市一分為二。

馬六甲完全依賴貿易而生存。它的背後是瘧疾肆虐的熱帶雨林,是老虎和鱷魚的巢穴。當地屬於熱帶氣候,令人難以忍受的濕熱會榨幹身穿鎧甲的人的生命力。

港口熙熙攘攘地擠著大小船只。「帆船與平底船之間,大約有一百張帆,還有大量劃艇與三十或四十支槳的舢板。」恩波里寫道。他還說「港口很美觀,並且不怕任何風……可以容納兩千艘滿載貨物的船……因為水最淺的地方也有四英尋」。

有一些來自中國的平底船,載著「白人,和我們一樣,穿著打扮是德意誌風格,穿著法蘭西式靴子和鞋子」 【8】 。中國人和印度教徒商人似乎都很友好。

蘇丹和總督之間發生了一場高度緊張的僵持。蘇丹穆罕默德希望簽訂和平協定,保障船只的安全通航(因為他的財富依賴於商船),然後才肯交出被扣押的葡萄牙人質。艾爾布開克要求先歸還人質。雙方僵持不下。

蘇丹在古吉拉特和爪哇穆斯林的輔佐下,企圖玩弄季風的計謀,即故意拖慢談判,等待天氣迫使葡萄牙人離開。同時他派人密切監視入侵者。他知道葡萄牙人的人數是多麽少,於是準備防禦。

艾爾布開克不耐煩了。7月中旬,他炮擊城市,燒毀了海邊的一些房屋以及古吉拉特的平底船。蘇丹匆匆回到談判桌前。他給人質穿上華麗衣服,將其釋放。

艾爾布開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允許葡萄牙人建立貿易站和一座防禦要塞,並重金賠償葡萄牙人蒙受的損失。他可能是估計對方最終不可能接受這些條件,因此在積極備戰。

阿勞若和中國人從城裏泄露出來的大量資訊對艾爾布開克幫助極大。蘇丹名義上擁有2萬士兵、20頭戰象,還有大炮與弓箭手。實際上這些數位並不讓人肅然起敬。他的大炮品質很差,缺少火藥和訓練有素的炮手,而且實際上擁有武器、能夠作戰的士兵只有約4000人。

蘇丹繼續支吾搪塞,並在橋梁兩端建造堅固的防禦工事。同時,他用鐵制尖釘保護海灘,並用稻草蓋住這些尖釘,還準備了成袋的火藥。

阿勞若敦促總督立刻行動,不要浪費時間。時間過得越久,敵人的防禦就越鞏固。在慣例的作戰會議上,艾爾布開克敦促指揮官們支持他的計劃,並理解此役的全部意義:他們需要在此地建造一個貿易站,因為馬六甲「是東印度群島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位於所有利潤豐厚的商貿活動的中心和終端」 【9】

要建造貿易站,就需要一座鞏固的要塞。他對此非常堅持。大家似乎達成了一致意見。

他們精心準備攻勢。馬六甲的關鍵是河上的橋梁。占領了橋梁,城市就被切割成兩塊了。於是艾爾布開克兵分兩路,一路在河流西岸登陸,那裏有一座清真寺,王宮也在那裏;另一路由總督親自指揮,在東岸登陸,城市的主要部份在那一側。兩路軍隊將在橋梁處會合。

中國人表示願意幫忙,但艾爾布開克決定不讓他們參加戰鬥,而是請他們提供運輸船,協助他的部隊登陸。

7月24日(聖雅各瞻禮日)黎明前兩個小時,攻勢發動了。他們向海灘拋擲寬闊的木板,以保護士兵在接近敵人防禦工事時免遭尖釘和火藥的傷害。馬六甲人的炮火基本上沒有殺傷力。

葡萄牙人身披重甲,但遭到了箭雨襲擊。敵人還有一種用吹管吹出來的短而薄的飛鏢,上面塗有某種魚的毒液。如果毒素進入血液,傷者幾天內必死無疑。

艾爾布開克的士兵快速推進,爭奪橋梁的戰鬥很激烈。在另一路,葡萄牙人終於沖過了防禦工事,蘇丹決定親臨戰場、身先士卒。他的20頭戰象橫沖直撞地在大街上走來,將阻攔它們去路的所有東西都撞得粉碎,後面跟著一大群人。

