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人生不能重來,於是有了書籍、電影|編輯部五一宅家推薦

2024-05-04情感

策劃、撰文、編輯 / KY編輯部

五一假期好哇!

今天的推播是編輯部的「假日伴侶」,是值得我們花點時間去消化、品味的書籍和電影—— 們或多或少展現出了另一種人生圖景,或真誠或可鄙,或喜或悲,或平淡或熱烈......

有時我會很感謝這類作品,它們用短短的幾個小時,或者幾天的閱讀時間,讓我們得以用極低的成本體驗另一種人生。 觀看過程裏難免還會生出一種警覺:生活中充滿了大大小小的選擇,抓住我們當下的選擇,make the most of it,其實就是在改變人生了。

我們也將在今天的推薦裏給出編輯們的解讀,總之,希望你能度過一個有收獲的假期~

p.s: 如果有你看過的,歡迎留下你的評論,也歡迎推薦你的「假日伴侶」。

蘭迪·波許的最後一課

🎤型別:演講

🔗指路:B站

🙋推薦人:Lynx

「任何一個想要憐憫安慰我的人,先來做幾個伏地挺身吧。」

每次低谷期我就會去看這個視訊,每次看完我都會重新相信,我可以創造出來非常棒的東西 ,想要做成一件事的動力值也被拉到最滿。這個演講也被我無數次轉發給朋友,看完的人不會說「真羨慕他」,而是會說 「我也想活出這樣的人生」

蘭迪·波許是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名教授,他有幾個人生願望,而且是大多數人 25 歲以後就不會再許的那種: 上太空體驗零重力漂浮、做【星際迷航】中的柯克船長、成為迪士尼幻想工程師等——以上願望在他有限的一生裏全部實作了。 2006 年他被診斷出癌癥,2008 年去世,享年 47 歲。

這場演講是在他去世前一年進行的,那時他已知自己時日無多,多少有些告別校園的意思,但它絕對不是那種成功人士的臨終勸告 你也看不到一個羸弱可憐之人。

站在台上的是一名教育者,在用濃縮過的人生能量點燃每個人心裏的火花,用親身實踐向在座的每一個人證明,人真的可以過上有意義的幸福的一生。

蘭迪是我見過最成功的銷售巫師,他也深知這一點,並決定把這個天賦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教育。這個演講細數了他如何走上這條路,一路實作各種有趣的目標。整個演講其實就是在證明一件事: 如果你能好好過人生,人生自會為你尋找答案,夢想自會實作。

這事兒的原理其實也不復雜: 擅長某件事,就會讓你有價值,而做喜歡的事,就很容易擅長。

觀看這個視訊,還會令你 感受到一種 善意的漣漪」,在自發擴散:

比如, 即便是在遙遠的中文世界,也有人受到這個視訊的鼓舞,了解並進入他所在的行業;

圖片來源:B站該演講視訊的評論區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該演講評論區

卡內基梅隆大學則在電腦中心和藝術中心之間蓋一座蘭迪波許紀念橋,頗有象征意味:連線科學和藝術。

時任校長致辭:「Randy,未來將有無數世代的師生路過此處,他們沒有機會親身與你相遇,但他們終將跨越那座橋,會看到鐫刻在其上的你的名字,體驗到你的遺誌。」

有一說一,蘭迪是我碰到過的第二個活成這樣的人,原來人生真的可以這樣過。

這種雞血,真的可以常打。

如雪如山

📚型別:書籍

🔗指路:豆瓣閱讀、得到、當當等

🙋推薦人:魚仔

七個短篇故事,講述了 7 位女性的人生斷面 ,從不同側面展現了女性在不同階段的困境和掙紮,性騷擾、女性友誼、生育之苦、婚姻之困等等話題都被作者加以呈現,拼湊出了女性的一生。作者的筆觸相當細膩,把瑣碎的日常寫得驚心動魄,寫得細致入微。

書裏被刻畫的女性有個相同的名字「lili」,你可能會在某一個lili身上找到類似的經歷。還有那些在生活裏你說不清道不明的時刻,你一定會在閱讀中共鳴到。

正如作者在書裏寫的, 所有女人身上都暗藏一塊相同的拼圖,她們的悲喜、隱秘的痛苦與愛憎,如此迥異,又彼此相通。她們都是lili,也都是我。這些百合花,長在荊棘叢中,長在泉水旁,雪不能將之埋沒,山也不能將之壓倒。」

