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想成為誰,你就去「表演」誰 !

2024-05-29情感

人只會被兩種人吸引,一種是讓自己感到痛苦的,另一種則是跟自己人格互補的。

比方說,一個小時候遭受過虐待的孩子,他長大後會繼續愛上一個施虐者,為什麽?因為人看似是對快樂上癮,對多巴胺上癮,但其實更讓人控制不住沈迷的,是痛苦。所以如果你總是沈迷於一段不健康的關系,那本質上未必是因為你眼瞎,而是因為不健康的人帶來的體驗,跟你早期經歷的糟糕的親子關系高度重合。

其次就是人格互補。從「客體關系理論」的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長大後的人際關系模式,都會深刻受到早年間與父母的關系形態的影響。像焦慮型依戀,為什麽焦慮型依戀會反反復復地愛上回避型依戀?因為本質上,我們每個人所追求的都是自己沒有的,當一個人缺一些東西時,那他就註定很容易被別人給他的那個缺的東西所吸引。

所以如果你早年間存在著未被解決的創傷體驗,那你註定就很難愛上一個人格相對獨立成熟的人。因為一個內在有痛苦的人,他不會覺得安全型依戀人格的人有趣,相反,他只會迷戀那些跟自己一樣內在有痛苦,能給自己帶來的跌宕起伏的情緒體驗的創傷型人格。

想要破解這種迴圈,你就要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安全型依戀的人,因為你只有先讓自己的人格相對獨立和成熟,你才能真正去進入一段親密關系,也才能真正獲得幸福的體驗。怎麽調整呢?

首先第一點,你想成為誰,就去「表演」誰。

當你第一次演戲的時候,你是在演另外一個人,但當你演了一百遍後,你演的就是你自己。所以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安全型依戀,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去模仿安全型依戀。

安全型依戀有什麽特點?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自我認同度」高,他們無論是在潛意識還是在意識中,都不會擔心自己被拋棄,分離焦慮的程度也很低。那我們怎麽去培養自我認同感?

心理學上認為,高度的自我認同,其實就等於一個人敢於示弱的能力。 因為一個人本身擁有的東西,潛意識不會認證。就比方說焦慮型依戀,他們為什麽那麽容易在關系裏被激怒?情緒也很難保持穩定?因為他們總是在另一半身上找認同感,找安全感,想要在關系裏獲得高位,所以但凡對方沒有順著自己的意,或者不可控,他就受不了,然後兩個人爆發更激烈的沖突。

而安全型依戀呢?他們就不會一定要在關系裏爭個高低對錯,他們甚至可能還會先示弱,穩定好雙方的情緒,再來解決問題。因為他們內心是高度自我認同的,所以他們不會覺得「示弱」就是弱者的表現,也不會覺得我一定要吵贏你,我才是關系中的高位。

當一個人在關系裏過分去強調高低位的時候,他反而就不自覺進入關系的低位了,明白嗎?容易被激怒的,大多是弱者。只有弱者才會逞強,強者往往懂得示弱,學會示弱,你不僅能減少別人的攻擊欲望,同時也更能經營好一段關系。

其次第二點,搞懂自己的潛意識。

榮格有一句很著名的話:當潛意識被呈現,命運就被覆寫了。很多時候,你之所以選不對人,不是因為命不好,而是你的潛意識在推動你做錯誤的選擇,所以你只有先覺察自己的潛意識,你的命運才能發生改變。

怎麽去察覺?你只需要搞懂自己防禦的點在哪裏。 因為在心理學中,防禦等於攻擊,而攻擊都是創傷。 就比如,明明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你就是控制不住地反應過激,暴跳如雷,那說明在這個地方,隱藏著你過去未被解決的創傷。可能是原生家庭沒有給你帶去足夠的安全感,又或者是你過去遭遇了太多的被拒絕和貶低 ......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如果有太多的委屈、憤怒和埋怨,那他就無法恰如其分地去表達自己的需求,這個時候,可能對方只是開了個小玩笑,他都接不住,覺得對方是在攻擊自己。那這樣的人,他流淌出來的生命動力就是不強的,別人跟他在一起也總是小心翼翼的,自然也很難去進入一段親密關系。

所以如果你總是在感情中出現高開低走的模式,那很有可能是,你心裏沒有被察覺到的創傷體驗太多了。你要先去察覺,去療愈,那這樣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你就不會再表現出很強的攻擊性,遇到一個不好的人,你也不會一頭紮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