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在心理科當護工,我找到女兒抑郁的真相

2024-03-15情感

47歲的周蘭是一所鄉鎮初中的老師。 兩年前,女兒倩倩在高考前夕割腕自殺,徹底擊碎了周蘭的生活。

倩倩是家中的獨生女,從小成績優異,性格開朗,是周蘭和丈夫的驕傲。

周蘭怎麽也想不通,一路平安順遂長大的倩倩,為什麽會突然放棄生命。

倩倩去世後,周蘭離開講台,進入廣州一所醫院的心理科當護工。

她驚訝地發現,心理科的住院病人竟大多是青少年,其中不乏倩倩的同齡人。

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18-24歲年齡組的抑郁風險檢出率達24.1%,顯著高於其他年齡組。

也就是說,幾乎每5個處於高中至大學階段的中國孩子,就有一個可能患上抑郁癥。

在心理科當護工的日子裏,周蘭一點點拼湊出了倩倩去世的真相, 對於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和老師,如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也有了深刻的反省和思考。

以下根據周蘭的講述整理。

我叫周蘭,1976年生,來自河南洛陽洛寧縣,在一所鄉鎮初中教語文。

大半輩子教書育人,我兢兢業業,對學生要求嚴格,曾將很多個即將誤入歧途的孩子重新拉回校園。

我總以為我能教好那麽多學生,肯定能教好我的孩子。

然而,女兒倩倩的自殺給了我致命的打擊。我怎麽也想不到,倩倩會在高考前一個月拋下我和她爸爸,決絕地離開這個世界。

2022年5月3日的深夜,倩倩喝下她爸爸的白酒,吞下我的安眠藥,在放滿水的浴缸裏割腕。

第二天早上待我發現時,她的身體已經變得僵硬、冰涼。

倩倩在遺書裏說,她恐懼高考。從高三下學期開始,她一看見試卷,心臟就跳得飛快,眼睛看不清字,三次模考一次比一次差。

最後一次考試,她的分數剛剛擦過一本線,在精英班裏,她的名次從前十掉到了中下遊。

倩倩說,她感覺每個人看她的眼神都帶著譏諷。

她不能忍受她的失敗,不想令我們失望,也不想被別人嘲笑,所以她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看到遺書,我的第一反應是不相信。我無法接受這個理由。倩倩從小成績優異,樂觀開朗,是我和丈夫的驕傲。

我們怎麽也想不明白,這麽優秀的倩倩,為什麽要自殺?

過去散步時,周蘭拍下的女兒背影 | 圖源受訪者

我懷疑倩倩在學校受了欺負,於是和丈夫到學校找了校領導和班主任,檢視了所有和倩倩有關的教室監控,但是沒發現有人霸淩她。

倩倩的閨蜜兼室友向我們提起,寒假過後的第一次周考,倩倩的班級名次掉到了十七名。

這其實很正常,高三下半年,每個人都在努力,名次的起伏是高三最屢見不爽的事。

但倩倩卻深受打擊。接下來的每一天,倩倩像瘋了一樣學習。同學們都很拼命,所以她的名次再也沒有回到過前十。

她每天熬夜刷題,課堂作業都完成得很優秀,可是一到考試就不行,班上有幾個和她關系好的同學開玩笑地說過,「你以前不會都是抄的吧?」倩倩當時就哭了。

倩倩給錯題做了分門別類的標註 | 圖源受訪者

我質問倩倩的班主任,為什麽不好好跟她聊一聊,為什麽不向我反映情況?

班主任也非常自責,班上50多個孩子,找她談心的學生有很多,她無法顧及到每一個人。

倩倩成績下滑後,她主動找過倩倩,但是倩倩每次都乖巧地說自己會努力的,所以她並沒有發現倩倩的異常。

倩倩去世後的第五天,我和丈夫的喪假結束,心情沈重地重回工作崗位。

看著我們班的學生,我總會想起倩倩。初三的學生,中考壓力也很大。我帶過十幾屆畢業班,以往都很遊刃有余,但是現在我膽怯了。

我開始懷疑自己,這麽多年的教學方式,會不會都是錯的?

2023年年初,我向學校提出離職。校領導都很同情我的遭遇,看在我曾是骨幹教師的份兒上,給我爭取到了停薪留職一年的處理。

周蘭任教的學校走廊 | 圖源受訪者

辭職回到家,日子並沒有變得更好過。安靜、淒涼、死氣沈沈的房子,處處都是倩倩的痕跡。

不可言狀的痛苦像跳蚤一樣裹滿了我的全身,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我—— 我的女兒真的不在了。

我開始酗酒,每天喝到酩酊大醉。酒醒了就和網上認識的大師聊天,問倩倩在那邊的情況。只要大師說倩倩在那邊很好,我就高興。

大師說倩倩在那邊有困難,我就心急如焚,然後心甘情願地交錢,讓他去做法事。

因為酗酒和迷信的問題,我和丈夫頻繁吵架。

其實他對我關懷備至,但我眼見他逐漸走出失去女兒的噩夢,回歸正常的工作,我感到自己被背叛了: 我還在心灰意冷,悲痛欲絕,你憑什麽那麽快開始新的生活?

