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我是智性戀,我喜歡ChatGPT」|WEEKLY

2024-07-15情感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為人民讀文獻」欄目~👏

在本期 「簡單心理 WEEKLY」 ,你可以看到:

00 後更喜歡單身

智性戀:愛上一個性感大腦的條件

社會對年輕人的態度愈加苛刻

人際互動的一個關鍵要素:創造性共鳴


01

00 後更喜歡單身

也許是因為找物件越來越難,年輕人越來越適應單身生活了。

最近 發表於【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的一項 研究表明, 如今 14-20 歲的年輕人,比十年前的同齡人對單身生活更滿意。

根據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階段理論,人們在成年早 期(18-25 歲)主要面對的是親密和孤獨的矛盾,人們往往會在這一階段嘗試建立親密關系,但 也許「浪漫愛」 並不是處理孤獨的唯一方式。

德國美因茲大學的 研究者分析了 不同出生佇列的 2936 名參與者的 資訊後發現:

2 001 - 2003 年出生的青少年 「單身比例」 比十年前 更多 ,他們對單身生活的滿意度也更高;

與十年前的同齡人 相比,2001- 2003 年出生的青少年 對親密關系的渴望也有所減少

在 24-30 歲的新成年人和 34-40 歲的成熟成年人中,並沒有發現這種顯著差異; 在性別差異: 女性的單身滿意度 比男性更高。

研究者認為,如今的青少年推遲建立穩定關系的原因是: 他們更看重個人自主權和個人成就感,而不是親密關系。

同時,社會對親密關系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現代人對不同生活方式的包容度更高,對長期單身的接納程度也更高,這些變化可能有助於現在的單身人士對生活的滿意度和單身滿意度的提高。

02

智性戀:愛上一個性感大腦的條件

最近幾年,人們談論起一種關於 的性取向。

對一些 人來說, 智力是一個人身上最具性吸重力的 特質 (Peckham,2012)。 比如高智商的 卷福、謝耳朵。 瑪麗蓮夢露就說過,自己的性幻想是 愛因史坦。

簡單心理的一名訂閱者還曾留言告訴我們: 我是智性戀,我喜歡 ChatGPT-4。

有人懷疑:你怎麽確定自己是智性戀?這種性取向可能僅僅是慕強罷了,因為智力高的人本來就更容易成功,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呀。

應該明確的是,研究定義的智性戀者與「慕強」沒關系。一個智性戀者不會 僅僅因為與聰明人合作可能帶來的潛在好處(如更好的工作前景)而重視潛在伴侶的智力。

對智性戀者來說, 智力是一種真正的「浪漫/性喚起開關」 (Raab,2014)。

研究者使用名為 SapioQ 的一組 問卷來調查參與者的 性戀傾向。這裏面關於智性戀的表述包括: 聽別人很聰明地講話這件事會引起我的性欲」「 僅憑非常高的智商就足以讓我對某人產生性欲」 Gignac, 2018 )。

不過,盡管智性戀可能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心理建構,但它似乎也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一個有趣的研究發現: 雖然大家喜歡聰明人,但太聰明的人吸重力反而會下降。 智力和性吸引的這種 相關性並不是線性的。

Gignac (2018 )的實驗 表明, 潛在伴侶的智力為第 90 個百分位(在 100 人中大約排名第 10,智商約為 120)時被認為最具性吸重力 ,也是最理想的長期伴侶。

▷ 【神探夏洛克】

如果一個人比 99% 的人更聰明(智商約為 135),那他作為伴侶的吸重力會略低於第 90 個百分位的人(但仍然比稍稍超過平均智力或低於平均智力的人更有吸重力)。

研究者認為,智力水平極高時吸重力的下降,可能是由於 高智商的人在社交能力方面存在困難,人們往往很難與他們發生互動 也有研究發現, 增加伴侶吸重力的並不是「 測量出來的智 」,而是「感知到的智力」。

另一方面,人們對智力的感知也可能與「外貌」有關。Prokosch 等人(2005)發現,身體對稱性和智力之間有正相關關系。這種正相關可能會導致人們認為智力具有性吸重力。因為智力高本身就暗示著「好基因」,跟腰臀比這類生殖力指標大差不離。