弓箭手從城堡向入侵者射擊,象夫催動戰象前進,戰象的長牙上還掛著劍。蘇丹乘坐大象親內建隊。面對這恐怖的景象,葡萄牙人開始撤退。只有兩人堅守,用長槍對抗蘇丹乘坐的那頭狂暴的大象。

一個葡萄牙人用長槍戳它的眼睛,另一個刺它的肚子。受傷的大象因劇痛而狂躁,怒吼起來,轉過身,用鼻子抓住象夫,將他摔死在地上。跟在後面的大象亂作一團,喇叭聲響徹雲霄。蘇丹從自己大象的背上溜下逃走,但戰象隊伍的沖鋒被阻住了。象群亂哄哄地散開,丟下一些被踩成肉餅的屍體。

濃煙滾滾,殺聲震天,飛鏢呼嘯,葡萄牙人高呼「聖雅各!」終於沖上橋梁。此時已經到了正午。太陽升到了最高點。披著板甲、餓著肚子廝殺了幾個小時之後,葡萄牙人因為潮熱的天氣而精疲力竭。

艾爾布開克命令用船帆搭建涼棚,但士兵們已經一點力氣也沒有了。他們沒有精力去修建防禦工事,以鞏固好不容易得來的橋梁。艾爾布開克單方面決定撤退,令正在渴望擄掠戰利品的指揮官們大怒。

為了在挫折面前鼓舞士氣,他派遣了一些小隊去燒毀蘇丹的一些建築和清真寺。他們遇見一座金碧輝煌的木亭,它被承載在一輛巨型戰車上,戰車有三十個輪子,每個輪子都有一個房間那麽高。這座移動亭子本來是用於蘇丹的女兒和鄰國君主的婚禮遊行的,「上面張掛著絲綢織物,外面掛著旗幟。它被付之一炬」 【10】 。對葡萄牙人的戰略失敗來講,這至少算是一點安慰。

橋梁被放棄了。葡萄牙人擄走了72門炮,帶走了自己的傷員。中了毒鏢的人幾乎全都死了,唯一幸存者是費爾南戈梅斯·德·萊莫斯,他中毒鏢之後,迅速用滾燙的豬油燙傷口。除了感謝上帝之外,這種療法是挽救他性命的第二功臣。 【11】

戰鬥出現了一個不確定的間歇。蘇丹宣稱自己大感困惑,因為他明明已經釋放了人質,卻橫遭攻打。他提議和談。

他是在爭取時間,等待天氣變化。葡萄牙人的失敗給了他新的自信。他重建防禦工事——圍欄、海灘上的陷阱(如今在鐵制尖釘上塗了毒),並在城內建造了障礙物。但艾爾布開克已經拿自己的雪白美髯起誓,一定要對馬六甲復仇,決不放棄。

對葡萄牙人來說,問題仍然是掌控城市入口的那座高高的橋梁,現在那裏的防禦比之前厲害多了。解決辦法是居高臨下地攻擊它。艾爾布開克可能是記起了在馬六甲海峽與平底船的持續兩天的難忘戰鬥,那次戰鬥表明了平底船是多麽堅固。

於是他強征了港內的一艘爪哇四桅平底船,裝上許多大炮,交給安東尼奧·德·阿布雷烏指揮,然後把它拖曳到橋梁處。這艘船吃水很深,所以只能在漲潮時駛近橋梁;最後它擱淺在一座俯瞰橋梁的沙洲處。

平底船處於守軍的火力射界之內,遭到猛烈炮擊。但它安然無恙。守軍從河流上遊送來裝滿木材、瀝青和油的木筏,企圖火攻平底船。葡萄牙人乘小船,用鐵制尖端的長魚叉將火攻木筏撥開。

阿布雷烏面部中了一枚火槍子彈,牙齒被打碎,舌頭的一部份被打掉,但當艾爾布開克命令別人接替阿布雷烏時,他直截了當地拒絕,並宣稱「只要他還有腳能走路,有一部份舌頭能釋出命令,只要他還有一絲氣息,他就不會把自己的崗位交給任何人」 【12】 。阿布雷烏留在平底船上,準備炮擊橋梁。

艾爾布開克為第二次攻勢做的準備比上一次考慮得更周全。他除了準備大量弩弓外,還預備了木桶、鶴嘴鋤、鐵鍬和斧子,以便在猛攻下橋梁之後迅速建立防禦工事;他準備了大量木柵欄,以便保護推進的士兵免遭火槍和毒鏢襲擊;他還準備了大量木板,鋪設在布有陷阱的沙灘上。

