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一種看似調侃的行為,正在成為攻擊女性的武器

2024-05-28情感

點選上方藍字 Knowyourself > 右上角 ··· > 設為星標 ⭐️

我們怎樣理解月經,就會怎樣理解女性。

在如今的公共語境中,月經已不再是私密、不可見、沈默與禁忌之物,大家可以相對坦然地聊痛經,拒絕月經羞恥,訴說月經困境。

而在眾多討論中有一類聲音近幾年愈發流行—— 「激素的威力真的很大」「女人被激素支配的一生」 。它將很多女性莫名的情緒起伏歸因於激素的周期性波動,一種正常生理機制帶來的負面影響。

比如經期前幾天,突然煩躁易怒或脆弱爆哭,可能是黃體期孕激素一路飆升的結果,醫學上解釋為經前症候群(PMS)。

到了月經期,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處於最低谷,雄鷹般的女人也可能萎靡不振、情緒低落,幹什麽都提不起勁。

圖片來源:小紅書

必須承認,這些敘事提供了有價值的資訊,也讓很多女性感受到了一種接納:原來不是只有我在月經前後會經歷情緒起伏,原來這是激素的鍋不是我的錯。

但在共鳴之余,不知道你有沒有一絲隱隱的不適和擔憂。 當我們將月經與負面情緒繫結,將女性被激素操控視為理所當然,這真的是一種對以往女性情緒化汙名的平反嗎?

「女人被激素支配的一生」原本是大家自我開導的工具,但當這種觀點被廣泛傳播,最終又會不會變成指向我們自己的武器?

今天是 5.28 國際月經日,我們想借此機會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個不太討巧的話題。

女人被激素支配,一種更為隱秘的刻板印象

類似的場景想必你也經歷過:

「快來那個了吧?脾氣這麽沖」

「你來大姨媽了吧,我不在這個時候跟你講道理講不通的」

「你經期情緒不穩,這件事讓別人做吧」

在日常生活和影視作品中 這些話經常以調侃的形式出現,但只要稍加思考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偏見與汙名 。他們忽略了問題的根源,用月經解釋一切負面情緒,並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仿佛情緒不穩定、無理取鬧、矯情是女性天然的弱點。

我們回過頭再看「女人被激素支配」的論調,看起來它為一個女人突然的情緒波動提供了生理層面的解釋,讓她免於一些傳統性別偏見的攻擊,但實際上並沒什麽本質的不同。

它一樣是 個體的情緒片面地歸結為月經周期→激素變化→陰晴不定,簡化了生理和心理的復雜性。

最近我經常能刷到一類短視訊,用戲謔誇張的方式描述女性月經周期的精神狀態。有人更省事直接精簡為:瘋一周、騷一周、怒一周、蔫一周,一個月就過去了。獲贊無數。

圖片來源:抖音

你說這只是玩笑和娛樂啊?然而正是 在社交媒體的不斷渲染下,「女人情緒化」「經期女人沒有理智」的刻板印象被進一步延續和鞏固了

盡管跟月經有關的情緒課題,學界對此一直存在爭議,用病理化概念-經前症候群(PMS)解釋女性的情緒波動是否合理,也尚無定論。

但事實是什麽似乎並不重要,這些標簽已經流行起來了, 刻板印象的魔力就在於它節省精力不用動腦,簡化了人的思考過程 [1]

於是在反復接收這種固定的、籠統的資訊後,大眾會形成一種認知:女人就是這樣,天生受月經和激素的擺布。

它可以促進對女性的理解嗎?並不。

在有關月經恥辱和社會性別的研究中,學者們指出: 月經者被認為不理性、情緒化、歇斯底裏,因此能力較差,從而影響她們的事業發展和公共生活的參與度 [2-3]

將經前症候群 PMS 定義為大多數女性會遭受的嚴重問題,也會讓女性再次被貼上異常和不可靠的標簽,強化了長期以來對女性的偏見。 這些刻板印象被武器化,阻礙了女性實作向上的社會流動 [4]

圖片來源:【欲望都市】

而當這種觀念不斷滲透,最終還會扭曲女性對自身的認知。

當女性內化了「被激素操控」的解釋,月經情緒負擔更重了

或許你會覺得這樣的討論未免有些矯枉過正。畢竟,的確有很多女性真實地感受到了月經和激素對情緒的影響,這種生理局限不就是客觀事實?

