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職場

張家界,俘獲南韓孝子

2024-03-06職場

撰文 | 馮 諾

編輯 | 龔 正

如果你是學韓語的學生,現在畢業後的出路可能有兩條:去南韓工作,或者去張家界當導遊。當然,你面臨的競爭不只是同行,畢竟在這裏,連賣紀念品的大媽,也能說一口流利的「商務韓語」。

是的沒錯,在張家界,韓語才是最通行的外語。張家界到處是南韓的痕跡,各類指示牌上必備韓語,滿大街都是南韓料理,濃度爆表的南韓遊客,韓元甚至成了通用貨幣。

#01

不要驚訝,南韓人「占領」張家界已經20多年

據統計,張家界2023年入境遊客人次約69萬,其中南韓人就有28萬多,占比40%。

南韓最大的出境旅遊集團哈拿多樂(HANATOUR),疫情之前推出的中國最受歡迎的三大包價旅遊路線,其一就是張家界-袁家界,另外兩個是並不令人意外的香港-澳門和北京-天津。

早在2014年,有一份調查就顯示,張家界是南韓人最想去的中國景點之一,僅落後於長城、少林寺,甚至高於故宮、泰山、頤和園等國內顯然更知名的景點。

英國地質學家西蒙·溫徹斯特曾贊美張家界「像長城一樣偉大」,至少在南韓人看來,這句話並不誇張。 前聯合國秘書長、南韓人潘基文到訪後也不吝贊美之辭,手書「地上最高絕景張家界」。

與如今的摩肩接踵相比,早年的張家界,南韓人算得上「珍稀動物」。1998年,只有116人次的南韓遊客造訪張家界。彼時張家界的境外市場,以港澳台遊客為主。1995年,港澳台占張家界境外市場約80%。2001年,占比仍有約70%。

也就是在世紀之交,歷史的車輪開始轉動。

據在張家界旅遊業打拼了20多年的北韓族從業者李春植表示,20世紀末的張家界只有零星的南韓遊客,當地也只有個位數精通韓語的北韓族當精靈。像李春植這樣的北韓族人敏銳地抓住商機:懂韓語的他們到張家界做導遊比本地人更有優勢。

於是,從2000年左右開始,延邊等地大量北韓族人湧入張家界,做導遊、開飯館、經營旅行社……成千上萬北韓族人在張家界買房置業,紮根於此。

2000年,來張家界的南韓遊客是5700多人次。2021年,近6萬人次。2002年,約20萬。短短三年,跳漲了三十多倍。

這當然要歸功於當地政府、商界和從業者的經營,但有一個南韓人,也發揮了不可抹殺的作用。

2001年11月,南韓觀光公社社長(相當於南韓旅遊發展局局長) 趙洪奎 應邀參加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被張家界的自然風光震撼,回國後大力推廣張家界,還邀請張家界各界人士到南韓推介張家界。

趙洪奎是南韓政府高官,曾擔任過國會議員,又是資深的旅遊管理者,影響力自然不在話下。

大約從這個時候開始,張家界興起了20多年不衰的韓流。2009年,張家界建市20周年之際,特意評出了七位張家界「發展特別貢獻功臣」,趙洪奎位列其中,是唯一一個外國人。

此後,張家界的南韓遊客越來越多。2005年,116萬人次來張家界旅遊。這一年,南韓的出境遊客人次是1008萬,訪華人數突破350萬,首次成為中國第一大入境客源國。也就是說, 每三個出國遊玩的南韓人,就有一個來的是中國,每三個來中國玩的,就有一個去張家界。

這一時期,張家界撐起了湖南境外旅遊的門面,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官網上的一篇文章直言不諱地說, 「湖南的旅行社只有守在張家界才能接到境外旅遊的大單。」

#02

張家界,專註旅遊整活30年

問題來了,國內以山川著稱的景點多如牛毛,憑什麽張家界一吆喝,南韓人就願意來呢?原因不外乎:張家界憑借能打的硬體,加上柔軟的身段,準確地抓住了南韓人的「痛點」。

張家界的硬體有多能打?最好的方式是去現場感受一下,第二好的方式就是看一看張家界的滿身榮譽:

1982年,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1988年,被列入國家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2004年,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成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成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圖 | 張家界的寶峰湖,被譽為「世界湖泊經典」