萬事俱備。他允許中國人帶著禮物和祝福啟航離去。8月9日,他傳喚所有船長和貴族,召開了又一次會議。

很顯然,許多人在第一次進攻失敗和總督單方面作出的撤退決定之後嘟嘟噥噥。馬六甲吹管毒鏢著實令人膽寒。在熱帶的酷暑中建造一座要塞的想法也不吸引人。葡萄牙貴族始終覺得建造要塞的任務對他們來說太低賤了。他們更願意擄掠一番然後返航。

根據不同的記載,艾爾布開克發表了一次激情洋溢的演講。他介紹了對印度洋的整個戰略計劃。如果扼殺紅海的穆斯林貿易是最終目標,那麽馬六甲,「所有利潤豐厚的商品與貿易的中心和終端」 【13】 ,是戰略計劃的一個關鍵部份。它是「所有香料、藥品和全世界財富的來源……透過它輸送到麥加的胡椒比途經卡利卡特的多得多」 【14】

占領了馬六甲,就扼住了開羅、亞歷山卓和威尼斯的咽喉,阻擋了伊斯蘭教的傳播。「誰是馬六甲的主人,誰就掐住了威尼斯的咽喉。」 【15】 這是托梅•皮萊資的話。

艾爾布開克準確地把握了印度洋貿易的神經中樞,以及馬六甲為什麽重要。他努力讓葡萄牙貴族們放心,不管葡萄牙人的數量多麽少,他們可以占領並公正地統轄馬六甲,可以借助當地的盟友來守住它。

艾爾布開克不是要洗劫一座城市,而是在建設一個帝國。他的主要關註點就是:沒有一座要塞,是守不住馬六甲的。他直視指揮官們,希望能夠確定他們會致力於要塞的建築工程。他把這一點說得非常明確。「如果不能用一座要塞守住這個地方,那麽我就不打算派遣士兵上岸去占領它。不管能擄到多少戰利品,我也不會拿一個人的生命冒險,因為我覺得那樣不符合我主國王陛下的利益。」 【16】

這是一個強有力的呼籲,將帝國霸業與聖戰狂熱、騎士的責任感和個人利益聯系在一起。傾聽他的指揮官們的腦子裏一定在覬覦馬六甲的「黃金城墻」 【17】 ,但艾爾布開克一定要他們都承諾參與建造要塞,才同意繼續作戰。

他憑借強大的個人意誌力,終於得勝。葡萄牙貴族或許寄希望於馬六甲缺少石料因此無法建造要塞,宣稱自己「為一切工作準備就緒,願意建造一座要塞」,還魯莽地說,「如果需要的話,就建造兩座」 【18】 。艾爾布開克為了保護自己,明智地把大家的表態記錄在案並妥善保管。

1511年8月10日,漲潮了。他們希望潮水能把擁有城堞的平底船從擱淺的沙洲松動出來,把它送到距離那座戰略橋梁更近的位置。他們準備用1000多葡萄牙人和200馬拉巴爾人征服一座擁有12萬人口的城市。

這可能是葡萄牙人執行過的最為紀律嚴明、精心籌劃的軍事冒險。艾爾布開克對攻打卡利卡特失敗的教訓記憶猶新,還記得科蒂尼奧的悲慘結局。他擔心如果士兵們突破了海灘上的防禦工事並占領了橋梁,他們腦子裏幻想的金銀財寶會誘使他們狂熱地一口氣沖進這座陌生城市的錯綜復雜的小巷,在那裏因為沈重板甲的拖累和令人窒息的酷熱,被敵人輕松地消滅和屠殺。

他們吸取了第一次攻打馬六甲失敗的教訓:不要把士兵分成若幹群;占領橋頭堡,掘壕據守並鞏固陣地;維持補給線,以確保不會被敵人打退。

這一次他們打得非常精彩。平底船俯視橋梁,向沒有任何防護的馬六甲和爪哇士兵傾瀉火力。西路部隊的登陸非常高效和迅捷;在木柵和木板的保護下,他們沖過敵人的防禦工事,打得蘇丹的士兵抱頭鼠竄。

葡萄牙人高效地將建築材料送上岸,在橋梁兩端建造了鞏固的防禦陣地。蘇丹的士兵現在被分割成兩群。葡萄牙人占領了橋東端的一座清真寺;蘇丹軍隊的戰象發動了又一次猛攻,也被打退。

