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張作霖在從華北返回東北途中遭遇暗害、當場身亡,張學良隨即在一眾東北軍將領的擁戴下,接管東北的一切軍政要務,成為新的「東北王」。張學良是個標準的富家公子哥,他自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性格上比較晚熟,且缺乏大局觀,行事很容易沖動。
比如在1929年,張學良剛剛在東北政壇上站穩腳跟,便打算用武力從蘇聯手中收回中東路的主權。彼時東北軍約有數十萬,且擁有完備的軍工保障體系,作戰能力不容小覷,這也是張學良敢於向蘇聯「亮劍」的底氣。但蘇聯也不是吃素的,在遠東的蘇軍雖然僅有4萬人,但均是身經百戰的老兵,戰術素養和作戰能力遠高於東北軍。
東北軍的一眾核心將領對於戰勝蘇聯並無把握,所以力勸張息事寧人,不要貿然挑釁蘇聯,可張年輕氣盛,堅決要開戰,結果遭遇大敗,東北軍損失慘重,張這才如夢初醒,連忙向主動向蘇聯求和。
不過張學良雖然性格沖動,但在民族大義上他倒毫不含糊,比如在1928年,為促成全國統一,他宣布接受國民政府領導;在1930年,他又率兵入關調停馮玉祥、閻錫山與蔣介石之間的戰爭,為華北人民帶來了和平與安定。
1931年,日本出兵東北,並很快占領了遼寧、吉林等地,遠在北平的張學良得知此事後很是著急,於是立即動員部隊準備回東北抗日守土。但此時,蔣介石卻勸他不要貿然和日本人起沖突,以免擴大矛盾,東北領土問題還需美、英等國介入調停。張學良在政治上還比較幼稚,居然真的聽從了老蔣的話,對侵略者采取了綏靖政策。
東北全境淪陷後,全國一片嘩然,大家紛紛開始聲討張學良,痛罵他是「賣國賊」。面對輿論的洶湧浪潮,張學良急於為自己正名,於是他便多次上書蔣介石,請求率軍出關和日本人作戰,奪回遺失的國土。可蔣介石此時只想著「安內」,所以一再拒絕張學良的請求。無奈之下,張便在西安強行扣押了老蔣,逼他停止內戰,聯合共產黨等左翼團體一致抗日。蔣介石迫於無奈,只好向張學良屈服,同意「聯共抗日」。
此事和平解決後,張為了表達對蔣介石的歉意,執意親自送他回南京。周總理聞訊後當即覺得大事不妙,於是立即趕去機場,想要勸張學良不要去南京,結果還是晚了一步,張學良的座機已然飛往華東。事實證明,周總理的擔心是對的,張學良剛落地南京,便遭到蔣介石扣押,此後十余年間,他一直過著沒有自由的生活,衣食住行都有特務看管。
在1949年,老蔣敗亡台灣的時候,還不忘帶上張學良,在台北繼續軟禁、看管他。時間來到1990年,在各界民主人士的幫助下,張終於重獲自由,他隨即離台赴美定居。鄧公一直很希望張學良能回歸大陸,於是便在1991年派遣呂正操將軍前往美國會見張,邀請他回故鄉看一看。
張學良其實也很想回去,他曾向呂將軍提出,自己如若回歸,務求低調,堅決不要中共中央搞歡迎儀式,也不要讓記者搞采訪,更不要做任何恭維、吹捧的事情。呂將軍很理解張學良,並將張的要求一五一十的轉達給黨中央,黨中央幾乎不假思索立即予以同意。然而,就在張預備回國前夕,台灣方面突然站出來橫插一腳,百般阻攔張去大陸。
張對此很是無奈,只得取消了大陸之行,繼續寓居在美國。1993年,張學良意外在家裏摔倒,並由此引發了嚴重的腦部疾病,好在家人及時將他送去醫院搶救,他這才險險逃過一劫。躺在病床上休養的時候,張學良不禁回想起自己的前半生,他直言自己36歲之前就做了一件正確的事,那便是促成國共再度合作,聯手抗日守土。1995年,張學良痊愈出院,他隨即搬到了一處別墅小院居住,和趙一荻兩人過著悠然自在的生活。
2000年,趙一荻因肺病去世,張為此很是悲傷,他一連好幾個月都悶悶不樂、茶飯不思。長期的抑郁很快便導致他的舊疾復發,他的肝、腎均出現了嚴重的病變,次年下旬,他走到了人生的盡頭。3天後,他的親友為他舉辦了一個隆重的追悼會,人民政府也派人前來為他吊唁,以表對他的尊敬和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