我認為丈夫根本不愛倩倩,直到我開始鬧離婚,他才流著淚說,他的痛苦一點不比我少,但是他已經失去了女兒,不能再失去妻子。

活著的人總要往前走,只要我們一直記得倩倩,她就一直活在我們的心裏。我們相擁痛哭。

在那之後,我花了一個月整理心情,發現以目前的狀態,還是無法重回講台。

為了盡快從悲傷中抽離,我聯系了做人力資源的老同學,讓她幫我找份工作,做什麽都行。

很快,老同學就給我介紹了一份在廣州某醫院當護工的工作。我接受了,一心只想換個環境,讓自己忙起來。

經過半個月的培訓,我懷著忐忑的心情進入醫院。

護工的工作很繁瑣,除了幫助行動不便的病人擦拭身體、進餐、清洗餐具,還要觀察並記錄病人的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確保病人能夠安全、舒適地完成日常活動。這都是以前我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

周蘭在醫院整理過的床鋪 | 圖源受訪者

分配科室前,我從其他護工口中得知,大家最不想去的科室就是心理科。

心理科的傳聞很多。有護工說在深夜聽見過病人嚎叫,還有護工說,看見病人在廁所裏吃刀片。

經驗豐富的老護工對心理科談之色變, 「照顧其他科的病人,好歹是正常人,心理科的病人不都是一群神經病嗎?拿刀把你殺了都不犯法的」。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第二天分配結果公布,我在心理科的護工名單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一進入心理科的病區,我就聽見了男患者的吼叫,穿透耳膜的嘶吼讓我心生恐懼,但周圍的人都是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

我熟悉了一下環境,意外地發現,這裏的病人竟然大多是年輕孩子,25歲左右的患者居多,未成年人也不少。

第一個由我負責的病人,是一個和倩倩年齡相仿的女生,名叫小茹。剛見到小茹的時候,她正在寫試卷,床邊櫃上堆滿了書籍,擺得整整齊齊。

見我進來,小茹停下筆,乖巧地說了句「阿姨好」,然後趴在一邊的桌子上繼續寫。

我看了一眼她的卷子,是高二語文的內容。字跡工整,論述有理有據。出於老師的本能,我在她身後看了許久,忍不住稱贊。

小茹有點詫異,可能在想,護工阿姨居然能看得懂高中知識?但她只是朝我禮貌地笑了一下,說了句「謝謝」。

我心想,這麽聰慧乖巧的孩子,到底有什麽心理疾病,嚴重到要住院?

中午和科室的護士一起吃飯時,護士告訴我, 小茹有考試焦慮癥、輕度抑郁癥和嚴重的睡眠障礙,具體表現為課堂和作業都十分優秀,但一到考試就緊張。

同樣的試卷,在家做可以拿高分,一上考場就大失水準。

護士說,小茹的心理問題,源於班級的一次「傳幫帶「活動。

作為優等生,小茹被老師安排給一個成績較差的同學做輔導,小茹欣然接受,結果那個同學成績越來越好,甚至反超了她。

本來這也沒什麽,但是那個同學在超過小茹後,就不再和她做朋友了,還在背後說她壞話,聯合班上的同學一起孤立她。

小茹既委屈,又憤怒。她越來越刻苦,但在憤怒的狀態下學習,效果並不好,剛好那段時間學校考試頻繁,小茹一次都沒有考過那個同學,因此引來了更多嘲諷。

小茹的父母長年經商,平時沒空管孩子。直到小茹的考試焦慮癥已經很嚴重了,一上考場就會眩暈、耳鳴甚至失禁,學校通知了家長,小茹的父母才帶她來治病。

聽完護士的話,我頓時食難下咽。窒息的痛感全部湧上心頭。 小茹的情況,跟倩倩不是高度相似嗎?

