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不想孩子被欺負,一定要教孩子會吵架

2024-06-05情感

有個媽媽在群裏求助:「孩子內向膽小,在幼稚園老是被欺負怎麽辦啊?」

她說,自己發現兒子在學校經常受欺負,但自己卻從來不知道。

前幾天,她路過幼稚園便進去看看,正好小朋友們都在分發下午茶。

她看到有個小男孩搶了兒子的餅乾,兒子沒有任何生氣的樣子,自己跑去玩了。

小男孩緊緊跟著他,有意無意撞他一下,最後兒子弱弱地縮著身體,蹲在墻角。

這一幕,想必哪個做父母的看了都受不了。

很多時候,我們只想著教育孩子懂事謙讓,卻忘了他們有一天也要面對江湖,會有形形色色的人和矛盾。

長大之後,這些小時候聽話的乖孩子,很可能就成了被欺負不吭聲的軟柿子。

蔡康永在節目裏說過:

我們相信還擊是必要的,相比還擊的力量,我們更要培養孩子還擊的智慧。

好的教育,絕非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考慮到孩子的將來,不想他被任意揉捏,一定要教會他吵架這個技能。

孩子被欺負這件事,太常見了。

更常見的是,大多數爸媽都會說:沒關系的、玩玩而已,讓孩子禮貌回應這種行為。

仔細深究,孩子被欺負的背後,父母占一半責任。

因為父母不當一回事,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縱容欺負他的人。

心理測評分析專家劉愛民也說:

有些霸淩者剛開始欺負其他同學的時候,往往也忐忑不安。

但被霸淩者和旁觀者的沈默,激發了霸淩者欺負別人的心理。

青年演員馬思純,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對她來說,初中生活仿佛如地獄一樣折磨。

有個女同學總是沒來由地欺負和排擠她:攻擊她身材肥胖、偷她的信件並在全班同學面前大聲讀出來,甚至還往她的水裏倒抹布水、粉筆灰、拖把水……

一開始她求助過老師,老師讓對方道歉後反過來呵斥了馬思純:「人家道歉了還哭什麽哭!」

也跟家裏人哭訴過,但媽媽告訴她:

「沒關系,跟你鬧著玩的」「不要理會」「你要努力地去證明,你過得比她好,無視她」。

所以,馬思純不再反抗,換來的是對方的日復一日地變本加厲。

在媽媽「沒關系」的教育下,她早已經習慣了息事寧人、忍氣吞聲的行事風格。


這種長期的欺淩,和家人的冷眼旁觀,讓她變得軟弱自卑。


即使長大後,她成了銀幕裏閃閃發光的大明星,成了萬眾矚目的影後,可依舊無法擺脫低自尊、不自信和內耗的影子。

吃虧雖然是福,但得分人分事,也要有度。

如果家長總要求他們退讓,長大後大機率會更加膽小和懦弱。

就像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說的:

孩子不能欺負別人,這是家教問題。防止孩子被欺負,也是父母們要教會的問題。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應該教會他如何硬氣回擊,而不是「沒關系」。

跟忍氣吞聲的做法不一樣,有的家長支持孩子被欺負一定要「打回去」。

但這樣做就沒問題嗎?

在綜藝節目【老師請回答】中,7歲的女孩悠悠,就是一個被欺負一定要打回去的孩子。

在家裏,她對媽媽很不尊重,一不開心就拼命打媽媽;

對弟弟召之即來揮之即去,動不動就掄起拳頭;

