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的人往往更引人註目,他們被認為性格更好,也被認為具備更多人脈資源、更有領導者風範等,真的是這樣嗎?內向者遇見外向者就「相形見絀」嗎?
在網路上,我們能夠看到許多對性格型別的對比:
比如,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性格測試區分的I人(內向型)和E人(外向型);「社交恐懼癥」VS.「社交牛人」。
網路世界裏似乎無法區分內外向人群,因為大家都有機會表達心聲。而在現實生活裏,內向的人可能因為缺少表達想法的信心和機會,經歷了更多壓抑、忽視和誤解。
在今天的文章中, 我們將聚焦「內向」特質在這個「外向世界」的處境。
無論是看見另一面的自己,還是看見他人,我們都希望對你有幫助。
來源:【溫室裏的加穗子】
01
有「內向」才有「外向」
內向是一種基本的人格特質,特點是 更加註重內在世界而較少關註外在世界。
在【我們何以不同】這本書中,作者這樣描述內外向的區別:
典型外向者的心理能量主要投註於外部世界(他人或事物),他們習慣於呼朋引伴,世界就是他們的遊樂場,典型的內向者將心理能量投註在內心世界的感受和體驗上,他們習慣於獨處,一個人安靜地閱讀或者思考對他們來說是最舒服的狀態。
「內向」是 相對 的概念,沒有絕對的內向和外向, 幾乎所有的人都需要偶爾的孤獨來補充能量。
我們的內外向程度是「內向-外向」這個連續體上的任意一個點,並且還可能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變化。比如,有內向的朋友在工作幾年後變得外向,也有人在生活沖擊下由開朗健談變得沈默寡言。
內向和外向並無好壞之分,只是強調外向的環境更願意接納外向者,但也正是有內向者的「內斂」才會凸顯外向者的「外放」。
當我們說「不想繼續內向」時,更多時候可能是 渴望和外界產生聯系,渴望被像外向者一樣被更多人在意、關心和認可。
但比起成為外向的人,或許先了解自己、明確自身情況更重要。
【測一測你的內向程度】
👆長按立即領取
*測評結果僅供參考
02
內向,真不是劣勢
別低估我們內向群體的能力和魅力,真實的生活例項能夠說明這一點:
◍ 內向的領導者,往往謙虛謹慎,能夠耐心地引導共事者表達更多想法,同時他們深思熟慮,會做出更全面和細致的決策,有助於業績攀升和個人發展。
實際上,巴菲特、比爾·蓋茲等頂尖的商業領導者,都是內向性格的人。
◍ 內向者有更多產生靈感的創作機會,獨處、閱讀和思考均可謂「靈感要素」。專註在內在世界中,更不容易分心,有利於產生並完成創作。 許多作家就相對內向,而文字是他們的「喇叭」。
來源:莫言老師的公眾號——莫言
內向者往往表面沈默是金,內心激情澎湃。
在崇尚含蓄謙遜的社會文化氛圍裏,保持沈默、不信口開河、「三思而後行」,反而是一種審慎持重的表現。
說到這裏,或許最開始的問題有了答案,「內向」並非第二順位的性格選擇,內向者也並不比外向者差。
關鍵是,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
03
在這外向的世界,內向者怎樣活得更舒坦?
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內向」,大致分為如下幾類:
◍
內外皆可,宜靜宜動
:
性格有彈性,可以較好地進行自我調節。可以主動交流、活躍氣氛,也可以沈浸在內心世界。
◍ 看開一切,向內探索 : 外面的世界太嘈雜,享受獨處的時光,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社交,追求內在的平胡。
◍ 被迫內向,伺機外向 : 成長環境 較為嚴苛、有過 被排擠經歷 ,形成了獨處習慣,有封閉內心的傾向,也期待在安全的環境中敞開心扉。
來源:網路
對內向者來說, 不需要為自己的內向感到「羞恥」 ,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會有「內向」特質,只是表現出來的程度不同而已。自身特點會吸引到認可你的人,不去追求外在認可,也就擺脫了外在束縛。
如果想試著更「外向」一點,可以從較為熟悉的環境開始練習向外敞開,從和周圍人打招呼開始,覺得不舒服的話,隨時可以回到自己的舒適圈;也可以抱緊外向朋友的「大腿」,跟外向者一起大大咧咧地「闖」外面的世界。
最後,不敞開,也可以。坦坦蕩蕩地內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願你收放自如,自在隨心。
為了幫助內向者看見自己的優勢所在,不因外界的諸多要求而迷失自我,我們開發了一項測試,你可以從中看見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優勢,並且能夠得到相應的建議指南。
【測一測你的內向程度】
👆長按立即領取
*測評結果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
[1]王芳. (2023). 我們何以不同:人格心理學40講. 北京日報出版社.
[2]胡樹紅. (2017). 內向型領導的特點及其領導力提升策略. 領導科學, (13), 39-41.
[3]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the-introverts-corner/200909/all-introversion-is-not-the-same
作者: 寧凝
責編:kk
*該測試在app內為收費測試
▽ 點選閱讀原文,測測你有多內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