天鵝挽歌

🎬型別:電影

🔗指路:Apple TV

🙋推薦人:阿藍

因為天鵝臨死之前的叫聲特別優美,因此「天鵝挽歌」就用來形容詩人、歌手、畫家等等創作者的最後一部作品,他們的絕唱。

【天鵝挽歌】就是一部探討死亡的作品。 它的設定並不復雜:男主得了腦瘤,臨死之前他決定復制一個和自己包括外形、記憶、人格和感知在內 100% 一樣的人來代替自己,陪伴家人繼續活下去,而真正的他則躲在療養院安然赴死。

這不是一個非常新鮮的題材。由於是科技公司出品的電影,在一開始我也隱約期待影片的走向會是探討科技與人性的摩擦,我們科技的盲目崇拜卻導致人性喪失,雲雲。

圖片來源:【天鵝挽歌】

但如果懷抱著這種期待,就會發現影片講的根本不是這麽回事兒。

為什麽人會有我得病了,我無藥可醫了,但希望能有另一個一模一樣但健康的我替我活下去,所有愛我和我愛的人都認不出來?

不過是害怕家人的生活被改變罷了。害怕妻子變成遺孀,兒子變成單親,父母老年喪子,再也無法和朋友們鬧出新的笑話。

為什麽要因為我的死,而讓親人愛人的余生都布滿潮濕呢?正是出於這種目的,男主才選擇了這一種技術。正是出於痛惜這種心情,也才有團隊在研究這樣的生物技術。

(當然你看到這裏可能會想,如果有這個技術,還不如用在醫療上,把男主治好呢!邏輯是這樣沒錯,但是電影的妙處就在於,我們需要跟著主創的「設定」去思考,才會獲得最強烈的感受。)

這種強烈的感受是什麽呢?說一些有一點劇透的話——

你出於對家人的愛而為自己找了一個一模一樣的健康替身,因為這個替身擁有你100%的記憶和思維,所以他不能理解「替身」這件事,他就是你,和你的家人們相愛對他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

而這時,你又發現你的家人們,確實一丁點都辨認不出來眼前這個人不是你。

你是什麽感受?

你是憤恨,是嫉妒,是懊悔,還是欣慰?

去影片裏找到答案吧。

獻給艾爾吉儂的花束

📚型別:書籍

🔗指路:得到、京東、喜馬拉雅等

🙋推薦人:阿藍

艾爾吉儂是一只小白鼠。熟悉心理學認知和行為相關實驗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經常也是會在小白鼠身上做實驗。 小白鼠經常要走迷宮,要開小車,要按按鍵,有時候還要在腦子裏被裝上電極。 被裝上快樂電極的小白鼠,會一直按按鍵刺激那個電極,也不再吃飯了。

這是一個智障男孩接受實驗變聰明的故事。 小白鼠之於認知和行為的研究很重要,所以,小說裏的這個研究也是先在小白鼠身上做了。科學家們把艾爾吉儂變成了最聰明的小白鼠。

比起劇集我更想要推薦原作書籍,因為它是由男孩查理的報告寫成的。把查理變聰明,是科學家們繼艾爾吉儂之後,第一次在人類身上做的實驗。

一開始的報告充滿錯別字、前後顛倒的邏輯, 但從習慣他的錯別字和錯誤語法開始,讀者會和查理建立一個很神奇的連結,這個連結是劇集做不到的。 我們只有一字一句辨認他想表達的意思,才能體會他作為一個低能兒,一字一句辨認正常人說的話時的感覺。

但同時我們又明白,笨蛋查理在報告裏感覺到的那些「美好的友誼」,在他變「聰明」以後,會明白都是欺淩而已。

就是這種以悲傷為基調的連結。

但是艾爾吉儂的進展會比查理快一些。因此對於讀者來說,從查理對艾爾吉儂的觀察來看,他們倆的結局早就被劇透了。

查理的每一步進展都在步艾爾吉儂的後塵,他世界的每一次擴大和縮小,都隨著我們和他建立了的那個連結傳遞到讀者腦子裏。

我推薦這本已經很多人推薦過的書,不是想說什麽「人性」「認知發展水平」「心理學研究的倫理」, 我只是希望有更多人和我一起感受那個悲傷的連結,並在這個連結消失以後,明白自己真正想理解的世界是什麽樣子。