我強壓住心裏的驚濤駭浪,問出了一直想問的話:「那到底為什麽會得考試焦慮癥?」

護士們說,病因很復雜。家庭氛圍、抗壓能力、人際交往狀況,還有天生高敏感人格等眾多因素,都會有影響。

我還是不理解:「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就是嫉妒別人優秀唄,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讓父母怎麽活?」

一個年輕護士反駁:「阿姨,這不是他們的錯。你知道嗎, 很多孩子知道自己生病後,第一反應是愧疚,感覺自己對不起父母。他們比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生病,不想給父母帶來麻煩。」

護士的話讓我像是被人扇了一耳光。倩倩去世後,我雖然悲痛欲絕,但心裏仍是怪倩倩的,怪她軟弱,怪她不孝,怪她帶走了我的全部希望。

我不理解,人人都要高考,人人都有壓力,為什麽只有她撐不住,為了這麽可笑的理由放棄生命?

晚上,我去給小茹送飯,發現她還在做卷子,看著桌上堆疊起來的試卷,應該是做了一整天。

接下來的三天,小茹每天都在高強度地寫試卷,連吃飯時都不願停下來,已經到了一種病態的程度,而她的父母一次都沒有來過。

靠窗的位置是小茹的床鋪 | 圖源受訪者

護工的負責人之前告訴過我們,不要在病人面前說太多,心理科的病人可能會因為陌生人一句不經意的話發病。但是我看著小茹,就像看著倩倩。

我不顧規定,悄悄地管著她,給她餵飯,勸她不要長時間學習,總是絮叨著讓她出去走走,隔幾個小時就要她做做眼保健操。

終於有一天,這個孩子卸下了防備心,問我為什麽對她這麽好?我如實地說了倩倩的情況。

小茹表示同情和惋惜,卻也坦誠地說:「阿姨,我知道你想在我這裏找到答案,但我跟你女兒是不同的,只是你感覺我們很相似而已。 你實在不知道為什麽的話,或授權以問問心理醫生。」

一個星期後,小茹出院。她的父母依然沒有出現,她一個人拎著行李箱打車走了。

小茹走後,我的工作還要繼續。我每天觀察著這些年輕的孩子,只想搞清楚,在這如花般的大好年紀,他們為什麽會得心理疾病?

隨著觀察的深入,我發現這些孩子的父母都有很大的問題。 更令我恐懼的是,我在這些父母的身上,看到了我和丈夫的影子。

有個17歲的女孩,因為父母重男輕女得了躁郁癥,總想透過自殘、紋身等手段吸引父母的註意力。但是她爸媽很少來看她,來一次就要把她罵一頓。

我突然想到,倩倩其實也有過傷害自己吸引我們註意的時候。

我生她生得晚,倩倩又是個女孩,在我們老家這種小地方,總有人在丈夫面前說他斷了後。

雖然丈夫本質上並不重男輕女,卻耳根子軟,被嘲笑的次數多了,也會忍不住把情緒發泄到倩倩身上。

倩倩五歲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感冒總是不好。後來我們才發現,她在幼稚園時,會故意把穿在裏面的小襯衣打濕,讓自己感冒。

因為生病的時候,爸爸對她特別好。得知真相後我們都特別懊惱。

倩倩十來歲的時候,我也進入了更年期,脾氣一點就燃,說話很難聽。

丈夫由於在外地當老師,和我常年分居,日常和我相處的時間不長,但倩倩天天要面對我,每天活得戰戰兢兢,作業再也沒有出過錯。

如今想來,那些年我不知道對倩倩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病房裏還有一個患重度抑郁癥的男生,發起脾氣來,連自己的爹媽都打。

我第一天聽見的怒吼聲就來自於他。男生的父母看起來年紀都很大了,每天給他做營養餐,洗衣服,餵飯。

一開始我還憤憤不平,覺得男生不知好歹,後來才知道真相。

男生清醒的時候,會向醫生求助。

他是家裏的獨生子,父母打著為他好的旗號,事無巨細地操控著他的生活,小到穿什麽顏色的衣服,大到夫妻房事的時間長短,父母都要管,若不順著他們來,父母就會撒潑打滾,甚至到男生工作的單位去鬧。

男生的老婆孩子已經被逼走了,男生自己也數次精神崩潰。醫生跟他父母溝透過,但是沒用,這對父母不承認自己有任何問題。

看著他們,我想起,過去我和丈夫總說,倩倩平安健康長大就好。

但是只要倩倩的成績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我們嘴上說著沒事,不要緊,失望卻全寫在了臉上,總想利用倩倩的愧疚刺激她更努力地學習。

