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文|張小熊
最近「20分鐘公園理論」很火,大意是在你覺得壓力很大的時候,就去公園溜達溜達,或者幹脆找個地方坐下來,呼吸公園中帶著植物和陽光味道的空氣,身心很快就會放松下來。
可對我來說,比公園更能治愈人心的是菜市場。只要站在菜市場的大門口,被喧嚷的人群環繞,看著五顏六色的果蔬和琳瑯滿目的貨架, 我就會感到自己在真實而熱烈地活著,上班時被消耗掉的精氣神兒一下就回來了。
【三十而已】劇照
北京的菜市場開門都很早,冬天七點多,夏天甚至五六點就開始有人了。我經常會在周末上午九十點鐘去慢悠悠地逛,那時候習慣早起買菜的大爺大媽已經滿載而歸了,菜市場裏不會太擁擠;而且時間不算晚,果蔬都還是水靈靈的新鮮樣子。
和超市不一樣,菜市場的時令氣息更強。平日工作的時候,寫字樓的玻璃窗都會被長長厚厚的窗簾遮住,陽光照不進來,空調不停歇地維持恒溫。待的時間久了,人對四季變化的感知都變得遲緩了, 像被一層堅硬又孤獨的外殼包裹。但這些逐漸麻木的感覺,卻在我走進菜市場的時候,重新變得靈敏起來。
我在北京換過好幾處住所,每次搬到新家,我都會搜尋周圍的菜市場,一個個認真標記下來。有一次我住進了一個很大的老社群,樓下就有一個菜市場,菜場裏有一條十幾米長的通道,固定的小攤支在兩側,雖然地方不大,但瓜果蔬菜、鮮肉熟食應有盡有,好不熱鬧。
【親愛的,熱愛的】劇照
那段時間,幾乎每天下班後我都會去菜市場溜達一圈。因為攤販固定,顧客也都是社群裏的人,沒幾次攤販們就都對我有印象了。起初,一位賣蔬菜的大叔不是很喜歡做我的生意,因為我一個人住,吃的東西不多,每次買食材也都是一個兩個的。這樣的買法在北方的老菜市場裏,幾乎是一種調皮搗蛋的策略。但是因為大叔的菜新鮮又便宜,我就厚著臉皮總去叨擾,再有的沒的扯上幾句,漸漸地與大叔熟絡起來,他也記住了我這個獨自一人的「北漂小孩兒」。有一次我做飯發現缺塊姜,臨時下樓直奔大叔的菜攤。因為之前買大塊的姜總是放壞,我就挑了一根食指大小的姜,拿起來還沒等開口,大叔直接樂了,沖我擺擺手:「拿走吧,不要錢啦,也沒多少。」
跟買菜大叔隔了幾個攤位的是一位賣水果的阿姨,有段時間我天天都去她家買鳳梨。阿姨每次都樂呵呵地幫我挑甜的,不單去皮,還會給我切成小塊,要知道這種級別的服務在北方的菜市場有多難得!
除了家門口的菜市場,每次去一個新的城市旅行,我也很喜歡去當地的菜市場轉轉。神奇的是,有時候並沒有專門的計劃去搜菜市場,但循著人聲鼎沸、飄來香味的方向找過去,總有一個熱鬧的菜市場在等我。
【我愛男保姆】劇照
印象最深的是沈陽的小河沿早市,我從頭吃到尾,恨不得直接住到那裏。有3塊錢一大碗的濃香豆腐腦,10塊錢一大盒的裹滿芝麻花生的驢打滾,還有各種「嘎嘎香!」「嘎嘎甜!不甜不要錢!」的叫賣聲,讓我萎靡了好久的精神頭都重新振作起來了。
我這個之前每逢周末一覺睡到下午的人,現在會專門早起,去菜市場「吸吸人氣」,治愈自己被工作消耗的身心。我有時想,為什麽自己明明會因為人多而煩躁,對各種「網紅」地點不感冒,卻唯獨喜歡菜市場呢?
「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 布雷克 / 稽核:然寧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個人問題」欄目讀者投稿文章。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三聯生活周刊】投稿信箱
個人問題投稿
微信公號投稿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讀者來信投稿
生活圓桌投稿
頭條號「粉絲信箱」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