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鄰居阿姨住進養老院,我陷入了養老焦慮

2024-05-25情感

本文系讀者投稿,來稿請投至:

zhuangao2@lifewee k.com.cn

文|讀者:渺渺

這幾天母親心情很低落。那麽愛說笑的一個人不是呆坐在沙發上失神,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不出來。吃飯時,我們絞盡腦汁誇張地說著身邊的稀罕事兒也無法調動她的情緒。也只有小侄女能暫時讓她回神,圍著這個一歲多的小人兒,新鮮熱鬧的生命,誰又能不被感染呢?

其實,自從進城帶娃後,母親隔三差五就會呈現這種低迷狀態。她們這一輩人似乎格外留戀老家,始終不適應城市的生活。對於城市的各種設施和服務不太熟悉,脫離了原來的社交關系也令她很焦慮。但侄女畢竟太小,需要專人照料,我們要工作,母親自然是不二人選。為此,我們想了一個折中辦法,但凡母親的鄉愁快要達到頂峰時,送她回老家住兩天,放松下心情。

【父母愛情】劇照

但她這次情緒低迷,正是從老家回來後。在我正準備和母親談談的時候,她主動問我,還記得張大媽嗎?

我的老家,是我們縣最大的村,以往常住人口上萬。隨著城市化行程加速,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紛紛走進城裏,鄉村迅速沒落下去。以我們所住胡同為例,小胡同鼎盛時住著二十來戶人家,這幾年搬走的搬走,去世的去世,只剩下五六戶人家。每扇門背後都只有一兩位老人,母親不無遺憾地說過幾年等她們這幾把老骨頭沒了,這裏也就徹底荒下來了。

張大媽正是我的鄰居之一。細算來該有八十大幾,已是耄耋老人。老伴早年離世後,家裏地裏都靠她,一個人硬是把五個孩子拉扯大,其中有兩個還培養成了大學生。九十年代的大學生是稀罕物,一個兒子被分配到公安局,一個女兒當了醫生。倆兒仨女,誰見了都要羨慕她福氣在後頭。母親說,她這次回去見張大媽家大門緊閉,一打聽才知道她被送進了養老院。

【熟年】劇照

大約一年多前,張大媽患上了老年癡呆,加上別的基礎病癥,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身邊離不開人,由幾個孩子輪流照顧。母親曾去看望,發現她已經認不出眼前的人是誰,還會無緣無故發脾氣摔東西,兒女們面帶愁容,說起來都是一肚子怨氣。

沒過多長時間,兩位大學生說自己工作繁忙脫不開身,和留在村裏的兩個姐姐商量,他們出錢,由兩個姐姐出力全權照顧。這次是其中一個姐姐生病住院,另一個姐姐找到份工作,大家各有所忙,母親又不是一個人的母親,自然拒絕獨自照料。最後一合計,張大媽被送到了養老院。

唏噓之余,我一時間沒有理解母親為何會為這事難過,試圖安慰母親說,「張大媽這種情況住養老院挺好的,老人有人管,孩子也沒那麽累。」

我當時覺得這個想法沒什麽毛病。張大媽這樣屬於典型重度失能老人,很顯然她需要的是長期且專業的照顧,或者需要至少一個成年人完全放棄自我,全身心撲上去照顧,一天可以,一周可以,一年、十年可以嗎?誰敢拍著胸脯保證。她的兒女身後也有一個家庭,他們是丈夫、妻子、父母,勉力維持天平的平衡已是不易。「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例子比比皆是,養老院算是最好的去處。

然而,母親一聽這話臉色更難看了,沖我發火:「送養老院就是擺明了讓我們自生自滅。你們還年輕不知道,人老了是真難啊,怎麽越活越沒尊嚴了。尤其你張大媽這種活死人一樣的,養那麽多孩子有啥用,一個個的不孝順,自己都不願意管,交給外人,那怎麽可能照顧好啊!等我和你爹不能動了,你們是不是也準備這樣啊?」

【關於我媽的一切】劇照

看出母親情緒不穩,我趕緊中斷話題,連連保證:「您這身體多好,肯定不會有那麽一天的。如果真有,我們也會好好照顧您的。」再加上聞聲而來的弟弟在一旁數落我,母親才勉強定下心來。

我不明白為什麽母親對養老院有著如此深的敵意。在她眼裏,在子女陪伴下安享晚年才是天經地義的。 兒女健在,卻被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順。就好比入土為安也是她的執念。我們這裏前幾年提倡火化,不許土葬,母親同樣膽戰心驚了好久,我同樣不以為意。人死如燈滅,不過一具身體嘛。那次母親就對我大發脾氣,甚至擔憂起我會在上墳時偷工減料。

最起碼在我的認知裏,養老院是個不錯的選擇。現代社會壓力大,子女要工作、要養娃、要面對生活的一地雞毛,哪裏有精力再去照顧另一位老人。

雖然養老超出我的認知範疇,但我有照顧病人的經驗,我想兩者之間應該大同小異。

【八零九零】劇照

去年父親因為從梯子上摔下來肩部骨折需要住院治療,相比傷在腿部的病人,父親還可以自己上廁所,只在吃飯時需要搭把手,沒想到只是這樣已經非常疲憊了。弟弟所在單位不允許請假,姐姐有倆孩子要照顧,說好的姐弟三人,最後看護的重任交給我和母親。

