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天氣越熱,越要養陽氣!中醫教您養陽五步走

2024-07-13養生

夏天這麽熱,為什麽還要養陽?陽氣不足的表現有哪些?中醫有什麽建議?一起來看看吧~

夏季養生重養陽

陽氣的重要性

對於人體小宇宙而言,陽氣就是人身的太陽。陽氣不到之處,就好比陽光照不到的地方,萬物難以生長,自然也就容易患病。

【黃帝內經·素問】中有一句話:「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陽氣就像萬物賴以生存的太陽,運作失調就會影響到人的生命和健康狀態。

中醫認為,人體內有陰陽二氣,陰陽調和,身體機能就可正常運轉,養生其實就是養陽。陽氣是人體生命之主宰,它的「溫煦」作用可以使身體保持溫暖,「氣化」作用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衛外」作用可以防禦外邪侵襲。

當陽氣不足或者執行不暢時,人體健康就會受到影響,甚至還會容易患病,減損壽命。

陽氣常在兩方面出問題,「虛」和「郁」:

① 陽氣郁結,就是陽氣執行不暢,常見於外感風寒、消化不良、情緒郁結等原因導致的咽喉腫痛、腹脹、口幹口臭、焦慮失眠、月經失調等。

② 陽氣虛弱,是指陽氣本身能量不足,生發不起來,通常表現為倦怠乏力、嗜睡、畏寒怕冷等,是多種慢性疾病的易感體質。

陽氣不足的表現

畏寒、面色蒼白、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腰膝酸軟、性欲減退;更容易感受外邪,出現發熱、頭痛、鼻塞、咽痛、腹痛、腹瀉等癥狀。

從臟腑來看,陽氣不足分為心陽虛、脾陽虛、肺陽虛、肝陽虛、腎陽虛五種,每種的表現又各不相同。

心陽虛

表現為心悸、心慌、胸悶、胸痛等。

肝陽虛

會出現情緒抑郁低迷的情況。

脾陽虛

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呃逆、大便稀溏等。

肺陽虛

表現為咳嗽氣短、呼吸無力、痰如白沫等癥狀。

腎陽虛

表現為腰膝酸軟冷痛、小便頻數等癥狀。

哪些人的陽氣易出問題?

經常熬夜的人

白天活動消耗陽氣,夜間睡眠則能使陽氣得到充分休息和補養。若在子時(23點至1點)陽氣升發之時還未入睡,會打亂體內陰陽氣血平衡。

穿衣露腳踝、肚臍的人

「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迴圈慢,且足踝部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溫性差,如果不註意踝關節的保暖,會影響全身的氣血執行。

腰部為「帶脈」所行之處,又是腎臟所在的位置。裸露腰部、肚臍,會損傷腎陽,引起胃腸功能紊亂。

常喝敗火茶的人

反復上火多為虛證,常見癥狀為口幹口苦、眼睛紅腫、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咽喉痛、流鼻血、大便幹結等。同時,伴有舌色暗淡、口唇淡白、舌苔薄白、失眠煩躁等,此時不宜盲目清熱,否則會耗傷陽氣。

過量吃水果的人

有人一吃水果就感到腹部寒涼、脹滿或腹瀉,他們不僅沒法消化吸收水果的有益成分,還會影響脾胃之氣,進而損傷陽氣。

久居寒、濕環境的人

比如,南方較北方濕熱,且春季梅雨季節較長,濕困脾陽,易傷陽氣。

為什麽夏季要重視養陽?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天人體陽氣外發,皮膚毛孔開泄,使汗液外出調節體溫,以適應炎熱氣候,故夏季更要註意保護陽氣,避免因避暑過分貪涼而耗傷陽氣。

夏季養陽對於人體陰陽平衡能起到良好作用,可以有效避免長夏時陽氣遺失過多導致入秋後陰陽失衡,從而誘發各種疾病。

夏季養陽五步走

1、改變生活方式

註意飲食宜清淡,不能隨意吃寒涼之品;衣服要隨時增減,不要受寒;節欲清心,不再耗傷腎精腎陽;避免熬夜,盡量保持每天有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2、養陽益動

夏季應「心」,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故有「汗血同源」之說。有的人用蒸桑拿等方式減肥、養生。首先,發汗不等於減脂;其次,這些迫汗外出的方式耗氣傷津,是在損耗人體的正氣,讓暑濕之邪有可乘之機,我們須對這些過度出汗的方式說不。

推薦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運動方式,有補元氣、強筋骨、開合樞機之效。

3、泡腳

中醫認為,腳部匯集多條經絡,用熱水泡腳能更好地促進氣血暢通,振奮人體臟腑機能,有祛除暑濕、預防感冒、促進睡眠等功效。

需要註意的是,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靜脈曲張或靜脈栓塞的人群不宜用熱水泡腳。

4、多曬太陽

曬太陽是很好的補陽方法,機體陽氣充足,則濕邪等邪氣很難侵犯人體。平時應充分利用大自然的「饋贈」,在陽光充足的日子裏堅持曬太陽,每次曬30分鐘左右即可。

5、揉五穴

通裏穴

通裏,屬於心經,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寸。有寧心安神、活血通絡開竅的功效。

選取通裏穴進行按揉、艾灸,能溫通心陽、調和氣血,起到有效調補心陽的作用。

內關穴

內關,屬於心包經,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有寧心安神、舒肝和胃、止痛的功效。

選取內關穴進行按揉、艾灸,可以溫補心陽、調理三焦,有效改善胸悶、納呆、肢體困倦無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等疾患。

膻中穴

膻中,屬於任脈,前中正線上,橫平第4肋間隙。有理氣止痛、生津增液的功效。

按揉膻中,可補心氣,有效緩解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心絞痛等,心陽虛弱者,亦可透過艾灸溫補。

心俞穴

心俞,屬於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有寬胸理氣、寧心通絡的功效。

若加艾灸,契合冬病夏治理念,調補心陽、治療心臟疾患效果更佳。

厥陰俞

厥陰俞,屬於膀胱經,第4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1.5寸。有寬胸理氣、寧心安神的功效。

選取本穴,透過按揉、拔罐、刮痧、艾灸等法,皆能起通補心陽、調和氣血的效果。■

【來源:中國中醫、生命時報、健康報】

推薦閱讀