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釋出 | 三聯.CREATIVE
6月28日上午,山西晉城青蓮寺古建築博物館,清幽古樸,滿目唐風宋韻的樓殿亭堂,三三兩兩的遊客漫步其中。
一對從鄭州來的中年夫婦,手拿一本介紹山西古建築的書,邊對照書本參觀邊感慨:「很震撼,這麽好的東西,知道的人太少了。」
博物館裏同步正在舉行的,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北京字節跳動公益基金會捐助「山西災後文物修復計畫竣工儀式」。建築腳架撤去,閉館整修許久的青蓮寺重新對外開放,煥然一新。
青蓮寺始建於北齊,位於晉城市澤州縣金村鎮一處頗為偏僻的山間,分為上下兩寺,由小道相連,下臨丹河,背倚硤石山。寺內除保存有四座宋代代表性建築,唐、宋、明、清諸代碑刻,精美絕倫的妝金宋塑羅漢像,更記憶體有全國僅存三處之一的6尊唐代寺觀彩塑。歷經一千二百多年的唐代寺觀彩塑,落到臉上的灰塵,風吹即走,以至於保留了千年,仍潔白如新。
這裏被譽為「隋唐佛都」「國保中的國寶」,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為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危機
2021年夏秋之際,連遭三場連綿大雨的青蓮寺,面臨洪水威脅。
晉城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駐青蓮寺的工作人員焦凱回憶當時場景,山洪急發,山石滾亂,道路阻斷,寺院裏都是水,「像黃河一樣,嘩嘩地往大門外邊流」,甚至有一個小瀑布復流了兩個小時,「感覺再下下去房子就要塌了」。
青蓮寺裏的21座建築全部漏雨,瓦件松動碎裂,泥背層裸露,多數椽飛無法繼續使用,望板漚爛情況嚴重。木建築最怕連天陰雨,泥灰層被泡透後,即使外邊不下雨了,房子裏面仍滴滴嗒嗒,一些梁架開始出現裂紋。
百年少遇的持續超強降雨,使這座深山中的千年古剎陷入危局。
寺廟修復前,墻體、梁架出現裂紋
對焦凱和他的同事們來說,當時最重要的工作是保護建築,不發生倒塌。另外就是不能淋壞了珍貴的塑像。工作人員用塑膠布把塑像包裹起來,等雨停後,再給重要的建築搭上鋼架棚。
大雨之後,山西省組織了10個專家帶隊的調研組奔赴各市縣,統計了1000余處受損嚴重的文物情況,發現全省1783座古建因暴雨受災。中國現存早期木結構建築的數量,山西位列全國第一,而晉城現存千年左右的宋金時期木結構建築即達58座,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二,是名副其實的「古建築博物館」。青蓮寺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也是那場大雨,將山西古建保護推到了社會輿論關註的醒目位置。
正是在這種情形下,北京字節跳動公益基金第一時間捐贈5000萬元,用於支援山西暴雨救災,並聯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山和山西省文物局,將其中的1000萬元用於古建修復。
青蓮寺下寺門外廣場
三年來,該計畫修復了山西省內的四座「國保單位」, 除青蓮寺外,平遙雙林寺享有「東方彩塑藝術寶庫」之稱,修復計畫對雙林寺貞義祠、西側和北側部份堡墻進行了修繕保護;汾西師家溝古建築群是清代建築在黃土高原溝壑型山地上的經典窯居建築群,修復計畫對暴雨中多處坍塌、下陷以及裂縫的部位進行了修復;襄汾丁村古建築群團於典型的明清民宅建築群,建築精巧,規模宏大,修復計畫對其中16號院門等進行了重點修復。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這些工程近期全部竣工並透過驗收,成為社會力量參與災後文物修復的有益探索。
修復
以木結構為主的中國古建,修繕的重點是屋頂,青蓮寺三面環山,山野裏的草籽很容易吹落到屋頂,草根發育就容易松動屋頂,甚至有的屋頂還長成了樹,也極易對屋頂造成破壞。因古建一般都建在高台上,地基不容易積水,只要屋頂不壞不滲水,不容易腐朽。而且,與一般民房不同,古建的屋頂普遍有一個緩坡振幅,容易積聚雪水,這個部份容易凍壞,壞了就可能滲水。
