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下方海報 立即搶訂 ▼
十點讀書自營書【中國國寶全書】
林語堂說過: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做官40年,被貶33年,蘇軾的一生顛沛流離,卻始終不改其曠達樂觀的生活態度。
不僅走到哪,寫到哪。
更是在哪裏跌倒,就在那裏吃飽。
到了黃州吃豬肉,到了惠州吃荔枝,去了海南吃生蠔。
翻遍蘇軾的選單,更是出現了老鼠、蛤蟆、河豚等稀奇古怪的食材。
明明是四川人,蘇軾卻有著廣東人的好胃口。
但是,蘇軾吃東西絕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那麽簡單,他還吃出了自己的生活哲學。
正如【風味人間】所說:
「只有經歷過低谷和種種不如意,才更能知道,那些觸手可及的日常和平淡,竟來得如此珍貴。」
一葷一素,藏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
蘇軾的人生「何以解憂」,唯有這些吃過的美食。
在 大眾眼中,蘇軾一直以來都是樂觀的代表。
甚至有人說如果要從李白、杜甫、蘇軾中選一個作為旅遊的夥伴。
毫無疑問,一定要選蘇軾。
因為李白太過自我,杜甫太過敏感,唯有蘇軾足夠豁達樂觀。
即使突逢雨天,都能不驕不躁,慢慢悠悠來上一首【定風波】。
但除了樂觀以外,蘇軾還有著爭強好勝的另一面。
蘇洵曾在【名二子說】中解釋兒子蘇軾、蘇轍名字的來源。
他希望蘇軾能像車前的扶手一樣,默默無聞,卻不可或缺。
擔心兒子「不外飾」,鋒芒畢露引來災禍。
但即便有了這個名字,蘇軾也不見得安分。
年幼時的他便愛折騰,有時候興頭上來了,便坐在牛背上一邊放牧,一邊讀書。
或者跟小夥伴們一起挖水溝,把水溝想象成長江大河。
當然,這個時候他已經很愛吃了。
跟著表弟一起「狂走從人覓梨栗」,撒歡似的摘野果。
相隔古今,蘇軾這個古代兒童跟現代小孩一樣,爬山下水玩泥巴,調皮的事情一件也沒少幹。
但當時10歲的蘇軾,也有著自己的理想:
成為像範滂一樣的人。
敢於查辦貪官汙吏,為治國理想付出生命的代價。
蘇軾以此為目標,一心苦讀。
仁宗嘉佑六年,年僅20歲的蘇軾在禮部復試中以【春秋對義】取得進士。
歐陽修大贊其文章,和弟弟蘇轍同榜應試及第的聲名更是讓蘇軾名動京師。
接連不斷的好訊息,讓蘇軾在這個階段難掩意氣風發的心情。
兩年後,父子三人舉家遷往京城。
十月初出發,走水路上京,船經嘉州、瀘州、渝州、涪州、夔州。
在這段旅途中,他寫下了「故巢何足戀,鷹隼豈能容」的詩句。
也在這裏,做出了蘇氏私房菜的第一道美食:
冷鍋魚。
當時船過渝州,蘇軾拜訪了好友王道矩。
王道矩作為東道主,拉著蘇軾上了畫舫。
畫舫在長江上行駛,而他們則在船上設宴飲酒吃當地最時興的魚火鍋。
本該邊涮邊吃,但蘇軾覺得天氣熱,這樣吃太燥不盡興。
蘇軾開始了自己的折騰。
圖片來源:B站@王哥鹽幫菜
水裏撈上來的魚處理好清洗幹凈,魚肉切成條下鍋。
先是在高溫下爆炒,讓食材繼續保持鮮嫩的口感。
再用微火悶煮,到這時熱氣撲騰,魚肉香氣撲鼻。
最後再用火鍋料拌勻,倒入冷鍋中。
口感麻辣鮮香嫩,吃得王道矩拍案叫絕。
因菜上桌時,鍋是冷的,菜是熱的,蘇軾由此起名為「冷吃魚」。
偏愛折騰,追求極致。
嫌棄時下做法,便擅自做加法。
亦如蘇軾對朝堂局勢的態度:
有著自己的見解,野心勃勃,隨時準備一攪風雲。
蘇軾極愛吃,常常吃得肚皮滾圓。
有一次晚餐,他酒足飯飽後,挺著自己圓滾滾的肚子在家中慢悠悠地散步。
突發奇想,指著自己的肚子問家裏人:
「我的肚子裏有什麽?」
有人說是滿腹經綸,也有人說是一肚子的學問。
只有朝雲說出了正確答案:
「這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蘇軾聽了哈哈大笑,恰似對這場失意仕途的回應。
受「烏台詩案」的影響,被囚禁一百多天的蘇軾被一貶再貶,從黃州、惠州到儋州。
寫下【記承天寺夜遊】時,已經是蘇軾被貶黃州四年之久。
和張懷民一同夜遊的蘇東坡,早早地學會了自我排解。
但剛到黃州時,他的日子卻沒有這麽好過。
就任黃州團練副使的蘇軾,每個月的俸祿是四千五百錢。
這筆錢既要拿來安家,又要養活一家老小。
就像現代的我們一樣,拿著幾千塊的薪資。
每個月既要還房貸車貸各種貸款,又要付房租、水電、夥食費。
辛辛苦苦換來的報酬,到最後盡數填進這些生活開銷裏。
蘇軾也是如此,因此不得不紮緊褲腰帶,過上精打細算的日子。
一邊開源,帶領家人開荒種地,建了一個居室,上掛「東坡學堂」,自稱「東坡居士」;
另一邊節流,拿到俸祿之後就把錢分成三十份,用麻繩串起來掛在梁上。
每天取下一串拿來買菜,維持一家人的日常開支。
倘若有剩余,就能在好友聚餐時,拿錢買酒喝。