醫院的飯菜不合口味,我要一日三餐奔波於家和醫院,術前陪著父親樓上樓下檢查,找醫生了解情況。手術後第一天,父親要輸液一整晚,我躺在一張折疊椅上翻來覆去,腰酸背痛,長夜漫漫,不敢有絲毫懈怠。身體的累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心累。在醫院裏,人間百態,心情不自覺的壓抑。好在病人有出院的時候,而照顧老人卻是長期工作,實在是件累人的事情。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不無道理。

我就有打算等將來老了住到養老院去。客廳、書房和獨立浴室,有專人打掃衛生,為三餐忙碌,窗內安靜整潔,窗外是精心打理的綠植,身體不適也不怕,專業人員在旁照料。和同齡的老人住在一起,沒事說說話聊聊天,也不失為一種幸福。

同事聽完我的講述,立刻潑來一盆冷水:「我們小城市哪有這種高端養老院?就算有,你住得起嗎?」

【重新開機人生】劇照

後來經過我實地打探,發現同事所言非虛。在我所在的小城,以我目前的薪資水平,所能負擔的起的養老機構基本屬於小作坊式,只有幾十張床位、空間逼仄、環境嘈雜,到處充斥著咳嗽聲、呻吟聲、呼嚕聲,一片死沈之氣。老人們仿佛流水線上的產品,按時按點接受一道道工序的洗禮。這樣的環境毫無舒適和品質,一個脆弱的老人怎麽可能安享晚年。

想到這些,我禁不住打了個寒顫。

如何體面的老去突然成了我頭頂的一片烏雲。我比母親的焦慮有過之而無不及。擺在這裏的老,更具體是指當生活不能自理,你的生命生活完全由別人掌控,這比死亡更讓人恐懼。一想到那些在行動自如時,再普通不過的說話、喝水、吃飯、上廁所,這些最基本的生存要素全面喪失,我就不可遏制地感到害怕。如果那時我束手無策,無法表達,變成嬰兒模式,偏偏靈魂是成熟的,那必定日日都是折磨。

養老不是一個瞬間,是一個過程。說實話,人生的前三十年裏,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那時,我會為房子、工作、婚姻等等一切煩惱,唯獨沒有養老。年輕的時間就是用來揮霍的。如今眼見父母日漸老去,對養老的恐懼感也是油然而生。

一直以來,我眼中的母親是沒有年齡的。她是超人,無所不能。她可以單手提一桶水,雙肩抗一個家。 原來她已經65歲,青絲變白發,歲月這把無情的刀將她折磨地彎了腰,變得步履瞞珊,孱弱不堪。 蒼老、疾病,這些未知的風險潛伏在她身邊,虎視眈眈地望著長大的我們,隨時準備發起進攻。這也是我的未來,而我現在甚至還沒有子女。

【媽媽】劇照

同事告訴我,在咱們這種地方,居家養老+請護工才是最穩妥的辦法。她的爺爺90多歲了,60多歲的父親根本不可能連軸轉的伺候,也沒有力氣幫著翻身、洗澡、起夜,找護工幫著搭把手,這樣既給老人創造了舒適的環境和安全感,同時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大大減輕了家人的負擔。並且請護工的價格絕對比住養老院劃算。

這又延伸出另一個問題,我需要多少錢才敢老去?

最近的熱播劇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也有關於此的討論。在劇中劉若英對許瑋寧扮演的Rebecca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到底要存多少錢才能安全退休?」這個問題青年人可能一笑置之,但中年人看得心臟噗噗。無論你多麽努力,人生都是在走下坡路,年紀越大,滑落的越快,人會衰老,錢則會貶值。奶茶說:「50-80歲的養老錢,起碼要有2千萬啊。」

【不夠善良的我們】劇照

2千萬新台幣,約445萬人民幣。按照活到80歲來算,也就是一個月1萬多。在我看來這種算是非常小康式的養老了。但按照我目前的經濟能力遠遠無法實作,很顯然,我能實作的只有省吃儉用無波無瀾的直線養老。每每想到這些,我都是一個頭兩個大。

直到一個傍晚,在公園遇到一位退休的姐姐在跳廣場舞,聽說她年前剛做完手術,但在她的身上我沒有嗅到老去的慌張和無措,她的一番話也開導了我。她說:「年輕人不要想那麽多,等到了我這個年紀,你們也會自然而然接納衰老。明天的體力肯定比今天要更差,你會日漸衰老、遭遇病痛,這是每個人的必經路。不如保持好心態,享受當下。」

我突然不想糾結這個目前無解的問題了。 我們不能解決衰老,與其為未發生的事情焦慮煩惱,不如過好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 這麽一想,我反而樂觀了起來,開始寄希望於不斷積累的生活經驗能讓我們能夠更智慧面對這一切。 說不定,到時候就是機器人養老或者火星養老了呢?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樹樹 / 稽核:然寧

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

征稿要求


本刊對投稿的真實性有嚴格要求 ,個人故事 必須為本人親身經歷,真實可靠, 保證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虛構內容 。對於文章內容,作者應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圖片、視訊均可),且願意接受核實(如職場類話題中將被核實本人真實職業資訊、行業、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動人心,或者具有現實意義,邏輯嚴密,文筆流暢,以第一人稱敘事,字數不低於5000字。

征稿長期有效,投稿發信件至「 [email protected] 」,將投稿與 【作者投稿原創承諾書】 一同上傳至附件,並在信件主題標註 【標題+字數】

詳細征稿要求請點選👉【 】

稿件範例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