葡萄牙大船向城內轟擊,以震懾敵人的援兵。葡萄牙人掘壕據守,在清真寺附近的兩座房屋設防,並在屋頂上部署了一群火炮。

酷熱令人頭昏腦脹。艾爾布開克又用帆布搭建了涼棚,以保護部下免遭毒日的炙烤;運送飲食的補給線足以滿足部隊的需求,士兵輪流休息和上陣。

如果蘇丹覺得自己可以把葡萄牙人誘騙進伏擊圈,就大錯特錯了。艾爾布開克明令禁止士兵擅自入城,違者格殺勿論。他決心一點一點穩步前進,尤其是要盡可能減少傷亡——畢竟葡萄牙人本來就很少——並約束士兵們擄掠財物的狂熱。

幾天就這樣過去了。「我們在陸地上堅守,」恩波里寫道,「我們披堅執銳至少二十天,不分晝夜地守護崗位,因為敵人隨時從陸海兩面進攻,給我們制造了不少麻煩。」 【19】 馬六甲人的進攻漸漸減少了。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艾爾布開克向士兵灌輸的軍事紀律開始大顯神威。

他調遣訓練有素的隊伍去有條不紊地肅清敵人的抵抗據點。葡萄牙士兵組成六排的方陣,舉起長槍,槍尖向外,整齊地開進城市,奉命始終保持隊型,並在熟悉街道的當地精靈帶領下前進。

這些重裝步兵方陣在軍號、戰鼓與「聖地亞哥!」的吶喊聲中前進,戰鬥力極強,殺戮極其高效。他們接到的命令是「不要饒恕任何穆斯林、他們的妻子兒女的性命,不管在何處找到他們」。方陣在城市掃蕩,戳刺著、踐踏著。蘇丹的士兵「從未見過長槍,」 【20】 掉頭就跑。

八九天後,訓練有素的葡萄牙士兵就將城市徹底肅清了。蘇丹及其親眷、侍從和大象撤進了叢林。葡萄牙貴族不喜歡這種戰法,站在一旁觀戰。葡萄牙人已經牢牢控制了城市。

葡萄牙士兵們忍受了酷熱、持續攻擊、吹管毒鏢引發的恐懼和總督的鐵一般紀律,如今渴望得到獎賞:把這座神話般的東方集市洗劫一空。艾爾布開克承認他們有這個權利,但他希望保住一座有生命力的城市,而不是將其化為冒黑煙的廢墟。

他對搶劫的過程作了嚴格的約束。搶劫僅限一天。葡萄牙人與印度教徒、爪哇人和緬甸人是盟友關系,所以不準搶劫他們的住宅。這些民族的主要居住區懸掛了旗幟以標明身份。不準焚燒任何房屋。不準動蘇丹的宮殿,因為那裏的一切都屬於葡萄牙王室。

所有人都得到了公平的機會。在勝利之後的搶劫狂潮中,海員一般是輸家,這一次他們得到了優先挑選戰利品的權利。每一支隊伍聽到號聲之後必須返回。 他們扛著自己能拿得動的所有財物蹣跚回到岸邊時,總督要求他們帶著自己的戰利品留在原地,然後派遣下一群士兵進城搶劫,直到夜幕降臨。 他們從商人住宅的地下室裏搞到了大量財寶。

在狂奔而去搜尋財寶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決定什麽帶走,什麽留下。對葡萄牙人來說,馬六甲是「天方夜譚」般的寶庫,充溢著遠東的財富。他們借此瞥見了印度以東的情況,也讓馬拉巴爾海岸的財富顯得黯然失色。

恩波里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相信我,這裏富得流油,有非常了不起的東西,有宏偉的高墻環繞的都市,有各色商品和財富的貿易,有五花八門的風俗和生活方式。我們歐洲簡直不值一提;在東方,印度算是最差最窮的地方。」 【21】

夕陽西下,墜入西方的海峽。馬六甲的大街小巷丟滿了形形色色、非同小可的商品:珠寶,成罐的麝香,塞滿錦緞、絲綢、塔夫綢和樟腦的箱子。「有的房間裝滿檀香木,都不值得搬走,」 【22】 還有珍稀的中國青花瓷,因為易碎和笨重,不值得去搬運。金條、成罐的金粉、香水和罕見的寶石,是更受青睞的戰利品。

