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當北漂獨生女第一次面對父母生病

2024-06-29情感

本文系讀者投稿,來稿請投至:

zhuangao2@lifewee k.com.cn

文|讀者 :芊蔚

拿著住院單站在收費視窗時,腦子是恍惚的,我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老爸有多年的心臟病史,每次發作吃點藥休息一下就好了,平時最不喜歡去的地方就是醫院。工作在外的我,在電話裏問起近況,他也是一帶而過。可放假回家,看到桌上堆積的藥盒越來越多,臥室床頭也放著血壓計的時候,我不禁感到一絲擔憂,我猜測老爸的心臟病一定是發作得更頻繁了。

勸他去醫院做全面檢查,老爸每次都推脫,實在拗不過我就先應和下來「最近忙,過幾天去看看」。 現在看來這是他的緩兵之計,等我離家工作,他就把去醫院的任務拋到九霄雲外。

【小舍得】劇照

這次五一回家,我發現爸的狀態明顯不好,以往愛說笑的他變得安靜。 在我和老媽的逼問下,他才承認最近很不舒服,我們趕緊拉著他去醫院。檢查結果出來之前,我們以為並不嚴重。

可沒想到,醫生很快下了結論:「趕緊住院手術,否則有生命危險」。聽到的瞬間,質疑、震驚、恐懼輪流占據了我的大腦。 「為什麽要手術」,「有別的辦法嗎」,「什麽時候住院」,無數個問題一股腦地湧出來,卻又不知從何問起。

聽著醫生說的診斷術語,我極力保持著冷靜,心跳卻不受控制得越來越快。期間不斷有患者推門進來打斷對話,醫生不耐煩的語氣和問診時間的緊迫加劇了我的緊張,開口時能清晰聽到自己聲音的顫抖。 一時間,我變得茫然失措,生活中的挑戰才真正開始。

首先面臨醫院選擇。 我們家這邊唯一的三甲醫院,能操作這個手術的醫生很少加上手術難度大,我決定帶老爸去北京。但北京的掛號是個難題,礙於老爸這次的手術比較復雜,我厚著臉皮聯絡在醫院工作的同學,同學表示沒辦法幫忙掛號,但給我推薦了幾位權威專家,告訴我盡量找經驗豐富的醫生。

【時光正好】劇照

我對著幾位專家的姓名,翻找目標醫院的公眾號,但連掛號費高昂的特需門診和國際部,也全部滿號。我轉向了第三方問診軟體,幸運的是有位專家接受線上問診。有圖文和電話兩種選擇,電話問診收費10分鐘380元,20分鐘700元,圖文問診相對便宜,但是要兩天才有回復。

我看著比平時多出好幾倍的掛號費,第一次感受到了「看病難「、」看病貴」,曾經沒有感知大概是因為嚴重程度不夠,一旦涉及到生命危險,才真正感受到求醫問藥的艱難和焦灼。 考慮到老爸疾病的緊迫性,我選擇了電話問診。

專家給出的診斷結論與本地醫院一致,都建議盡快手術,並且強調術後要住院一周,出院後要定時復查,過程中還需密切觀察癥狀、不適隨診。這就意味著如果在北京就醫,還需要解決另一個巨大的問題:住房。

如果把老爸接到北京手術,與別人合租的我只能重新找房。但三個人住的房子不僅要離醫院近、還要滿足日常生活需求,最好帶電梯,能滿足這些的房子又少又貴。信誓旦旦要帶老爸來北京看病,但擺在我面前是一堆懸而未決的問題。

後來,老爸說要在家鄉醫院手術,沒有掛號找房的難題,沒幾天就可以入院。我雖然不甘心,卻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在等待住院通知的幾天裏,我不死心地開啟掛號和租房軟體,又失望地關掉。

余生請多指教 】劇照

但收到入院通知,陪床成了新的問題。 老爸手術第一個階段的術前檢查,這期間能自主活動,我可以向公司申請幾天遠端辦公;第二個階段是術後休養,期間需要密切監護,我這個時期再請年假。但5天年假,在家人最需要我的時刻,顯得微不足道。

入院當天,我和老媽帶著兩大包行李隨老爸進入了病房。 病房的設施很簡單,一間房有三張床,各床位之間用布簾隔開。病房內除了老爸已經住進了兩位患者,都是年紀比較大的老奶奶,床前孫男弟女圍了一大堆,看似是熱鬧的人間煙火氣,但每個人都各懷心事。