守著這麽好的資源,張家界為了打好旅遊牌,極盡整活之能事。

張家界整的第一個大活,就是改名。

很少有人知道,張家界原本只是一個國營農場的名字,屬於當時的大庸市。這個略顯平庸的名字,1994年消失在中國的行政區劃中,取而代之的,就是張家界市。

曾任張家界旅遊局局長的丁雲勇表示,之所以改名,是因為大庸這個名稱與旅遊沒有很大聯系……這就使得城市旅遊品牌出現了混淆,旅遊產品宣傳成本過高。

圖 | 大庸縣老地圖

風景名勝取代原地名,張家界不是第一個,但無疑是最成功的。它的先例黃山至今仍被人詬病,以「黃山」代「徽州」是中國改名史上的最大敗筆之一。

同年, 張家界荷花機場建成通航, 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廈門、南京、西安、重慶、貴陽等多個國內重點城市的航線。後來又開通多道國際航線,其中尤以往返南韓的航線最多。如今張家界與南韓城市互飛航班平均每周達12班次,單程時長3小時左右,今天去明天回不是問題。

名正則言順,張家界邁上了旅遊發展的高速路,一路整活不斷。

與趙洪奎同列張家界七大功臣的,還有一位企業家,天門山旅遊公司的董事長張同生。他與團隊成功運作了一系列行銷。

比如2007年底邀請綽號「蜘蛛人」的法國徒手攀爬愛好者阿蘭·勞勃成功攀沿天門洞。西南交通大學一篇論文調查,到張家界旅遊的人中,超過20%的人聽說過這一事跡。

而在張家界,類似的行銷事件非常多,而且效果拔群。調查中,71.1%的遊客知道【阿凡達】中的「哈裏路亞山」原型是張家界的「南天一柱」,69.9%的人知道1999年舉辦的「穿越天門」世界特技飛行大賽。

此外還有俄羅斯重型戰機穿越天門、賽買提・艾山在天門山挑戰世界最大坡度走鋼絲、美國翼裝飛行家傑布・凱瑞斯飛行穿越天門、金松浩「冷凍活人」活動創人體耐寒世界紀錄……很多遊客都是看到了張家界的行銷宣傳慕名而來。

不僅在主場,張家界經常去重點城市組織不同主題的旅遊推介會,「擴大的盆景, 縮小的仙境」, 「潘朵拉太遠, 張家界很近」等slogan,短小精悍,朗朗上口。主要推介物件是當地的旅遊主管部門、旅遊經銷商、旅行社、航空公司等旅遊業參與者。

南韓毫無疑問是他們最常去的境外地區。比如2023年9月,張家界副市長掛帥,在南韓首爾舉辦了主題為「仙境張家界、峰迷全世界」的張家界文化旅遊推介會,中韓眾多航司以及旅行社出席。

此外,張家界還經常投放各類韓文旅遊指南,2013年,張家界就投放了萬余份韓文版【旅遊服務指南】。近些年隨著社群網路和短視訊的興起,張家界的一些旅遊從業者開始制作短視訊,投放到YouTube、Instagram、TikTok等南韓人活躍的社交平台。

#03

一手奇觀,一手孝道,張家界把南韓人拿捏得死死的

針對南韓的旅遊宣傳中,張家界敏銳地抓住南韓人的兩大痛點:登山和孝道。

相比於中國人愛 city walk,南韓人更愛 mountain walk。據【經濟學人】報道,南韓約摸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每年至少登山一次,而在疫情之前,則有三分之一的人每個月都至少登山一次。

【華盛頓郵報】、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等媒體,稱登山是南韓人的「民族身份」(national identity)。據【南韓文化百科詞典】記載,1980至1985年短短五年間,南韓人就組織了68次喜馬拉雅登山探險活動。

南韓人多愛登山呢?就連政客自殺、密謀也愛以登山為幌子。

2009年的一天,盧武鉉叫上警衛員一起去登附近的烽火山,爬到山頂後他就一躍而下,自殺身亡。2013年,南韓議員李石基因涉嫌謀劃破壞國家通訊和儲油等核心設施而被捕,他采用的方式就是:打著登山俱樂部的名義舉行聚會,韓聯社將此事件列為當年南韓十大國內新聞之一。

因為土地狹小,南韓人酷愛出國遊玩。據南韓統計廳數據,2019年,南韓出境遊客達到了2871萬,南韓總人口也才5100多萬,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南韓人都出國玩了。而中國是最受歡迎的外國旅遊目的地之一。

事實上,除了張家界,黃山、九華山、虎跳峽等以山川景色著稱的勝地,都被南韓背包客填滿。

比如黃山,南韓多年來一直是第一大境外客源地,早在2006年,黃山市旅遊局就在南韓首都首爾設立辦事處。

再比如雲南的虎跳峽,因在【七人食客】、【新西遊記】等熱門南韓綜藝出鏡,一躍成為最受南韓年輕人的中國景點之一。國內一位徒步愛好者撰文稱,在虎跳峽,「眾多老外中又要數南韓人最多,一天裏我們就遇到5家南韓團,各家客棧的塗鴉墻韓文也以絕對的數量優勢勝出。」