我們也曾跟倩倩說,如果爸爸媽媽哪裏做得不好,你可以直接跟我們提,我們會改。

但當倩倩真的提出我們的毛病時,我們又會自尊心作祟,面子掛不住,用父母所謂的權威壓制孩子的抗議。

日復一日地浸潤在心理科的病房裏,我漸漸意識到倩倩為什麽會走入絕路。但是我不敢承認。那個真相太沈重了。

過了幾天,小茹回來了。這一次我總算見到了她的父母。

小茹穿著校服靠墻站著,深深地低著頭,手拽著衣服下擺,想要擋住濕漉漉的褲子。

而她的父母正在跟醫生吵架,「她怎麽一考試就尿?當著那麽多人又尿了,你們的治療到底有沒有用?」我看見一個孩子的自尊就這樣碎了一地。

第二天,我給小茹送飯。她已經不寫卷子了,只是坐在那裏發呆,見了我,也沒有像往常一樣打招呼。

等到晚上,她好像恢復了一點兒精氣神,突然開口說: 「阿姨,我覺得你女兒挺堅強的,父母都有病,還撐了那麽久,要是我,早就自殺了。」

看見我露出傷心又震驚的表情,小茹笑了。我分明看到了她隱秘的快感和惡意。

但她很快便像是意識到了什麽,連連對我道歉,說她也不知道為什麽會說出這樣的話。

我終於體會到,為什麽大家都說,患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情緒就像一把劍,隨時都能刺傷旁人和自己。

雖然知道小茹的冒犯或許是因為病情又加重了,但她那句「父母都有病」,還是像一根刺,深深地紮進了我的心裏。

生病的到底是倩倩,還是我和她爸?我第一次這樣思考。

後來那段時間,小茹的狀態時好時壞,有時看見我,會像以往一樣禮貌問好,有時候說話卻像用刀剜我的心:

「你女兒是被你害死的,你知道嗎?」

「你們當父母的,是不是都特別會自我感動啊?」

她的話令我不安,我只能像祥林嫂一樣到處訴說我的遭遇,想讓別人認同我,同情我。

剛開始護士們還會安慰我,久而久之,大家的表情卻越來越凝重。

一個年紀稍大一點的護士私下跟我說:「周阿姨,我雖然不是醫生,但也在心理科做了好些年了, 我感覺你女兒的去世已經對你的心理狀況產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我建議你去看一下醫生。」

周蘭和其他護工一起吃飯 | 圖源受訪者

一次輪休期間,我鼓起勇氣走進了心理科門診。醫生剛開始沒有問倩倩的事情,反倒問了很多我和丈夫的童年家庭情況。

最後醫生推斷,由於小時候父母的暴力教育,我可能一直患有焦慮癥,控制欲強,對負面資訊異常敏感,還控制不住情緒。

而丈夫在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沒了,後來在伯伯、叔叔家寄人籬下,大機率形成了討好型人格。

這種性格的人,在外是「好好先生」,在家卻會將負面情緒發泄在家人身上。

我們倆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卻不自知,可能做了很多我們自己沒有意識到,卻讓倩倩受傷的事。

我說,我們那個年代,飯都吃不飽,還會有這種富貴病啊?

醫生說,物質越貧瘠的年代,得心理疾病的人應該更多,只是沒有條件檢測和治療。

現在人們受教育的程度高了,網路資訊發達了,心理健康問題得到重視,一代才會比一代好。

醫生還說,我和丈夫確實愛倩倩,但是我們沒有給倩倩足夠的安全感。在倩倩的潛意識裏,我們愛她是有條件的,她若優秀,我們便愛她,她若不優秀,這份愛便會消失。

倩倩怕我們失望,所以一直很努力,加上我們的保駕護航,她的成長道路相對來說比較順遂,沒有遇到過重大挫折,所以抗壓能力不強。

高考被她視為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她預感到了自己的失敗,一時無法接受,在種種負面情緒的疊加下,才會沖動地做出輕生的決定。

醫生勸我,不要過度自責,一味沈湎在過去的悲傷中,於現實無益。

他提出,每一對夫妻在為人父母前,都建議來心理科進行幾次心理咨詢,這是對家庭和孩子的重要保障。

走出門診的那一刻,我的內心五味雜陳。過去和倩倩相處的一幕幕在眼前重映。

因為職業是老師,我能遊刃有余地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問題,卻很少把審視的目光放在自己身上,缺乏心理健康的知識,也不曾懷疑過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什麽問題,直到悲劇釀成,才追悔莫及。

停薪留職的一年之期將近,我已經著手學習青少年心理知識。我會重返講台教書。

曾經,我總抓著孩子去改變,而忽略了孩子背後的家庭問題。現在我明白了, 很多時候,需要受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重返校園後,我會投入更多時間精力,對學生家長普及青少年心理知識,更加註重學生潛在的求助。

努力讓倩倩的悲劇不再發生,或許也是我身為母親,能夠為她做的最後一件事。

作者 | 元枝 ,來源:十點人物誌(ID:sdrenwu)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