接下來幾天,為了讓我安心在家裏辦公,老媽一人承擔起了院內陪護職責,當時我手頭的計畫正趕上交付期,只能在晚飯期間趕去看一下老爸。 我在家裏忙於工作不可開交,老媽在醫院奔波忙得昏天暗地。看著老媽疲憊的面容,我很擔心老爸還沒痊愈,她又會因為勞累而倒下。

手術當天,我要留下來陪床,老媽阻止了我後面的說辭,「你會照顧老人嗎」、「你了解你爸嗎」。看著老媽因為勞累整個神態顯得更加蒼老,我擔心老媽的身體狀況,趁她不註意,去咨詢了護工中心的收費標準。

【余生請多指教】劇照

但請護工的想法一開口就被老媽否決,她覺得護工不了解老爸的脾氣秉性,無法像家人般細心看顧。那個晚上,老媽一直堅持說自己不累。老媽把我送到醫院門口,叮嚀著讓我回家路上小心,夜色下看著老媽走回住院樓的背影,想到術後正躺在病床上虛弱的老爸,心酸的感覺達到頂峰。

那段時間,我很羨慕非獨生子女。 我有位同事,家裏姐弟三人,她畢業後到北京工作,她的姐姐弟弟在老家。兩年前,也是遭遇父親重病來北京求醫,當時她負責掛號和找房,弟弟帶父親來京,姐姐留在家照顧母親。在選醫院、定方案等重大決策上,她們共同商量決定。雖然過程中姐弟倆在處事方式上偶有爭執,但終究能夠齊心協力解決問題。

後來我們聊到這次經歷,她說親姐弟之間雖然平時疏於聯絡,可在父母生病的緊要關頭,相互扶持是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反觀作為獨生女的我,面對老爸的第一次生病,已經感受到了重重壓力,現在老媽和我共同分擔,但當父母二人同時步入年邁之後,我又將如何應對。

好在老爸的手術一切順利,老家的醫療條件雖然有限,卻也免去了舟車勞頓之苦。 期間我最難忘的是手術那天,當手術室大門開啟,醫生大聲念出老爸的名字詢問誰是患者家屬時,我撥開人群大聲應答,那一刻有一種難以名狀的責任感,像一場角色的交接——我要正式獨自一人承擔起父母的下半生了。

【小歡喜】劇照

相比起自己的晚年生活,我更擔心父母如何安然度過。 平時在外工作,我們都對彼此報喜不報憂。這次老爸重病,若不是我假期回家恰好撞上,還不知道會發展到什麽程度。一直以來,我都處於對於父母的養老焦慮中,每每想到這些,我甚至想要逃避。

觀察父母這一代,他們同輩兄弟姐妹眾多,形成了輪流照護制。 以我外婆為例,外婆自從腦血栓缺乏自理能力後,由母親姐妹四人商量好分工,每個家庭分別出一個人照看外婆起居,以三個月為節點輪轉一次。

而獨生子女這一代尚無可參考的模式,只能和父母一起去探索。 我也窺探過父母二人對於養老的計劃,譬如到底留在家鄉還是和我同去外地生活,他們也沒有做好打算。我自己常陷入糾結,我到底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在外地立足,面對一線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毫無親友扶持的陌生環境,自己尚且沒有落定,又談何給予父母晚年保障。

這次老爸出院後,開始催促我返京工作,不想因為他打破我的節奏。老媽也一直和我強調,後續老爸的復查他們自己安排就行。 現在想來,在我為父母養老焦慮的同時,他們也在憂慮如何讓我的人生能夠不受幹擾的一往無前。

【我在他鄉挺好的】劇照

老爸安慰我的方式是,他要好好養病努力恢復,從今開始把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用他的話說,不能做女兒的「拖油瓶」。 我安慰老爸的方式是,我要爭取多賺點錢,盡可能地給他們多添一分保障。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向前走著,帶著對彼此的愛,走一步,是一步。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米花

三聯生活周刊微信公眾號

征稿要求


本刊對投稿的真實性有嚴格要求 ,個人故事 必須為本人親身經歷,真實可靠, 保證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虛構內容 。對於文章內容,作者應提供相應證明材料(圖片、視訊均可),且願意接受核實(如職場類話題中將被核實本人真實職業資訊、行業、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動人心,或者具有現實意義,邏輯嚴密,文筆流暢,以第一人稱敘事,字數不低於5000字。

征稿長期有效,投稿發信件至「 [email protected] 」,將投稿與 【作者投稿原創承諾書】 一同上傳至附件,並在信件主題標註 【標題+字數】

詳細征稿要求請點選👉【 】

稿件範例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