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养生

出伏后一定要固阳,把阳气守住,秋冬就不怕体寒了!

2024-08-29养生

声明: 本篇 图、文 均来自于网络,若 图片 文字 对您造成了 侵权 ,请您请在 后台留言联系 我们进行 删除 ,我们收到留言后将尽快 删除

个体有差异 · 如涉及用药 · 须遵医嘱

为啥要固阳?

阳气是什么?【黄帝内经】里面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物质的本源,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无处不在,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五气,这些统称阳气。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

阳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

【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寒?

01、经常虚弱,容易疲劳;

02、手脚冰凉,怕冷;

03、容易腹泻;

04、月经总迟到,常有血块,易痛经;

05、腿脚容易水肿;

06、下肢容易无力,酸麻,易犯腰痛。

入秋以后,以上情况占两样就要警惕了!

为什么很多人吸收阳气效果差?

其实很多人也知道三伏天不仅可以冬病夏治,还可补充阳气,但是无论艾灸或者晒背总是感觉效果一般,或者不持久,刚刚晒背没几天又回到老样子了。 其实, 这种主要还是自身体质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

1、阳气补得太过,阴就少了,导致阴阳失衡

【黄帝内经】里说:阴平阳秘——阴气平和,阳气固密,人的精气神才会好。

所以古人说养生,养的就是身体内气血的平衡。

三伏期间,由于密集的补充阳气,身体为了保持平衡,就会调动阴的部分去进行调和,因此会出现阴液耗损,最后制不住阳气的情况。

2、脏腑里寒气太重了,阳气被阴寒拒之门外

和上一种情况相反,体内阴寒气太重,出现了把阳气赶到体表,出现「内真寒,外假热」的情况。这也是因为阴阳失衡。

不一样的是,这里是因为血>气,所出现的「淤」——由于平时体寒太重,三伏天补进来的阳气也没办法把这些陈年老寒冰给暖化。

这两种情况,不一样的表现在于:

阴不足的人,阳气本身是不虚的,所以不会有「寒」的症状,更多是感觉到燥热;

而阴寒太重的人,虽然火气大,但会有明显的阳虚反应,比如有些人常常觉得说话还要喘气,脚冰冷,大便不成形,舌头胖大有齿痕等等。

三伏后继续艾灸

体寒的朋友,三伏结束后一定要继续艾灸:

里寒外热的道友,或者上寒下热的道友,之所以会出现「假上火」,是身体正邪相争,出现的「排邪反应」。

阴寒邪气在身体里面久居的人,相对其他人而言想要补充阳气更为困难,但是却更为重要,因此,入秋以后,这类人群一定要持续艾灸!

补阳的过程中,身体的正气会重新调动起来,阳气提升,就有能力和病邪进行抗争,秋冬季节才不会经常出现感冒、咳嗽或者手脚时常冰冷的症状。

入秋后,尤其是体寒的,艾灸要以补肾固肾为主,这样可以把阳气往下引,让肾脏能收纳好它,从而逐渐减弱上热下寒等症状、手脚冰凉等症状。

要重点艾灸肾俞、命门、太溪三大穴位:

肾俞: 肾,肾脏也;俞,输也。肾俞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它是阴阳同补的一个穴位,艾灸它能够振奋肾脏元气。另外,如果有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症状,也要多灸此穴。

命门 为原气所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命门者,精神之所含,原气之所系也」(【难经·八难】)。

此外,命门也是人体阳气之门,人的一切能量都来源于肾的阳气,艾灸命门,就是给这个火种助力,为命门「煽风点火」。

太溪穴 是足少阴肾经之腧穴、原穴,可激发、调动人体的原动力,被称为是「回阳九穴」之一。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作用。

进入秋天,体寒的朋友,一定要多灸这三个穴位,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可以帮助你过好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