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以至於蘇軾都開始打起了豬肉的主意。
時人愛吃羊肉。
羊肉價貴,豬肉價賤。
這低廉的價格正好便宜了蘇軾。
他買來了豬肉,洗幹凈鍋。
鍋裏放上一點清水,竈上用雜草點燃火苗,木柴維持火勢。
再倒上點醬油,用小火慢慢煨著,等著豬肉在木柴的攻勢下,慢慢成熟。
火候足了,肉便美味了。
早上起來打上兩碗,自在愜意誰也不需要理會。
簡單一道煮豬肉,卻是流傳千古的美味佳肴。
作家王水照在【蘇東坡和他的世界】一書中寫道:
「蘇東坡研究美食跟我們今天研究美食不一樣,他主要是為了生存。」
初入朝堂,他是意氣風發的青年,吃的是「食不厭細,膾不厭精」的冷鍋魚;
遠離京城,被貶黃州,他吃的是低賤的豬肉,用的是再簡單不過的烹飪手法。
心境不同,但不改對事物的熱情。
管好一日三餐,也是對生活的自救。
林語堂在【蘇軾詞傳】中對其評價:
「他最大的魅力,不是讓內心被環境吞噬,而是超出環境,以內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
接連被貶,嘗盡人世間的辛酸苦辣。
蘇軾卻始終不改其樂觀本性。
到什麽地方就做什麽樣的事,吃什麽樣的食物。
入鄉隨俗,隨遇而安。
比如被貶惠州後,蘇軾看到惠州百姓出行只能依靠船行。
他便提出修建橋梁的建議,打通各方關系,親自捐贈財物。
同樣,在落後的惠州,蘇軾也不改其吃貨本性。
看到市井雖寥落,羊肉攤上卻依舊能每天宰一只羊。
便難掩激動的心情,盯上了羊肉攤上羊脊骨。
因為比起豬肉,他更愛吃羊肉。
比起權貴人家都會買的羊肉,他願意食用這沒人要的羊脊骨。
雖然只有附骨的那一點點羊肉,他已然心滿意足了。
蘇軾把曾經折騰冷鍋魚的精力,放在了羊脊骨上。
買來的羊脊骨用小火慢燉,吸飽湯汁精華,變得軟爛入味。
再用黃酒浸泡,羊脊骨便有了撲鼻醇香。
最後再放點鹽,慢火烤制,外焦裏嫩,鹹香誘人。
關於這道美味,蘇軾特地寫信告訴了弟弟蘇轍:
「意甚喜之,如食蟹螯。」
在羊脊骨間摘剔碎肉,就像吃海鮮蝦蟹的感覺和味道。
而弟弟蘇轍,吃了三年,也未能明白這骨頭的美味。
說到底,是因為兩人的境遇不同。
什麽面子、虛名通通不重要,被貶多年的蘇軾早已明白:
學會低頭,人生照樣也是詩與遠方。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去世前三月,蘇軾曾寫下【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為官幾十年,他印象最深刻的依舊是自己走過的路,吃過的事物。
千百年過去,身處現代的我們和蘇軾一樣,跟「吃」依舊有很深的不解之緣。
是清晨菜市場的人來人往,人間煙火。
是打工人早起為自己準備的盒飯,上班間隙之中開啟外賣平台尋找美食犒勞自己的腸胃。
也是黃昏日落,飯菜上桌後,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其樂融融。
蔡瀾曾說過:
「吃,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熱情,其他的可以消失,但是熱情不可以消失。」
你如何對待事物,決定了你如何面對生活。
會吃的人生,沒有低谷。
食物要趁熱品嘗,人生要過好當下。
天大的事,也等吃完飯再說。
點個 【在看】 ,願能享受美食,也能享受美好人生。
你們愛做飯嗎?最喜歡蘇軾筆下哪種美食?對於食物有沒有特殊記憶?又有為了慶祝某件事積極準備過飯菜嗎?
歡迎來留言區和我們聊聊,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
十點君說
上市三天就斷貨的重磅級 【中國國寶全書】 來啦 !
12 斤重的珍品大書,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完整覆蓋 10000 年 中華文明 史。
一書匯集 全球50+頂級博物館,1000+鎮館級國寶 。
青銅器、玉器、陶瓷、琺瑯、書畫、織秀……考古學家帶你 360°無死角看懂文物。
眼界、見識、審美,疊加升級 , 給你一場 「帝王級」的藝術盛宴。
原價 998元 , 十點限時優惠價 僅369元 !
現在下單,獨家贈送 價值500元的5大贈品, 僅限前100名!
典藏版藝術大書【中國國寶全書】
僅限100名 點選海報立即搶訂▼
作者 | 微微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賬到老。
主播 |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專家,公眾號:北辰在找你。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