在學校,她囂張跋扈,一言不合就打同學,完全不把老師放在眼裏。

可怕的是這一切,其實是她爸爸造成的。

悠悠2歲時,在遊樂園被一個小朋友欺負了,臉上被撓出一條紅印。

爸爸知道後氣憤極了,要求女兒「被打一定要打回去」,在家裏教了她半個月的防身術。

從那以後,悠悠謹記於心,見人不順眼就開打,什麽事都要爭個輸贏。

在學校因為打人被同學老師排斥,沒有人願意跟她玩;回家了當胡作非為的小霸王,連爸媽都管不住她。

雖然說,悠悠的爸爸本意是希望孩子強大,擔心孩子變成軟弱、窩囊的人。

但不分情況地鼓勵「打回去」,會強化孩子潛在的攻擊意識,導致孩子崇尚暴力。

特別是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他們認知有限,教他反擊的前提是,搞清楚「被欺負」的定義。

【教養力】中,明確指出,「被欺負」有以下幾個特點:

不平等的權利或力量關系

故意的,目的為傷害別人的行為

只有被欺負的孩子感到難過

欺負人的孩子不會感覺懊悔,且不需要任何解決方案

會對孩子感情或者身體上造成威脅

孩子沒有理清這個概念的話,很可能會誤把玩鬧當成惡意攻擊,成為以暴制暴的街頭霸王。

引導孩子學會正確處理小沖突,他才能真正保護自己,長大後獨立處理好大是大非。

前段時間,網上有對雙胞胎兄弟吵架的視訊火了。

他們經常因為一點小事發生激烈的爭吵,但每次他們都會從爭吵不斷發展成反思,再到道歉。

換做其他父母,看到孩子打鬧,第一反應可能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但視訊裏的媽媽沒有,她安安靜靜,在一旁引導並記錄下吵架的過程。

「賈貝貝按了好多次(電梯),我才按的」、「你撒謊。」

「對不起哥哥」、「對不起賈貝貝」、「一點感情都沒有。」

「你懟這兒幹嘛,疼不疼啊?」、「但我也疼。」

網友們紛紛表示,委屈的時刻還能做到邏輯清晰、表達能力這麽好,有大律師的風範啊!

有時候,讓孩子「吵架」是在培養直面沖突的能力。

不僅能讓孩子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學會如何為自己爭取公平。

所以為了讓孩子不受欺負,不妨告訴孩子,被欺負時可以做這幾件事。

第一,學會說「不」

相處過程中,如果孩子明顯感覺到不舒服,卻不敢提出,久而久之對方就會覺得孩子好欺負,並再三施加暴行。

要告訴孩子,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不想玩這個遊戲」「我不喜歡你這樣碰我」「你這樣我很不舒服」。

第二,氣勢上不能輸

受欺負時眼睛要堅定盯著對方,表現出一副不好惹的樣子,這樣能勸退大多數人。

也可以發出更大的動靜,大喊:「你幹嘛這樣!」「你這樣我就打你了!」

讓他知道孩子不是好拿捏,同時他也會害怕引來家長的關註和斥責。

第三,善用反問句

永遠記住,不要著急自證清白。

自證的過程中,孩子往往會更加手足無措,語無倫次,暴露自己的軟肋。

相反,用一連串的反問句:

「你這麽做是為了什麽」「你能證明是我的錯嗎?」「誰能作證?」「敢對質嗎?」

反而能讓對方心虛,從而達到震懾的效果。

第四,及時求助

在這種語言的反擊下,如果對方還是沒有停下他的做法,那就不是普通打鬧了,請務必一定要及時求助。

告訴孩子,這種惡意傷害已經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了,必須借助他人的力量來協助自己。

比如告知老師等學校領導、跟父母傾訴,更嚴重的還可以報警處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沖突是無法避免的。

一味忍讓,縱容了平庸的惡;一味施暴,滋生了肆意的惡。

當孩子被欺負時,教會他正確的反擊,保護好自己,才是最需要的生存法則。

為人父母,我們要讓孩子擁有不欺負人的修養,但也要有不被傷害的氣場和智慧。

這樣,他方能穿上屬於自己的鎧甲,變得刀槍不入。

十點讀書開視訊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訊裏學知識

歡迎 點贊關註

本期解讀: 崔顥 【黃鶴樓】

作者 | 鹿呦呦

主播 | 一凡,電台主持人。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