近些年來,國家和地方對古建保護越來越重視,各地進行了大規模的古建修繕。由於經濟文化差異大、經驗不足等原因,修繕成果良莠不齊。過去,包括晉城在內的廣大北方地區比較幹旱,所以很多建築和塑像彩畫得以代代傳承。最近一段時期,北方雨水顯著增多,晉城整個氣候變遷明顯,來自環境的挑戰愈加頻繁。
這些,都意味著當地古建的修繕工作亟需改進創新。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青蓮寺的修繕,找出最佳的屋頂修繕方案,延續其歷史風貌及歷史資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同時為今後古建保護積累經驗,經過前期專家、工匠等充分調研,2022年,晉城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在青蓮寺旁建立起全國首創的古建築防雨防草實驗基地。
工作人員依據【營造法式】和實地調查,整理出7種不同型別的工藝方法,並搭建古建屋頂模型,模擬各種降雨強度進行人工噴淋,以及防草、霜凍等各項試驗。
經過一年多的認真探索,工作人員掌握了大量數據,得出諸多成果,不僅有力支撐了青蓮寺的屋頂修繕工程,更形成實用性技術,可為其他古建保護提供借鑒。
來自晉城澤州縣東溝鎮的司醜富師傅,身形精瘦,目光有神,他不識字,但一講到古建修復,則充滿激情,讓人感覺不出他已經73歲的年紀。上世紀70年代末,20多歲的他就曾慕名來到這座古剎參觀遊覽。當時已經學木工出師的他,看到這裏的鬥拱、雕廊,感動相當震撼,想著什麽時候自己可以為這一藝術寶庫的傳承發揮點作用。
司醜富站在宋代建築旁
歷史的機緣有時頗為奇妙。半個世紀後,他作為古建修復的總顧問,再次來到青蓮寺。原來,晉城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張建軍打聽到,司師傅在屋頂修復上有技藝,特地聘請他對此次修繕工程進行監工。
屋面不漏,他自認只要按照他的材料工藝和施工方法進行,保護幾十年是沒有問題。不長草的要求,卻把司師傅難住了。
他認真琢磨了好多天,想起學藝的時候師傅說過,古法有用石灰進行屋頂修護,現在很少用。他決定一試。
因為植物生長靠土壤,用青灰隔開土壤,讓植物接觸不到屋頂上的土壤不就可以了?同時,不能給植物留下生存空間。比如,有的植物不需要成塊的土壤,只需有一點縫隙,風刮來的一點塵土,就能在屋頂生長起來。所以,將整個的瓦片的側縫和前後的縫隙都用灰全部刮過,不留縫隙,就很重要。
讓司師傅欣慰的是,從去年4月到現在,青蓮寺內用這一方法修繕的屋頂還沒有長過草。
修復後的寺廟屋頂
修繕過程中的另一個重要難點是判斷。例如,一根上千年前的木頭,表面看還挺好的,但是可能裏面已經腐壞,用不了三五年就可能要斷掉。古建修復需要遵循的是最小幹預原則,而如何在修繕與保持原生狀態之間做到平衡,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所以,此次修繕也對所有文物上的重要木料做了非常細致的檢查。
一些看似瑣碎的事情同樣嚴峻考驗著修繕的品質和行程。
施工過程中附屬文物的安全,與施工安全和品質同等重要。大梁彩繪、藏經閣珍貴泥塑等等,都需要找專業人士進行專業防護。
青蓮寺位於半山,原來沒有大路,走的是羊腸小道,在2003年經過大修過一次後,有了通暢的車道,但停車場離上下寺門都還有幾百米的距離。因此,所有的物料都得運到停車場,再人工搬運到工地上,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古建修繕材料在市場上難找,也是一大困難。例如,常見的機制瓦雖然承重力強,可是不耐凍,很容易凍壞,發生滲漏。手工瓦不僅價錢貴,五元一塊,需要客製,也更費時,有時半個月也出不來。
古建修復一是場與時間賽跑的行動。如果不好好保護,一些異常珍貴的文物可能就一點一點消失掉了。
青蓮寺藏經閣一角
