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歷史上僅有的毫無存在感的開國皇帝,他的存在感甚至遠不如他的兒子!

2024-04-17歷史

歷史上,每當新的朝代誕生,其開創者往往能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漢朝的劉邦、宋朝的趙匡胤以及明朝的朱元璋。然而,唐朝的情況卻是個特例,其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並未像其他朝代的開國之君那樣備受矚目,反而在後世眼中顯得相對低調,知名度遠低於其子李世民。

唐朝建立的榮耀與功績,幾乎全被李世民攬獲,甚至包括奠定初唐盛世的基礎工作,李淵都未能積極參與其中。在談及唐朝那些雄才偉略的皇帝時,人們的記憶裏往往浮現出的是李世民、武則天和李隆基的身影,卻鮮少提及唐朝的創始人李淵。那麽,為何李淵在唐朝歷史中的存在感如此微弱呢?

毫無疑問,李淵的次子李世民是一位卓越的君主。在李淵於晉陽起兵之後,幾乎整個打天下的過程都有李世民的功勞。他廣交天下英雄,為人豪放豁達,贏得了眾多豪傑的衷心擁戴,只要他振臂一呼,便會有大批勇士願意為他效力。

公元618年,李淵在長安廢楊侑稱帝,建國號唐,改元武德。此時全國局勢尚未完全穩定,平定天下的重任仍落在李世民身上。他的威望迅速超越了父親李淵和其他兄弟,即便李建成身為太子,但李世民仍透過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奪取帝位。盡管這一行為在當時被視為大逆不道的篡位行為,但天下百姓卻普遍預設接受,這足以證明李世民在當時享有的極高聲望。

擁有如此聲望顯赫的兒子,李淵的存在感自然被削弱。而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李淵的實際貢獻的確有限,從起兵到稱帝,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當時國家正處於群雄割據的混亂狀態,可以說李淵的皇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李世民的助力。

相比劉邦、朱元璋等人親自歷經生死、一步步統一江山的艱辛歷程,李淵並未體驗過那種九死一生的磨礪。他的稱帝之路相對平穩無波折,缺乏傳奇色彩,故而在民間難以積累較高的聲譽。

記錄唐朝歷史的官方文獻如【舊唐書】、【新唐書】及【資治通鑒】等都將唐高祖李淵描繪為一個平庸而忠厚的長者形象。唐朝早期的文治武功大多由李世民承擔。李淵似乎是憑借兒子的光輝,較為輕松地坐上了皇帝寶座。盡管這種看法稍顯片面,但也反映出李淵的表現確實相對平淡,他能登上皇位主要歸因於其子李世民的熠熠光彩。

李世民登基後,李淵退位為太上皇,而唐朝歷史上很少出現兩任皇帝同時存在的局面。李淵未曾嘗試從兒子手中奪回皇位,甚至未表現出絲毫抵抗,這進一步印證了李淵性格中的溫厚與淡泊。或許是因為他對世事看透,或是認識到李世民確有非凡才能,能夠將唐朝治理得繁榮昌盛,深感後生可畏,自認能力不及,於是默許了李世民殺兄奪位的舉動。

李淵正是因為其忠厚平庸的性格特點,以及被兒子李世民的光芒掩蓋,使得他在歷史上的存在感相對較低。

作者:國學那點事。每日一讀,貴在堅持,你若喜歡,歡迎支持。

國學那點事

長按辨識二維碼 關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