我們不妨從廣義的人的範疇來看。激素波動、情緒起伏是人類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現象,並非女性獨有。

難道因為女性會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且波動具有周期性,就更容易被影響、更情緒化?

2021 年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顯示: 與普遍存在的性別刻板印象相反,女性並不比男性更情緒化 [5]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對 142 名男性和女性(為監測激素影響,一種一些女性需口服避孕藥)進行了為期 75 天的調查研究,使用貝葉斯推理方法評估了參與者的情緒波動性、情緒惰性以及周期性。

最終得出結論:與影響男性日常情緒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相比, 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卵巢激素對女性的情感波動影響更大 。情緒化跟性別無關,它是個體的差異,不應被歸為群體的缺陷。

我們受激素影響不假,但「女性被激素支配」的謬誤在於,它否定了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其可以被生理因素輕易剝奪,我們前進演化產生的智慧和理性,仿佛來個月經就全沒了。

而你有沒有意識到,當激素被拿來解釋一切,當月經作為女人區別於男人的生理現象,被描述為缺陷、弱點時,我們沒有得到疏解,反而會感受到更多的情緒負擔。

圖片來源:紀錄片【歇斯底裏】

因為害怕被貼上「矯情、易失控」的負面標簽, 我們很可能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正當訴求 ,有負面情緒、覺得身體不舒服也要憋著。

心理學研究發現,報告經前症候群的女性往往會為了維護與他人的關系,而選擇抑制自己的需求和情感表達, 這種自我沈默(Self-Silencing)可能導致女性在月經期間更加壓抑 [6]

我們也很容易忽視負面情緒真實的來源 ,是不是最近壓力太大?是不是生病了、關系出了問題?都變得無關緊要。錯誤的歸因,讓情緒困擾無從解決,隨之而來的便是 失望和自我責怪

正視但不誇大月經情緒,是應對的開始

盡管目前的研究發現,經前情緒問題和激素的周期性波動密切相關,但 這些癥狀有很大的個體差異,也並不是所有女性都對激素波動敏感

有些朋友能明顯感覺自己來月經前煩躁、心情差,有些則完全無感,有人到了特定時間就會出現情緒癥狀,有人只在遇到難事時才會出現。

即便負面情緒真實存在,大多數女性也可以很好地管理它,不會出現情緒或行為上的重大變化

我們來月經,也依然在好好生活。我們受激素影響,但依然可以將生理因素和個人意誌分開,可以在事業、家庭和任何熱愛的領域中有所成就。

圖片來源:【性別為本】、【隱藏人物】

當然,如果你還不能很好地應對經期情緒困擾,也不用焦慮,透過科學的方法可以最小化激素的影響:

應對經期情緒困擾可以這樣做

1.記錄自己的經期以及常出現的情緒問題

了解是掌握主動權的第一步。記錄會幫助你確認自己的情緒波動是否真的與月經周期有關,以及如果想咨詢醫生和心理咨詢師,這些記錄也會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你的情況。

2.借此調整生活方式

換個角度看,負面情緒也可以是一種契機,促使我們更關心自己的身心狀態,並善待自己。

嘗試多動動,每天 30 分鐘,運動可以讓大腦分泌更多的血清素,有利於改善情緒,即便只是簡單散個步也能幫助緩解煩躁和焦慮。

鈣的缺乏可能也是導致經前症候群的原因之一 [7] 。另外,女性 30 歲後鈣流失也會加速,所以不管出於哪種考慮,我們都不妨有意識地補起來。

最後就是道理誰都懂卻很容易被忽視的——保證睡眠、均衡飲食。健康的體魄是精神能量的基礎,一個人能在日常裏照顧好身體,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3.獲取心理支持

除了在生活上照顧好自己,你也可以把情緒困擾分享跟身邊的人,讓它變得透明,也爭取理解和支持。

有研究表明,伴侶提供的同理心和支持減少了女性與月經有關的內疚和自我病理化。

作為世界上約一半的人口都會經歷的正常生理現象,月經長久以來都是隱秘無聲的。

與月經有關的心理困擾,也因此被忽視、被誤解,形成了新的情緒負擔。

在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壓力下,這些看不見的經期情緒日積月累,最終成為壓在女性身上沈重的「經期情緒包袱」。

而想要打破它們,擺脫施加於女性的汙名化標簽,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停止思考和討論