03

社會對年輕人的態度愈發苛刻

人們通常認為老年人最常遭到年齡歧視。但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 人們對年輕人的好感度實際上比老年人要低得多 ,大多數社會學家普遍低估了人們對年輕人態度的消極程度。

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對 18-25 歲新興年輕人的評價比對其他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更加負面。

人們對 20 多歲的成年人的態度分布最廣泛,其中位數也是最低的,總體而言,對年齡組的外顯態度遵循一種上升趨勢,即 20 多歲的人最不受歡迎,而 90 多歲的人最受歡迎。

在這項有 641 名年齡在 18-87 歲參與者的的線上研究中,研究者發現社會對中年人和老年人比對新興成年人和青少年的態度更積極。

新興成年人被認為比成年人 更不道德、更自戀,並且過度自信,常常表現得不夠隨和、情緒波動大 與過去的新興成年人相比, 參與者普遍認為今天的新興成年人更 以自我為中心、不勤奮、更懶惰。

此外, 新興成年人的 自我描述也偏向負面,這表明這種負面印象似乎並不只是來自於外界,同時也包含在群體的自我認知中。

研究者還要求參與者寫下自己對年輕人和老年人的看法,並分析了文本中正面、負面和中性內容所占的比重,在有關年輕人的文本中有 57.5% 為負面內容, 僅 35.2% 為正面內容。

研究者表示,在老齡化社會中,年輕人也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經濟、社會和生態困難。但當我們討論年齡歧視時,這些微妙之處往往會被遺忘。

04

人際互動的一個關鍵要素:創造性共鳴

有沒有發現,現在網暴比較少的社群,大家說話的方式比較相似?

比如: 使用相似的語言、表情包 ,或是相似的 手勢 和語氣

研究者將重復使用對方所說的內容這一行為稱為共鳴。

「共鳴」是社會包容性的重要指標。 在這種背景下,對話雙方都有某種程度的 「平等的談話權」 ,可以主動 發起或者參與對話。

當我們與某人產生共鳴時,對方會感到「被傾聽」,這種姿態 可以讓對方 感到, 他們 說的 話對我來說很重要

但引起共鳴的並非簡單的回應或重復。英國的研究人員發現: 人們的交流互動正朝著越來越「有趣」的風格邁進 ,這反映在說話者如何創造性地重復使用對話者所說的結構和話語,從而產生所謂的 創造性共鳴」

當在對話中創造性地重復使用單詞和表達方式時,對話者會更加投入到彼此的講話中,並表現出更包容的立場。 來自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研究者在分析了 1600 多段英語對話後發現了一些規律。舉個例子:

如果有人對你說 「七月真是忙死了」 ,而你卻回答 「確實」 ,那麽談話就毫無吸重力了。因為最初的評論沒有引起「共鳴」。

但如果你的回答是 「是啊,我以為六月已經夠忙了,結果七月更忙」 ,這就會讓對方感覺到你對正在交談內容的興趣。

在這裏,重復使用「忙」的概念,並且加入不同月份間的對比,這種在重構語言上付出的「努力」,能有效地表明你對對方所說話語的重視。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種日趨相似的語言反而會使我感到「無趣」。雖然共鳴很重要,但「參差多型才是幸福本源」。

本期的 weekly 就到這裏, 祝你又 收獲了一 些有趣的 心理學知識。 我們下期再見

參考文獻

————————

Gonzalez Avilés, et al., Today’s Adolescent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Being Single: Findings From a German Cohort-Sequential Study Among 14 to 40-Year-Old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24). DOI:10.1177/01461672241257139

Vittorio Tantucci, et al., British Conversation is Changing: Resonance and Engagement in the BNC1994 and the BNC2014, Applied Linguistics (2024). DOI: 10.1093/applin/amae040

Trzesniewski, et al., 「Young People These Days … 」: Evidence for Negative Perceptions of Emerging Adults, Emerging Adulthood (2014). DOI:10.1177/2167696814522620

Arnett, et al., Myths and Reality About Emerging Adult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07). DOI:10.1007/s10964-006-9157-z


作者:三三、 江湖邊

責編:江湖邊

封面:【東京貴族女子】

你是否正被焦慮、抑郁、無意義感困擾?

情緒困擾的背後可能隱藏著你未被滿足的需求

EFT情緒聚焦療法創始人獨家分享:

被「情緒」操控的一生

👇立刻點選下方預約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