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考成績已出,學子們剛放松的心情,又因為報誌願而再度緊張了起來。
隨著報誌願的話題登上熱搜,五菱周钘、哪咤張勇、 方程式豹熊甜波 、騰勢趙長江、極氪朱淩等高管線上搶人。
有網友評論:「 一方面車企裁員,一方面說人才缺口,難道說在座的各位都不是人才?實際上缺的,只是打螺絲的牛馬罷了。 」話糙理不糙,年輕人對進入汽車行業還存在觀望的態度。
據工信部【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到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人才總量預計達到120萬人, 其中,新能源汽車維修領域將面臨80%的人才空缺。
的確,隨著新能源滲透率突破50%,動力源的急速變革給汽車行業的支流帶來劇烈的沖擊,每兩台駛入汽修店的車將有一台是新能源車,將成可能。
有汽車相關專業畢業生表示:「現在的新能源車和當初學校課本上教的根本不是一回事。」現在主機廠招人都要跨界人才,更遑論和經驗強相關的傳統汽修店了。
人才短缺,成了汽修行業困局中的冰山一角。 究其原因,是年輕人都看見了汽修店不樂觀的未來。
年輕人不看好汽修,從大大小小的事件可見一斑:
今年年初,知名汽車服務連鎖門店「集群車寶」全面停業,即日起申請破產; 近期,AC汽車有關調研顯示:過半門店認為未來三年會有一半汽修廠被淘汰 ;更滑稽的是,前幾天安徽有汽修店老板因生意不好,在路面上拋灑釘子以提升業績......
有專業機構預測,在未來的5年內,現存近90萬家汽修企業將會降至40-45萬家,直接受影響的從業者高達數百萬。既然成了夕陽行業,那麽何妨「打不過就加入」,轉型開發新能源車修理業務?
然而事實並非想象中的容易。第一個是 技術壁壘的問題,電車的很多部件整合化程度很高,尤其是三電系統核心技術握在主機廠手上,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老技師基本上拆開車殼只會傻眼。
第二個是投入成本的問題,維修新能源車的技師必須配備電工證,另外還要給他采購檢測電腦、示波器、電動壓縮機等配套裝置。最貴的是絕緣工位, 據業內部門核算一個新能源車維修工位造價15-20萬元,是一個優秀油車工位的好幾倍。
最後一個是安全性,電車工作電壓遠高於油車,200-750伏的高壓讓技師需要冒著極高的風險進行操作。
所以,目前大部份的汽修店,面對新能源車,只能做一些輪胎更換、油漆修補和鈑金維修等基礎服務。
追本溯源,是誰蠶食了汽修店的蛋糕?一體化壓鑄的出現擊倒了鈑金業務、「三電」擊倒了發動機變速箱維修業務、行車記錄儀、串流媒體後視鏡等過去後裝的配置被主機廠做成了標配...這些都讓原本汽修店能賺的錢,大部份流向了主機廠。
想不到電車和油車打架,最先遭殃的是汽修行業。
參考業內自媒體開拓線下做貼膜業務,傳統汽修店可以考慮專註細分市場,去粗取精,另外提高標準化,改善汽修店雜亂的形象也是有必要的。整車制造層面越來越內卷,汽車後市場等中下遊行業如何破局,值得我們思考。
視訊號回顧: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