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跟著扶霞吃點兒好的!

2024-06-09情感

中餐到底是什麽?

在扶霞看來,中餐是技法,也是哲學;是治愈身心的良藥,也是文明與荒蠻的分界。

中餐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美食,也是人們最不了解的烹飪傳統。

三十年來,扶霞在世界各地品嘗美食,與當地的食材商、廚師和美食家交流,在典籍和食肆中體味中餐的獨韻。無論是稻米與大豆的重要淵源、舶來原料的美味誘惑還是佛教素食的悠久歷史,你都能在扶霞的觀察中讀到中餐傳統的獨有智慧,回應時代的提問和挑戰。

中餐是簡單的,也是復雜的。

如果中餐有世界觀,一定是食物在竈火、天地、庖廚和餐桌間往復流轉。這一次,扶霞以一如既往的幽默筆觸、前所未有的精彩視角,從三十道菜出發來談論中餐的起源、食材、技法乃至思想,仿若一場宴請、一段旅程、一次告白。

【君幸食】匯集了扶霞·鄧洛普三十年來的中餐歷史和實地研究,堪稱對中國飲食裏程碑式的致敬。

現在,讓我們 跟隨扶霞 的眼睛來一場美食之旅,祝君吃好喝好。

點選圖片,一鍵下單

618店鋪促銷火熱進行中!

購滿300元立減69元,歡迎進店選購!

文 | 範範

「中國菜到底是什麽?」

「我們應該如何吃中國菜?如何欣賞中國菜?」

暢銷美食作家、多項寫作大獎獲得者扶霞·鄧洛普,將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視作自己的「人生使命」,在長達三十年的中國美食探險之旅後,給出了她史詩般的答卷。

【君幸食】每一章都在考察一道經典菜肴,從麻婆豆腐到東坡肉,從蝦籽柚皮到刀削面,扶霞從特定食材或烹飪方式出發,以敏銳的觀察者、熱情的「局外人」身份追溯中國美食的歷史變遷、地區差異及發展歷程。

不同於扶霞前兩部「譯文紀實」系列作品【魚翅與花椒】和【尋味東西】的是,這本【君幸食】 在沿襲其風趣輕松的寫作風格之外,還包含大量學術研究與人文思考 。正如陳曉卿為本書所寫的推薦語中提到的:

「給中國傳統烹飪智慧找到全球性參照和現代性詮釋,眼界開闊、考據精深」。

「君幸食」一詞來源於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貍龜紋漆盤,食盤內雲紋間隙處朱書「君幸食」,即勸君進食、「吃好喝好」的意思。扶霞在英文原版的扉頁上選用這三個字,一則同書名Invitation to a Banquet完美貼合,二則足見其對中國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極為推崇。

「君幸食」貍貓紋漆食盤西漢

長沙馬王推一號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

多年來,扶霞在世界各地品嘗美食,與當地的食材商、廚師和美食家交流,在典籍和食肆中體味中餐的獨韻。無論是稻米與大豆的重要淵源、舶來原料的美味誘惑還是佛教素食的悠久歷史,你都能在扶霞的觀察中讀到中餐傳統的獨有智慧,回應時代的提問和挑戰。新鮮出爐的【君幸食:一場貫穿古今的中餐盛宴】,匯集了她 三十年來的中餐歷史和實地研究,堪稱對中國飲食裏程碑式的致敬

【君幸食】第一章 (「開宴序」) 以扶霞兒時最熟悉、英國的中餐外賣店必備菜肴「糖醋肉球」開篇,講述自己同中餐由來已久的緣分及西方人對中餐根深蒂固的偏見。

最後一章又以在美國盛極一時的雜碎收尾,強調中國菜在全世界最受歡迎同時又最不被了解的矛盾處境,呼籲人們關註「連線過去與未來」的中國風味,贊美「中餐的工藝、理念、樂趣、智慧巧思和對養生的關註,都值得被奉為全球文化和文明的瑰寶」。

二者之間的二十八章分為 「竈火」「天地」「庖廚」和「餐桌」 四大部份,二十八道菜肴依次登場,恰似 「一場貫穿古今的中餐盛宴」。

扶霞親手做的菜

點選圖片,一鍵下單

618店鋪促銷火熱進行中!

購滿300元立減69元,歡迎進店選購!

