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父母的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性格?

2024-05-07情感

點選下方海報 立即搶訂

十點讀書自營書【中國國寶全書】

父母對孩子是什麽樣的態度,孩子就會有什麽樣的表現。

孩子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的態度決定的。

我們先來看看這張表:

從這張表我們可以看出: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學會的是指責;生活在敵意之中,學會的是打架;

生活在嘲笑之中,學會的是害羞;生活在羞辱之中,學會的是內疚;生活在寬容之中,學會的是大度;

生活在贊揚之中,學會的是自信;生活在公平之中,學會的是正義;生活在安全之中,學會的是信任;

生活在贊許之中,學會的是自愛;生活在相互承認和友好之中,學會的是愛。

所以教養方式對孩子性格的形成、人格的成長,意義重大。


湖北省曾經對167個11歲到18歲的違法青少年進行過調查。

這些違法青少年的家庭教養方式中,民主教養只占3%;粗暴教養占20%;放任教養占29%;而溺愛教養占44%。

換句話說,最糟糕的教養方式是什麽?

溺愛。

44%的違法青少年都來自溺愛家庭,所以愛孩子沒有錯,但溺愛孩子就錯了。

因為你不管,會有別人來替你管。

專制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孩子教育一般都很嚴厲,過分的嚴格、粗暴,甚至是虐待。

孩子不順心或者不符合父母的心願、願望,可能就會挨打、挨罵。

這種父母信奉的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條,對孩子的控制非常嚴。

這種環境下教育大的孩子,由於總是被專制,就會自卑,懦弱、冷漠、消極。

容易產生恐懼、焦慮、敵意或者殘忍的心理,容易發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強、攻擊和沖動的行為。

父母原以為棍棒下面能出孝子,最終會發現:

棍棒打沒了孩子的歡樂,打沒了孩子的個性,打沒了孩子的創造性。

唯唯諾諾,一事無成,害怕闖蕩,在爸爸媽媽身邊廝守。沒有真正快樂的孝子,又有多大意義呢?

專制的另一方面是剝奪孩子自己去做的權利。

什麽事情都是父母包辦:吃飯餵;走路抱;睡覺哄;大便了,爺爺奶奶來擦;尿了,自己不沖,奶奶和姥姥來沖。

什麽事情都由別人替他去做,最後的結果,比如說上幼稚園,就會有分離焦慮:

哭的時間特別長,哭得特別狠,甚至拒絕上學,不願意跟同學去交流,有退縮行為。

所以過度保護的孩子,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很難適應集體生活,容易有很多挫折感。

跟別人一旦有矛盾,就會有對立、有自卑、有仇視,人際關系緊張,這都屬於過度保護導致的。

因為爸爸媽媽都溺愛他,什麽都替他做,如果別人不幫他,他就會想:「你怎麽不幫我做啊?」

人家有義務來幫你嗎?就因為人家沒幫他,他就開始計較,跟別人對立,侵犯行為特別多,這種孩子將來肯定很難適應社會生活。

教養方式的第二種是放任。

這種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行為、生活不感興趣,也不關心,很少去管他。

小的時候交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上了學交給老師;長大了交給社會。

這樣的孩子成長起來,不會有什麽責任心,行為會放縱,會有太多不良習慣、個性和態度。

結果就是你不管,人民警察替你管。

【顏氏家訓】中這麽說:

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歲,可省笞罰……

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

這段話大致的意思是:

當孩子還是嬰幼兒的時候,他若能看懂大人的臉色,知道大人是高興還是生氣,這時候就開始對他進行教誨。

讓他做什麽他就做什麽,叫他別做他就停下來。等他長到好幾歲的時候,可以省去很多竹板的懲罰。

否則驕縱傲慢已經成了習慣,並且不斷地重復,再去管教的話,就是把他打死了,他也不怕你,反而跟你之間的怨恨與日俱增,最終成為傷風敗德之人。

所以爸爸媽媽對孩子還是要管,什麽時候管?能看懂大人臉色的時候。

多大孩子能看懂大人臉色?別說三四歲,不對。有的孩子三四個月就能看懂大人臉色了。

你看有些十幾個月的小孩,他要搗亂,你把臉拉下來,他就知道你不高興,就不會搗亂了。

所以該管的時候必須管,你不管,孩子自控能力就差;

你不管,孩子就會以自我為中心,道德薄弱,缺乏一定的規範與準則;

對個人責任不清,對家庭責任不明,對社會責任不懂;

