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痛風的中醫治療:針灸「立竿見影」

2024-06-29養生

「痛不欲生,來去如風」,目前,中國大約有1500萬居民受到痛風的折磨,然而僅有22%左右的痛風患者將尿酸水平控制在目標範圍內。所謂痛風,其實就是因為尿酸鹽沈積導致的一種晶體相關性關節病。痛風的病因是「高尿酸血癥」,就好比水裏的鹽濃度太高了,慢慢被析出來就形成「尿酸結晶」,導致痛風。不要小看了這些尿酸鹽結晶,不好好治療是要付出慘痛代價的。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中醫對於痛風的認識,以及針灸對於不用痛風型別的治法。

一、中醫學對痛風的認識

我們熟知的痛風,在中醫上被歸於「痹癥」範圍,痛風的原理可以歸為痛痹,也就是現代醫學中的風濕免疫性疾病大類。從前,中醫對於痹癥的方法多采用針灸治療。毫無疑問,針灸是中醫學的瑰寶。針灸辨證、取穴、針刺的方法各有不同。比如對於痛風的癥狀,一般是采用行針補瀉的方式,即「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慢則瀉之」,以此達到治療關節緩解疼痛的目的。也就是說,中醫對於痛風的治療,早先主要是采用針灸治療緩解疼痛,而且這樣的方法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如今,對於痛風的中醫治療,也從針灸、推拿,發展到內服中藥湯劑、外敷中藥等。

在現代中醫病機的認識上,中醫醫家認為,痛風多為風、寒、濕、熱、痰及脾不足,遣方多為標本兼治、健脾益腎的基礎上祛濕、活血、清熱。中醫對於痛風的治療,也是辨證論治,治療內容不僅僅包括口服中藥湯劑或丸劑,還有針灸、中醫外治等多種治療方法。

二、針灸對於痛風的治療

臨床中醫辨證論治以針灸為主,推拿為輔的治療方法,簡單介紹以下幾種型別的治療。不同型別的痛風采用不同的治法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風寒濕痹型痛風:

這一型別主要是由於自身正氣虛弱,難以抵禦風寒濕任何一種或者兩種以上邪氣的侵襲,而外邪入侵容易留滯筋骨關節,阻滯氣血的流通,導致經絡痹阻,從而發生痛風。治則:祛風通絡,散寒除濕。治法:不同的部位,取不同的穴位,例如足踝:昆侖、太溪、阿是穴等;膝部:膝眼、陽陵泉、阿是穴等;此外根據型別配穴,若行痹配血海,膈俞;痛痹:腎腧,關元;陰陵泉,足三裏。重點穴位施灸10~20分鐘,留針30分鐘。

2.痰瘀阻滯型痛風:

這一型別由於水濕長期停留於體內,然後經高溫化為痰飲,停積於經絡關節之間,阻礙氣血正常循行,使血液瘀滯,最後形成痛風。治則:化痰散結,活血通絡。治法:治療痰飲阻絡,首選豐隆,因為它是化痰要穴,再加合谷、足三裏,又有通絡的功效;治療瘀血,可以取太沖、氣海、血海、三陰交等穴以行氣化瘀;在臨床上,采取針刺拔罐治療痛風的方法,在局部穴位進行點刺出血,然後留罐8~10分鐘,能有效將體內痰飲瘀血吸出排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3.肝腎陰虛型痛風:

這一型別是因為肝腎陰液虧虛,經絡、筋骨失去營養物質的支撐,出現一系列腰膝酸軟、肢體麻木以及陰虛火旺型的相關表現。治則:補肝益腎,祛風除濕。治法:以補肝腎為本,祛風濕為標,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針灸取穴以腎俞、命門、關元、足三裏、三陰交等穴,以滋補肝腎之陰。同時在補的基礎上,加上鶴頂、陰市、豐隆、伏兔等,采用溫針灸,在生活上可以自己多按揉上面提到穴位,既可以治病,又可以保健。

4.濕熱蘊結型痛風:

這一型別是因為濕熱,導致關節所在的皮膚出現紅腫熱痛感、關節疼痛、發熱、心煩、口苦等一系列熱的表現。治則:清熱利濕,舒筋活絡。治法:濕熱在肝膽者取足三裏、曲池、陰陵泉、中脘、膽俞等穴;脾胃濕熱者取脾俞、中脘、足三裏、天樞等穴,宜用瀉法;每日可用艾灸足三裏、陰陵泉等穴,以治療濕熱。

總之,對於痛風的治療,我們需要長期控制尿酸、調理代謝,讓血尿酸水平長期達標,關節及關節周圍的尿酸鹽結晶溶解,不再產生新的尿酸鹽結晶,急性痛風發作的頻率降低甚至不再發作。但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是可以做到控制痛風病情的,痛風患者應采用正規治療、規範且長期用藥,改變生活習慣、做好飲食控制,這樣才能讓病情逐步好轉。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針灸科 何舟/文

責任編輯:李雅琴 李碩然

醫學稽核:姜峰
出品人:楊中興 胡莉莉

長按二維碼

加入「姜大夫答疑」讀者群

分享交流專業、有趣的健康知識

往期推薦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