第一部份 「竈火」 ,關註中餐的起源,探究烹飪哲學的根本。從「蜜汁叉燒」說開來,介紹早在上古時期,中國人便認為烹飪是文明與野蠻的分野,善於用火對生食進行加工;透過「白米飯」強調谷物對中國人的重要性,參照【齊民要術】等典籍講述農耕文明的發展;從杭州特色美食「宋嫂魚羹」的「羹」引申至古代祭祀文化及治國之道,表明「和諧」是中餐的核心;「苦瓜排骨湯」更是對扶霞時刻掛在嘴邊的「藥食同源」思想進行了深刻剖析,【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藥典被她信手拈來,其對中餐的歷史研究之深實在令人嘆服。

第二部份 「天地」 ,介紹食材的選擇。扶霞跟隨相識十五年的好友、杭州餐廳「龍井草堂」老板阿戴前往田間地頭,拜訪了許多食材供應商。在阿戴「桃花源記」般的田園美夢中,扶霞探討了飲食與環保的關系,從「土步露臉」 (食材為四百塊土步魚臉頰肉) 「賽熊掌」「鱸魚之思」「蝦籽柚皮」等經典菜肴中展現中國人挖掘食材無限可能性的智慧,同時反思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食材的甄選還同口感密切相關,扶霞甚至為讀者列出了一張「關於‘口感’的簡短、古怪且不詳盡的漢語詞匯表」,其中包含「嫩、酥、勁道、軟糯、入口即化、肥而不膩」等等幾十種形容詞,拼音結合對應的英文詞匯,堪稱面面俱到。

第三部份「 庖廚 」大談中餐精湛絕倫的烹飪技藝,「鍋塌豆腐」一篇更是附上「蒸、燴、炒、煸、溜、熗」等數十種中餐烹飪術語的中英文對照及簡要解釋。「一品鍋」中對味精的客觀評價、「糖醋黃河鯉魚」裏對口味搭配的細致分析、「魚生」對奇妙刀工的呈現,還有「刀削面」和「小籠包」中就面食與點心文化的探討。

扶霞開展美食田野調查的足跡踏遍華夏大地,深入各個角落。年輕時畢業於四川烹飪專科學院的她也在書中幽默而自豪地宣稱:

「我學會了欣賞那些會被大多數歐洲廚師扔進垃圾桶的食物,能看到它們在烹飪上的可能性。如今,有了中餐學校的烹飪技術傍身,只要用心,我大概連一只舊鞋也能做得很好吃吧。」

扶霞在湖南農村做麻婆豆腐

第四部份「 餐桌 」仿佛邀請人們圍坐一席,暢聊食物及其背後蘊含的豐富思想。「幹煸‘鱔魚’」裏詳盡描述了中國特色仿葷菜肴及東方素食主義傳統;「辣子雞」一篇將中國各大菜系的不同特點娓娓道來,駁斥西方對於中餐「盲人摸象」般的狹隘理解,更不無諷刺地回憶 自己第一本川菜食譜在倫敦遲遲找不到出版商願意出版,理由竟是「主題太窄」 ;「羅宋湯」介紹「洋為中用」的中餐,闡述人類在飲食文化方面善於借鑒與改良,挪用的歷史相當久遠,所謂「純粹」其實並不多見;「慈母菜」中多處參照【禮記】,凸顯中國人賦予食物的多重含義,尤其強調其背後維系的愛、情誼、回憶、憧憬等人類情感,又以屈原【招魂】為證,說明美食給中國人帶來的歸屬感。

扶霞美食筆記

中餐是真正意義上出現最早的全球飲食。然而, 中餐的一大矛盾在於,它既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美食,也是最不為人所了解的 。事實上,誠如扶霞在書中所述,中餐——

「是藝術、是工藝、是魔法;是廚師刀下霜雪般飄落的魚片、是升騰的鍋氣中舞動的肉絲、是在蒸籠中膨脹的小米/大米粒、是醬缸酒罐中訓練有素的微生物大軍、是小小廚房中百味的幻化、是原材料的七十二變。從鴨舌到柚子皮,萬事萬物都能變成食物,給人們帶去愉悅」。

中餐「是人類智慧的一大結晶」。

好書推薦

【君幸食】

作者:[英]扶霞·鄧洛普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團購價:34元 (原價:68元)

點選圖片,一鍵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