就會放縱、驕橫、自私自利;跟別人交往,產生對立的機率就更高,產生仇視的機率也更高。

民主型教養的父母,不任意打罵孩子,換句話說,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

民主型父母,對孩子行為更多的是分析和指導,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更多的是幫助、鼓勵。

民主型的父母,會合理運用獎勵和處罰手段,讓孩子從父母的行為教育中,獲得知識,明白事理。
但民主不等於什麽事情都去跟孩子商量。

孩子十二歲之前,好多事兒用不著商量,因為他的知識和經驗有限,他對社會認識不全面、不深刻,所以這時期的民主,是爸爸媽媽兩個人去商量,然後來通知孩子。

遇到什麽事情,媽媽立刻表態,爸爸馬上附和:「對,你媽說得對,就這麽定了。」二比一透過。

有人說,這叫什麽民主啊?沒有絕對的民主!

不可能每個人的意見都被聽到,尤其是家長對孩子。

他們不會去害孩子,他們的目的就是保證孩子沿著正確的社會規範去發展,這就對了。

親子間正常接觸和交流是緩解青少年恐懼焦慮、不安的精神良藥,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信賴感、溫馨感,對子女的心理健康發育、健全性格的形成意義重大。

隨著社會生活競爭的劇烈化和家庭生活電視化,父母對孩子的放任會越來越多,而這與科學的兒童教育是相背的。
當家長們毫不避諱地在孩子面前為家庭問題爭吵時,孩子們會感到迷惑,沒有安全感;孩子會鉆你們兩人的空子。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夫妻一定要團結統一,分歧要在私下裏解決。

要讓孩子確信你們在家務活、日常雜務、作息時間以及禁止打架、偷竊、撒謊等規章制度上的意見是一致的。

即使一方強烈反對另一方的某些觀點,孩子在場時也應作出暫時讓步。

要給雙方以管理不同事務的權力,如父親負責處理雜務,母親監督執行作息時間,避免一方負責所有的規則。

否則,當這位「負責人」不在家的時候,孩子會對規則置之不理。


所以父母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兩個人意見一定要一致,要錯兩人都錯,要對兩人都對。一個對一個錯,孩子就能鉆著空子了,肯定學不好。


順便說一下,教育孩子過程中,有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容易插手,他們要插手的話,家庭意見就會不一樣,就會讓孩子鉆到空子學壞。

這樣不好,所以要跟老人打招呼,要麽調虎離山,把老人支出去;要麽就是聲東擊西;要麽幹脆就是「關門打狗」,關門教育孩子。

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有一些具體的事項要註意:

1.管教忌諱場合不恰當

別在飯桌上訓孩子,別在人多時揭孩子的短,數落孩子的不是,因為場合不對。

2.管教忌諱願望錯誤

你總是希望孩子全盤接受你的觀點,或者完全按照你的要求去做,這不行。

有時候孩子確實不一定都對,但如果你一定要讓孩子無條件認同你的話,很容易加劇親子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十二歲以後。

所以有些事情要跟他商量著來。

3.管教忌諱態度錯誤

要麽就不說,一說就是訓斥、責罵、諷刺,這態度不對,沒有平等坐下來談。

4.管教忌諱內容錯誤

只看到孩子的缺點,忽略了孩子的優點。

你把孩子全盤否定,誰願意啊?沒有人願意,誰也不愛這樣。

5.管教方式方法錯誤

單方面的說教不成,有時候需要你身教,更多時候需要環境去引領他。

所以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孩子,家長在管教的時候,一定要註意方式方法。

記得文末點個 【在看 】,合理使用民主的教養方式,幫助、鼓勵孩子,孩子會越來越好。

十點君說



上市三天就斷貨的重磅級 【中國國寶全書】 來啦

12 斤重的珍品大書,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完整覆蓋 10000 中華文明 史。

一書匯集 全球50+頂級博物館,1000+鎮館級國寶

青銅器、玉器、陶瓷、琺瑯、書畫、織秀……考古學家帶你 360°無死角看懂文物。

眼界、見識、審美,疊加升級 給你一場 「帝王級」的藝術盛宴。

原價 998元 十點限時優惠價 僅369元

現在下單,獨家贈送 價值500元的5大贈品, 僅限前100名!

典藏版藝術大書【中國國寶全書】

僅限100名 點選海報立即搶訂▼

作者 | 錢誌亮,來源:錢誌亮工作室(ID:qzlgzs)

主播 | 韓星,公眾號:韓星(id:HanXingFM)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