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為什麽大學生越來越難交到真心朋友?

2024-05-25情感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會一步步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這意味著跟五湖四海的人相遇。有同理心的人,能在差異中拓寬視野,結交朋友,豐富自己的人生故事。對於如今的年輕人來說,對與自己不同的人保持開放的態度,也許會收獲意想不到的啟示。



文 | 覃思

1998年生的詩檸,成長在某南方一線城市,家住大學職工家屬院,上的是這所大學的附小和附中。18歲,她考入這座城市最好的大學,碰上室友S,來自幾千公裏外的西北農村。大一剛認識的時候,詩檸覺得和S相處「很別扭」。

其中一個別扭的點,是S總說詩檸「缺乏常識」。 比如有一次,S在宿舍跟家人打了一通電話,提到老家的喪事,要按長幼、男女的尊卑順序進行。電話一掛,詩檸在旁邊驚嘆:「啊?中國還有這樣的情況嗎?」S白了她一眼,「你也太沒常識了,農村很多地方都這樣」。聽到這話,詩檸並不買賬,心裏堵著一團氣,覺得自己「對農村有關懷,看過關於留守兒童的紀錄片、文獻」。兩人還因為職業理念不同爭辯過。本科時,S和詩檸都有讀博的想法。S說,她想讀博是因為父母很希望她讀,因為「多讀書、學歷高是很好的事情,在大學工作很體面」。詩檸一聽,堅決「勸退」,「因為我那時候覺得,人只能出於對學術的熱情走這條路」。

【我在他鄉挺好的】劇照

類似這樣的室友隔閡,中國政法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於悅在自己的學生中聽到過不少,甚至有的宿舍「一共四個人,就有三個微信群」,總有些話要躲著剩下的那一個。室友關系難處,於悅覺得跟學生們的背景差異大有關,畢竟很多學生就像詩檸和S一樣,從相隔半個中國的距離,一下子來到隔壁床,除了高考成績接近,成長背景、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都相去甚遠。

「很多同學困擾於來到大學之後,周圍的同學來自天南地北,交往起來很痛苦,因為差異太明顯了,交不到交心的朋友。」像詩檸這一代城市大學生,高考之前接觸的世界是一個小小的同溫層:家庭實作溫飽,不需要勤工儉學、跟三教九流打交道;主要精力用來學習備考,家和學校兩點一線,「兩耳不聞窗外事」,更沒有閑工夫闖蕩江湖。這樣的年輕人,對同溫層之外的世界抱著抽象、籠統的印象,一走出去就會受到沖擊。 於悅觀察到,「很多矛盾和沖突的發生,都是因為自以為別人想的跟自己是一樣的」。

除了閱歷的單薄,豐盛的娛樂代餐也在削弱人們的社交動力。於悅說,比起十年前他那個年代的大學生,現在的學生有短視訊、電子遊戲,更容易縮在自己的世界「我玩我的」,不去直面社交中的差異和沖突。「不主動社交,也就慢慢演變成不擅長社交。」而且於悅提到,像刷短視訊這樣的活動,也不利於年輕人養成包容開放的心態。「短視訊內容往往是建立單一、簡單的因果邏輯,人在這種對刺激的被動反應模式下會退化為簡單的二極體思維,不是我對就是你錯。」

然而,理解這個社會上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換位思考,也叫擁有同理心,是長大成人不可或缺的技能。 美國休斯頓大學社會工作學院的研究教授布琳·布朗在【超越自卑】裏提到,「同理心對建立一段我們渴望的、有意義的、互相信任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於悅也表示,同理心的缺失會帶來人際交往的問題。「我玩我的,這種狀態容易使人失去支持系統,在面對壓力時孤立無援,從而導致一系列情緒和健康問題,這在心理學裏叫‘人際適應不良模型’。」

【煙火人家】劇照

同理心是可以鍛煉的。 英國護理學者泰瑞薩·衛斯曼指出,同理心的四個性質分別是: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不評判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表達出你對那個人感受的理解。 也就是說,傾聽和表達都需要練習。前兩年上「親密關系」這門課的時候,於悅會提前準備一些梗在課上丟擲來,讓學生發笑,讓他們感覺這個環境是舒服的,不緊繃,然後把每堂課最後的30分鐘留出來,供學生們自主發言。

「當感到課堂氛圍是安全、不評判的,學生就會願意分享他們的苦惱,比如朋友圈沒人點贊、室友相處有摩擦等,說出來以後收到反饋,發現不只是自己一個人這樣想,班上其他人也一樣,心理距離就湊近了一點。」在真誠袒露中,情感流動起來,大家願意聽聽彼此是怎麽想的,這是於悅追求的課堂效果。2021年,於悅還在B站上傳了一段視訊,標題是「我們上大學應該幹什麽」,有4萬多人觀看。他在視訊裏鼓勵學生,對於那些沒能一見如故的人,可以「給個機會,埋個伏筆」,因為關系是變化的、靈活的,「交朋友是需要時間的。見更多不同的人,也會增加你對多元化的包容,同樣是一種成長」。

【二十不惑 】劇照

除了學校裏同學、師生之間的來往,校外的社會實踐、實習、兼職等,都是增長見識、建立同理心的機會。 詩檸和S相處的頭兩年,總話不投機,直到參與了幾次社會學系組織的調研,屢次碰壁,反倒逐漸理解了S對她的「吐槽」。比如做外賣騎手的訪談,詩檸「受到了巨大的挫折」,「騎手不理解‘調研’是什麽,我也聽不懂他在說什麽」,兩個人就這麽尷尬地聊了20分鐘,直到詩檸落荒而逃。在這時候,S反而成為詩檸求助的物件,「她身邊就有親戚是做騎手的、開理發店的、開飯店的,她知道怎麽去跟這些人打交道、能把話說下去」。詩檸說,自己是到大三大四才願意承認,S確實擁有一些她所不了解的「常識」,而且這些知識是重要的、有意義的,相比之下,她遺憾自己「閱歷太少,以至於沒辦法跟不同的人做到真正的交流」。後來,詩檸在校外做過家教,也去社群收過問卷,碰到形形色色的人,發現「特別富裕的家庭也有矛盾」,「廉租房的女孩也愛美」,固有的成見慢慢融化掉。

【重新開機人生】劇照

對於詩檸來說,嘗試理解那些與她在背景、觀念上截然不同的人,是一種新的開啟世界的方式:在不預設是非的情況下,人們更能彼此接納和尊重,看到對方的閃光點。 畢業後的三年,詩檸每次回到讀大學的城市,都會主動找S聊一聊近況,因為她發現,自己不僅能從S身上學到一些和人打交道的智慧,自己也「開始共享S的喜怒哀樂了」。

「我以前總是覺得和S不能理解彼此,這種思維很大程度上是被我自己的家庭烙印的,但現在我能看見我和S成長歷程的不同,從而理解她的想法。」S最近剛拿到理想學校的博士錄取通知書,詩檸發現自己自然而然地「為她開心」,「我覺得只要是她自己想清楚做出的決定,我就會支持」。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 樹樹 / 稽核:小風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