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你愛上的可能不是你的伴侶!

2024-05-23情感

為什麽戀愛三個月後,就感覺伴侶好像變了一個人?明明原來的他溫柔體貼,渾身上下都是優點,但現在卻經常逃避和擺爛,處處都是難以忍受的缺點? 原因就在於,可能一開始,你愛的就不是真正的他,而是你的理想化客體。

理想化客體,也叫理想化雙親影像,它描述的是這樣一種現象:在嬰幼兒生命的最早期,他會把自己的父母親理想化,把父母想象得無所不能,以此來平復自己的不安和憂慮。

如果這個時期,嬰兒得到了充分的註視、關註還有呵護,那麽這些來自父母的能量就能順利地滋養嬰兒,滿足嬰兒自體發展的需要。這時的父母就是嬰兒的理想化客體,閃耀且完美。

然而現實中這樣能讓嬰幼兒滿意的完美父母,非常的稀缺。相反更多人在嬰幼兒時期,可能接受到的是忽視,拒絕。比如一個嬰幼兒哭了,父母不管不顧,沒有第一時間給出寶寶回應,嬰兒可能就會誇大這次的挫折,放大這種災難。長此以往,對父母的理想化過程就會受阻。他會覺得世界是危險的,而我是沒有依靠的。

而當他們長大以後,他們的自我是虛弱的,常常會對這個世界感到無力。所以他們會下意識的尋找,那些對自己好的人,或者跟父母的某些特質契合的人,來充當這個理想化客體,以彌補曾經這個客體的缺失。

所以為什麽很多人覺得伴侶前後變化特別大,覺得我剛認識你的時候,你非常體貼,善良,努力。怎麽現在就跟完全變了一個人一樣了。如果不是這個人真的特別擅於偽裝,那可能就是你一開始就把你的理想化客體投射到他身上了。

比如,他看你胃疼就去給你買了一份粥,你拿到早餐,看到他額頭的汗珠,心裏就開始冒粉紅色泡泡,覺得這個人真的好體貼,這個人怎麽這麽懂你,讓你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覺。

這個時候你內在的小孩兒就會歡呼雀躍,這就是我理想的父母啊,我終於可以得到完美的愛了。所以一開始,你會對這段感情,有非常非常高的預期,希望他能懂你的喜怒哀樂,希望他能隨時隨地給你愛的回應。你也會在這段感情裏,逐漸退行,像個小孩兒一樣來依賴他,以此來得到更多的關愛。

然而遺憾的是,伴侶始終不是理想化客體。他們做不到像你期待的那樣去愛你,他們再體貼再溫柔,也會有考慮不周到的時候。他們也不是僅僅存在你喜歡的優點,也存在不少缺點。

可是你的潛意識不能接受啊,在你心裏,伴侶就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存在,怎麽相處一段時間,就變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你想不通為什麽一個人變化會這麽大。

因為你拿來跟他作比較的,不是從前的他,而是你的理想化客體。所以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你會不斷地挑刺,指責,妄圖讓伴侶變回你理想的樣子。

那如果感情中,存在這種情況,該怎麽辦?首先要意識到,在愛情裏面,把伴侶理想化是極其常見的情況。 因為我們很多人,在嬰幼兒時期的理想化客體都是有殘缺的,在這之中獲得的力量並不夠我們發展出完整的自我。而長大之後,自體發展的首要任務就是完善自我 ,所以我們就會尋找理想化客體,並且很容易把理想化客體投射到伴侶身上,覺得他是為了滿足我的需求而出現的。只看得到自己的需求,看不到關系中的另一方其實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那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就是第二步,看見伴侶的存在。明確伴侶是獨立於我之外的個體,雖然不完美但是也帶給了我美好的愛情體驗。重新認識伴侶,客觀的去看待伴侶的優缺點,用新的印象覆蓋舊的評價。

現實中的愛情故事裏,沒有架著七彩祥雲的蓋世英雄,只有了解到彼此的平凡後,依舊相愛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