在這一點上,始終堅持「自在不設限」的七度空間,一直在努力踐行。

5.28「國際月經日」, 七度空間 作為第一個回應女性「經期情緒」的品牌,決定給月經情緒打個包,讓它們被看見 。同時還發起了一場街頭社會實驗,呼籲社會一起關愛女性經期健康,減輕經期情緒包袱,共同構建經期友好社會。

七度空間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更多的人看到女性真實的經期情緒困境,消除偏見與誤解,讓女性的身心都能實作 「自在不設限」。

有分擔、無負擔!來吧,一起為女性減輕經期情緒包袱。

「刺猬包」 裝著月經前的易燃易爆炸。這種情緒有點紮人可能會傷及無辜,但女性也會因此自責和內疚。

請不要把她定義為喜怒無常、歇斯底裏,只需一句「你不是情緒化」就足以為她帶去溫暖和安撫。

「受氣包」 裏是那些脆弱、敏感的時刻。仿佛被全世界拋棄,看到路上行人都能莫名落淚,害怕別人說「你好矯情」只好一個人躲起來默默地哭。

與其埋怨她愛生氣,不如幫她一起出氣!

「沙包」 代表巨大的情緒壓力,它不只是激素波動導致老是調整不好的狀態,還有來自外界的各種壓力。原本一件簡單的小事,都會因為經期的到來而讓困難不斷放大。

為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分擔吧,比如分擔手頭的工作,或者幫她跑個腿,哪怕只是待在她身邊靜靜地陪伴她。

「泄氣包」 沮喪、疲憊,沒力氣不想動。能放慢腳步一個人靜靜調整,已經很棒了。

不要指責不要誤解,陪她一起把經期煩惱踢開吧,很快就會好起來。

除了讓隱匿已久的經期情緒被更多人看見, 這次七度空間還特別聯合 KnowYourself,推出「經期情緒正念課」 ,用專業的力量,幫助更多女性減輕經期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

KnowYourself X 七度空間公益聯名課

「經期情緒正念療愈」

掃描圖片二維碼即可領取👇

其實,這並不是七度空間第一次為女性經期困境發聲。過往,他們也透過「粉紅羽翼」「把自在還給自己」「天生自在無需黑袋」「給月經打個廣告」等活動,關註著女性困境,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女性自在不設限的承諾。

女性群體問題,並非局限於 girls help girls,更需要整個社會層面的回應:關註女性經期困境,不止5.28 這一天。

讓我們從今天到今後的每一天,從女生互助到人人相助,一起關愛女性經期情緒健康。

去吧,別自責、去表達,告訴你的家人、朋友、伴侶、同事,只有更多的人了解月經、了解女性,經期的情緒困擾才有可能被解決,女性才有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今日互動

如果你也有經期情緒困擾,留言區樹洞為你開啟。

已經找到應對方法的姐妹,也歡迎來分享你的經驗 ❤️

References:

[1]Lippmann, W. (2017). Public opinion. Routledge.

[2]Bobel, C., Winkler, I. T., Fahs, B., Hasson, K. A., Kissling, E. A., & Roberts, T. A. (2020).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critical menstruation studies.

[3]Young, I. M. (2005). On female body experience:" Throwing like a girl" and other essay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Resnick, Ariane. 「What Is Period Stigma?」 Verywell Mind, 1 July 2021.

[5]Weigard, A., Loviska, A. M., & Beltz, A. M. (2021). Little evidence for sex or ovarian hormone influences on affective variability. Scientific reports, 11(1), 20925.

[6]Chrisler, J. C., Gorman, J. A., & Streckfuss, L. (2014). Self-silencing, perfectionism, dualistic discourse, loss of control, and the experience of premenstrual syndrome. Women's Reproductive Health, 1(2), 138-152.

[7]默沙東診療手冊. (n.d.). 經前症候群 (PMS) - 女性健康問題. Retrieved May 25, 2024, from https://www.msdmanuals.cn/home/women-s-health-issues/menstrual-disorders-and-abnormal-vaginal-bleeding/premenstrual-syndrome-pms

本文關鍵詞:經期情緒、情緒波動、PMS、經前症候群

歡迎大家在 KY 帳號內搜尋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沒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系

搜尋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載丨合作 請戳選單欄

作者 / 齊德龍

齊德龍咚嗆

監制 / Emma

編輯 / KY主創們

我們同時提供以下服務

歡迎搜尋FB公眾號關註,下載知我心理或月食APP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