據青蓮寺中的碑文記載,這裏曾經是由六座寺廟組成的寺院群,明朝時還是四座寺廟,透過羊腸小道相連,到民國時,就只剩目前的上下寺。
建國以後,青蓮寺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處於廢棄狀態,曾經荒草淹沒整個寺院。有一段時間,甚至成了羊圈,羊為了吃神像裏面的草,拱到神台上,今天斷裂的佛像手指上,還可以看到羊的齒痕。
轉機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全國對文物保護工作重視之後。附近年近五旬的村民還記得,小時候會經常和小夥伴一起來寺廟玩,但隨著成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管理越來越嚴格,周圍的村民除了有時來上上香,也不太過來了。
隨著社會整體進步,人們對文物關註度越來越高,值得欣慰的是,青蓮寺本次修繕的成果,相比之前已有很大的進步。
行動
「地上文物看山西」,絕非虛言,如此龐大的古建規模,同時意味著巨大的維護壓力。
其中,資金是重要的一環。古建築維修養護的費用頗高,每年,山西省投入在文保上的資金有近2億元,但依然面臨財力、人力緊張的局面,即使是一些省保、國保單位有時也會顯得力不從心。
古建的修繕還需要一批手藝精湛的木工和瓦工等老匠人。過去,全國各地,尤其是木建築發達的晉東南一帶,活躍著大批相關人才。而現在,大家住的都是鋼筋水泥房子,原來那套傳承系統套用很少,年輕一代很少人以此為生。
過去留存下來的一批有經驗的匠人,年歲漸長。據了解,此次青蓮寺修繕的匠人,年齡最小的都在50歲以上。
青蓮寺藏經閣旁的石磚路
一個數據是,被稱為農民古建專家、帶領團隊修復數百座古建築的黃大樹曾表示,目前全國古建築領域80%的從業者超過50歲,35歲以下的只有4%。司師傅表示,因為年紀大了,最近幾年他已不做具體的手工活,一直做監工。前年,他上屋頂還行,去年明顯感覺吃力了。
壓力之下,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正積極行動起來,力圖化解難題。
資金問題首當其沖。山西文物局文物資源處處長王振華表示,從2022年開始,用10年左右時間,全面改善山西省低階別文物的保存狀況,險情排除率達到百分之百,使低階別文物保存狀況得到全面的、歷史性的改善;用5年左右時間,建成市、縣保文物安全監管平台,並與國保、省保單位安全監管平台形成「一張網」,牢牢守住文物安全底線。
2022年底,山西首次明確利用政府一般債券全面加強低階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這一舉措被認為是一樁「破天荒的大事」。2023年底,山西省文物保護基金成立,這是中國首家省級政府批轉設立的公益性文物保護基金,為山西文物保護的經費來源開啟了新渠道。
人才更為關鍵。今年的山西省兩會期間,民進山西大學基層委員會曾建議,學習借鑒公費師範生培養的經驗做法,由省級文旅部門撥出專款,委托省屬專科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公費培養古建修繕學生。此外,要招聘具有真正實戰經驗的工匠進行教學。
2023年11月24日,
抖音公司員工誌願者在山西省太原市竇大夫祠舉行捐贈儀式
社會力量介入山西文物保護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元。例如,2023年,抖音公司員工誌願者們為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的「文物撐傘人守護計劃計畫」捐助了100多萬元,全部用於基層文物守護人員的物資配備上,已經覆蓋到山西省的5000多名文物守護者。
在焦凱的印象中,社會力量的關註與介入是最大的變化,由過去文保系統的垂類管理到目前的開放式保護,既有來自社會的關註、監督和資源支持,同時,文物也以文化、歷史之美滋養社會,使得文物保護形成良性迴圈。
作者丨 秦明
設計排版丨 趙姝萌
圖片來源丨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