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人士鐘愛垂釣,如今釣魚裝備已相當專業,無所不包,無所不有。從魚竿、魚餌,至帳篷、座椅等附屬用品,一應俱全。垂釣過程亦變得愉悅無比。
回想童年時光,許多人都生活在鄉村,那時釣魚並無過多講究。尋得些許雞腸、鴨腸等腥臭之物,捆紮成串,另一端系於隨手撿來的木棍上,拋入水中,靜候魚兒上鉤。
盡管裝備簡陋得幾乎為零,但釣魚過程中的愉悅卻絲毫不減,洋溢著歡樂與自然的趣味。回想起那時,一旦釣上一條稍大的魚,便能欣喜若狂許久。
然而,更常見的卻是那些小雜魚,它們爭食兇猛,讓人無可奈何。今天要談論的這種小雜魚,許多釣友在垂釣時都曾遭遇過,也是很多釣魚佬最討厭的魚,它就是人們常說的「苦屎片」。
「苦屎片」是農村地區對一種魚的俗稱,其學名為鳑鲏。在不同地區,鳑鲏有著各種各樣的名稱,如「屎光皮」、「簸箕魚」、「菜板魚」、「葫蘆片」和「彩片魚」等,這些名字都頗具趣味性。鳑鲏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小型魚類,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只要有水源的地方,幾乎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如小河、池塘和水溝等。
有趣的是,即使某些水塘原本沒有鳑鲏,但在一場大雨之後,其他池塘的水位上升,鳑鲏便會隨著水流進入這些新的水域,並在那裏迅速繁殖後代。
鳑鲏的繁殖方式獨具匠心,與眾多魚類迥異。在產卵之際,鳑鲏需有河蚌相伴。當河蚌展開其殼時,便會將鳑鲏的魚卵納入鰓腔,繼而完成孵化過程。
河蚌開合之間,不僅為魚卵提供了豐富的氧氣,助力其孵化,更有效地確保了魚卵數量的安全。然而,河蚌亦非無私奉獻者,其卵亦借助鳑鲏之力,播撒至水域各個角落。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維系著一種緊密的伴侶關係,彼此不可或缺。
正是這種別具一格的繁殖方式,吸引了眾多觀賞魚愛好者的目光,特別是國外的養魚發燒友,對鳑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鳑鲏作為我們國家的本土魚類,原本在國外並不存在,然而隨著各國養魚者對它的鐘愛,如今它已經遍布國外許多地方,甚至在某些野生水域也能尋覓到其蹤跡。
此外,鳑鲏的身價也日益攀升。過去在農村,人們可以輕易地撈到一大桶這種常用來餵鴨子的小雜魚,而如今它們卻成為了觀賞魚市場上的寵兒,每條售價高達5元,銷售形勢一片大好。
談及小魚小蝦,吃是不可少的。諸如麥穗魚、麻嫩子魚等河鮮,雖體態嬌小,但油炸後香脆誘人,佐酒絕佳。然而,鳑鲏這類繁多的小魚,卻鮮有人問津,原因在於其味道偏苦。
為何稱之為「苦屎片」?這主要是因為其腹中腸子眾多,一旦擠去內臟,便只剩下一層薄薄的魚皮,上面還布滿了細刺。再者,鳑鲏本身的味道就略帶苦澀,而在擠腸子的過程中,苦膽容易被擠破,使得整條魚變得更加苦澀。如此苦澀且體積嬌小的小魚,自然不受食客們的青睞。
實際上,鳑鲏並非一無是處,它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食物本草】中便有記載,稱鳑鲏有益脾胃,亦可食用。若處理得當,炸制後的鳑鲏口感亦相當不錯,尤其是炸至微焦的狀態,雖然帶有一絲苦澀,但與眾多油炸小魚一樣,香氣撲鼻。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對這種扁平而色彩鮮艷的鳑鲏有何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們的想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