大量鐵炮被擄走,其中一些可能是紮莫林送給馬六甲的。艾爾布開克命令一些士兵從蘇丹宮殿搜羅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金銀珠寶,以便送給葡萄牙國王。而總督本人對自己的身後事和現世生活同樣關註,擄走了六只青銅獅子,以裝飾自己的墓穴。隨後宮殿被付之一炬。

區區數百名葡萄牙人,乘坐漏水的破船,竟然輕松占領了擁有龐大人口的馬六甲,這是一樁異乎尋常的壯舉,是突顯了莫大勇氣和狂妄自信的冒險事業。何況敵人數量極多,且擁有自己的火藥武器。

純粹從軍事角度看,此役完全可以同西班牙征服者在美洲的那些非對稱的勝利媲美。 但正如艾爾布開克預想的,守住這座城市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1] 托梅·皮萊資(1465?—1524或1540),葡萄牙藥劑師、作家、航海家。他是首批到達東南亞的歐洲人之一,也是中國明朝以來,葡萄牙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首位進入中國的使者,時為明代正德年間。1517年,他與假馬六甲使者、轉譯火者亞三隨船來到廣州近海,向明朝政府要求建立關系。1518年,他獲準在廣州登陸,不久抵達南京,經賄賂寵臣江彬後獲得正在南巡的明武宗的接見,然後隨武宗來到北京。1521年,武宗駕崩,中葡爆發屯門海戰,皮萊資被明世宗下令押解到廣州聽候處置。嘉靖三年(1524)5月,皮萊資因病死於廣州監獄,也有些記載說他在江蘇住到1540年並死於江蘇。

延伸閱讀

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

透過「地中海史詩三部曲」(【1453】【海洋帝國】【財富之城】),【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羅傑•克勞利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他是我們這一代研究歐洲偉大航海帝國的卓越歷史學家,也是十字軍東征之後東西方沖突領域的專家。在【征服者】中,克勞利講述了葡萄牙崛起的史詩故事。由於莫大的勇氣和它的探險家們高超的航海技能——這種戰術優勢在當時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這個貧窮的小國在一個世紀裏主宰了海上霸權。葡萄牙發現通往印度的新航道、對抗穆斯林統治者的帝國主義征服戰爭和對香料貿易的壟斷,將永久性地擾亂地中海,並建立第一個全球經濟體。

克勞利依賴書信與目擊者證詞來敘述蕞爾小國葡萄牙飛速而驚心動魄的崛起。【征服者】展現了葡萄牙帝國全副的光輝燦爛和兇狠殘酷,將雄心勃勃而狂熱奮進的阿維斯王朝的人物們描摹得栩栩如生。「幸運的」曼紐爾一世國王、「完美君王」若昂二世、四處劫掠的總督阿方索•德•艾爾布開克和探險家瓦斯科•達Gamma這些人物玩弄著他們個人的野心和帝國的公共目標,為了追尋全球的財富,往往要蒙受慘重損失。葡萄牙崛起的故事的另一個核心是,它努力要消滅伊斯蘭文化,在印度洋建立一個基督教帝國。為了尋找神話中的基督教君主祭司王約翰,葡萄牙探險家深入非洲腹地;他們還殘酷無情地攻打印度的港口城市,力圖壟斷貿易。

繞過非洲之角去往印度的航道的發現,是航海史上的偉大突破,但也預示著世界秩序被徹底打亂。在隨後一個世紀裏,沒有一個歐洲帝國比葡萄牙更野心勃勃,沒有一位君主比葡萄牙列王更掠奪成性。在這過程中,他們建立了第一個遠端的航海帝國,釋放出了如今塑造我們世界的全球化力量。在克勞利筆下,葡萄牙帝國的完整故事及其野心造成的人道代價,終於得到了講述。

作者簡介

羅傑•克勞利,出生於英格蘭的歷史學家,畢業於劍橋大學英文專業,後在伊斯坦堡教授英語。他在多年時間裏廣泛遊歷了地中海世界,對其歷史文化以及航海史和親歷者歷史有著廣泛興趣。他著有「地中海史詩三部曲」(【1453】【海洋帝國】【財富之城】)。現居英國格洛斯特郡。

歡迎關註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註

專業之中 最通俗 ,通俗之中 最專業

熟悉歷史 陌生化 ,陌生歷史 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