潮汐圖

📚 型別:書籍

🔗指路:豆瓣閱讀、當當等

🙋推薦人:盧舫

故事的主角,是一只生活在晚清的青蛙。

蛙在廣州珠江的水上人家中長大,然後因為想看更大的世界,告別了小小的船家。再然後,隨著晚清時期列強湧入,蛙作為一種珍稀動物,被幾經易手。本來想看大世界,最終卻被卷入更大、大得讓人茫然的世界中。

剝開作者精妙華麗的遣詞,這本身不是一個復雜的故事。除了蛙之外, 故事裏的每個人幾乎都用自己的方式,向往與理解著,潮汐另一端,看不見的遠方。

比如蛙曾結交過一個好朋友,叫做馮喜。馮喜日日思慕著自己出海,去看大世界。他對蛙說:「看過大海的人,都會得大海病,只想出海去。」(非原句,大致意思是這樣)。最後,馮喜真的自己出海去,直至故事最後,蛙都再也沒有他的訊息。

一個用清朝青蛙做主角的故事聽起來很玄幻,事實上很多人也許都能找到共鳴。我是在通勤路上的地鐵中讀完這本小說的,每讀完一段擡起頭,看著地鐵裏有些疲憊的年輕人們,我會覺得自己可能看見了許多個馮喜和蛙:

我們都想離開自己的小家鄉,到想象中更大、更美好的遠方來。到了以後,又不禁感到疲憊——來到大世界,可能是意味著要被卷入更讓人無法把控的生活當中。

在潮浪難測的世界裏,我們如何面對夢想裏的遠方?又或者,假如遠方註定讓人失落,又怎樣理解當初那個決定要向世界出發的自己?

我推薦你開啟這本【潮汐圖】,你或授權以從這只清朝青蛙、以及她的朋友們身上,找到一些答案。

交錯盧森堡

🎬型別:電影

🔗指路:優酷

🙋推薦人:Alysha

看到這部片子,屬實是個意外。上影節開票的那天我還在上班,12點一到狂點各個已經加購的片子,結果眼睜睜看著一部又一部被搶光,看這部還有票剩,於是帶著一種隨便的心情買了票,結果倒是相當出乎意料,讓人特別動容。

片子的結構本身不復雜, 是一部帶有輕喜劇外殼的政治隱喻電影 ,以長大後人生軌跡卻截然不同的雙胞胎兄弟為主角,其中一人是警察預備役,一人則是遠近聞名的混混。

全然不同的兄弟倆踏上了尋找失蹤已久的父親的旅途,而這一切源於弟弟得知了父親的病危。記憶裏,父親統領當地黑幫,極具膽識,這讓一心向往正義的警察哥哥背負著黑幫父親帶來的身份陰影,而混混弟弟則一心想要重現父親的時代,這也是為什麽當他得知父親可能在盧森堡病危時,如此急切又渴求地想讓哥哥帶著自己出境尋找父親。

影片裏的弟弟,傳達了地緣政治中,渴望尋根和找到歸屬的民族之聲;而早已擁抱了新生活新秩序的哥哥,對此卻有不同的感受,或許他的內心也想知道父親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但或許,接下來屬於他、屬於這個民族的人生才是於他而言更重要的。

這點出了地緣政治給不同的人帶來的民族晦暗感,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根;有些人可能已經不在乎過去,只看重未來。

片中有一句台詞格外讓我動容: 「人們常說蘋果會落在樹下,但不會說羽毛落在鳥的身邊」。

政治和史學看似離我們很遠,其實就存在我們的周邊。探尋世界的政治議題,了解不同國界背後的歷史,這是把我們個體的命運和宏大的社會聯系起來的方式。我們會為此感到生命有極強的歷史參與感,我們會因此願意為比自身更宏大的東西發聲、呼籲。正如心理學研究所表明,有政治參與的人,有更大的機率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感 (Ognyanova, 2020) ,知曉自己要如何走過這一生。

今日互動

歡迎推薦你的「假日伴侶」!

P.S:明天會有假日伴侶第二彈,主打輕松治愈,記得⭐️星標 KY 帳號,以免錯過!

本文關鍵詞:書影音、假期

歡迎大家在 KY 帳號內搜尋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沒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系

搜尋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載丨合作 請戳選單欄

點點 在看 ,假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