擁有三千多座山的張家界另辟蹊徑, 把爬山和孝道結合在一起。原因是,在南韓,中老年人的登山熱情是最高的。

南韓的一個有趣現象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沖鋒衣之類的戶外服裝幾乎可以當作日常服裝。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年人在接受采訪時甚至表示,「除了婚禮和葬禮」,其他任何時候都能穿。

因此,送爸媽去爬山就是盡孝也順理成章了。但南韓畢竟土地狹小,只有浙江大小,雖說70%的國土都是山地,但中國面積百倍於南韓,名山輩出,來中國爬山可以說是「孝中孝」了。

來華的南韓遊客也能反映這一點。據一項2014年的調查顯示,來華南韓遊客40-70歲的中老年遊客占到了將近70%,相比之下,同年齡段的中老年南韓人在整體出境遊占比只有不到45%。

在這樣的背景下, 「把送爸媽去張家界爬山就是盡孝」 當作主打點,取得了矚目的效果。

在谷歌上用韓語搜尋「孝道」和「張家界」,結果有37萬之多。南韓【中央日報】一篇標題盛贊張家界是「孝道觀光最佳觀光地」。

於是,在韓劇【我的大叔】裏,出現了「張家界那邊也有不少老頭去」這樣的台詞。旅遊綜藝【團結才能火】,稱張家界是「孝道觀光暢銷者」。

圖 | 韓語為:孝道觀光暢銷者

時至今日,南韓人仍源源不斷來張家界旅遊,固然是好事, 但也要當心,以防突然有一天,南韓人說張家界自古就是南韓的。

後記:中國旅遊的課題

近一段時間,張家界因成功招攬南韓大爺大媽來此一遊,在國內社交媒體上爆火。它或許能給國內已經內卷化的文旅部長們帶來的一個啟發是:海外市場亦大有可為。

就拿鄰居日本來說,本來日本國民的島國心性是保守,沒那麽喜歡那麽多的外國人登陸日本列島。但日本主管單位知道,日本人越來越節約,日本的消費需要外來活水來不斷刺激。

這幾年,日本針對中國所做的旅遊推廣非常多,很多都道府縣都在中國設立辦事處,啟用國內網紅在社交媒體做各種資源推介。

疫情後,日本街頭萬眾一心,期待中國遊客團重歸。但目前的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赴日旅遊人數只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的四分之一。日本媒體於是驚呼,期待給日本街頭帶來景氣的「爆買團」消失了。

於是,日本文旅單位又想到一招:一邊繼續期待中國遊客,一邊面向歐美富裕階層發展「高客單價遊」。高級酒店、高級料理、高級服務,不但能提高毛利,還能解決前幾年出現的一個新課題,即「過度旅遊」(over tourism)——旅遊景區人山人海,旅遊品質下降,影響復購和品牌。

中國的名山大川完勝日本,但疫情期間,中外交流難以順暢進行。最近一年來,中國不斷放寬外國人來華簽證,終於讓國內一度冷清的機場國際線熱鬧了起來,北京、上海街頭一度難覓蹤影的外國遊客又多了起來,但還遠遠不夠。

比如,2023年1-6月,北京市入境遊客僅為40.79萬人,不到2019年全年的11%。同期,上海市入境遊客數量為124.15萬人,僅占2019年全年的13.8%。

中國需要海外遊客嗎?當然需要,完全需要,絕對要熱烈歡迎。這既是經濟需要,也是發展旅遊副產品的需要——即中外交流,彼此認識和理解,架起民間橋梁。

看到張家界熱烈歡迎南韓遊客的心胸與開放,相信能給時下略顯閉塞感的社會心氣帶來一絲新風,但我們還有很多課題要做。

比如我們能否像南韓、日本把中文、中文語音播報,刻在他們的公共服務設施上一樣,也能針對海外遊客發展多語言的服務體系,這可以為每年百萬學了外語的畢業生,多提供一個用武之地。

我們便捷的國內支付問題,確實對短期來華的海外人士來說不太方便,我們能否有所改進。我們能否把旅遊景點普遍高昂的旅遊物價,調和得能和日本等地一樣,市區和景區乃至機場,價格差別不大,甚至一個價。

中國人向來講究「賓至如歸」,中國的旅遊要向全世界發展,大有可為的空間還有很多。也期待文旅部長,也能采用國外靈活的推介渠道,中國高品質的視訊創意能力,把古典和當代中國的美,現代中國人的熱情善意,傳播到四方。

- END-

如果您有線索或想要討論更多,

歡迎在後台輸入關鍵詞「 讀者群 」,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