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在7000多人的大会上,毛主席让陈云发言,为何他却始终缄口不言?

2024-06-03历史

60年代初,为了纠正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党中央在国家建设中所犯的错误,毛主席提议召开了一个全国性的工作大会,将各省、地、县的领导人都请到北京来,大家坐在一起议一议、吵一吵,批评或者自我批评,把问题摆在台面上解决。

1962年,工作大会正式召开,参会人员一度达七千人之多,场面之隆盛冠绝古今。会议开始之后,毛主席首先做了发言,主席认为,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党中央建设的大方向是没有任何问题,在党中央的统筹之下,中国的经济也确实得到了长足发展,生产力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随后,主席话锋一转,开始讲党中央所犯的错误,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左倾」问题,例如在50年代末,由于对国际、国内形势过于乐观,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严重脱离实际的政策,这直接导致工、农业建设遭受比较严重的打击,生产力不增反降。在50年代末,党中央一直高举「反右」的大旗,但实际上已经犯了教条和「左」的错误。

在总结了过去之后,毛主席紧接着开始做自我检讨,主席认为,之所以会发生这一切,与自己的判断与决策是脱不开关系的,自己应该为这一系列错误负责任,并向党内、全国人民道歉,说着,主席郑重的向大家鞠躬,以表达内心的歉意。台下的参会者们被主席的诚意感动,纷纷站起来为主席鼓掌,以示理解和鼓励。

随后,主席便请周总理、少奇同志发言,周、刘很同意主席对「左」的检讨和批判,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少奇同志的意见比较「激烈」,他认为中国当下的经济模式已经开始固化,发展空间极为有限,因此他建议对经济进行改革,实行「包产到户」的政策,废止人民公社制度,借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包产到户」确实能给予农业一定的发展「弹性」,但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土地兼并,让中国重回旧社会,届时地主和富农将再度出现,压迫和剥削又会重新出现,如此一来,那革命先辈的鲜血不就白流了吗?因此,毛主席当众拒绝了搞「包产到户」,将少奇同志的意见又「顶」了回去。

等到周、刘等人发完言之后,毛主席紧接着又邀请陈云同志发言,陈当时是国务院的高干,同时又是财经部门的负责人,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非常了解,所以主席对他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他能说些不一样的观点或者意见。但出人意料的是,陈云却找了一个借口婉拒了毛主席的发言邀请,主动缄口不言,不发表任何意见。很多人以为陈云在开会的时候没有任何准备,所以才无话可说,但实际上,情况恰恰相反,陈云在开会之前做了很多功课,他了解了很多基层、中层的问题,其中既包括已经表露出来的,也包括潜在的,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便是路线上的「左倾」。

主席其实还是太乐观了,以为基层、中层这是稍微有些「偏左」,但实际上,基、中层已经迈上了「左倾」的道路,情况非常严峻。原本陈云是打算将真相说出来的,但后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又决定不说话,因为眼下会议的气氛已然有些微妙,自己若是真的将实情讲出来,恐怕会立即被扣帽子,进而遭到大家的批评和指责,届时很有可能会和彭老总一样被迫离开政坛,由此可见,陈云的政治智慧是非常高明,懂得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此次会议结束之后,在毛主席的督促之下,党中央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改活动,号召各人民政府纠正「左」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性制定生产指标,不能将压力全部转化到工人和农民身上。但可惜的是,由于中、基层的「左倾」实在太过严重,党中央的整改几乎毫无作用,完全无法遏制「左倾」。

最终,「左倾」愈演愈烈,并在60年代中期直接促成了动荡的爆发,全国陷入到一片混乱之中,「斗争」成为国家发展的主旋律,而经济建设则被抛之脑后。一直到1976年,动荡结束后,国家才重新恢复安宁与平静,经济建设也才重新被重视起来,80年代初,在陈云、邓公的力主下,中国开始进行改革,迈步走向全新的未来与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